胡高飛
河北中草藥種植社
半夏是有名的藥用植物,又名地文、守田等,廣泛分布于我國長江流域以及東北、華北等地區。現就以半夏高產栽培種植為要點,作以下介紹。
半夏對地質有較嚴格的要求,其不抗酸、不抗堿,既怕沙又怕黏,并且要求土壤肥沃、限制化肥使用,生長前期喜土壤濕潤、生長后期喜土壤干燥。所以,種植半夏的地塊應選擇濕潤肥沃、保水保肥力較強、質地疏松、排灌良好、呈中性反應的沙質壤土,也可選擇半陰半陽的緩坡山地和有一定光照條件的樹林、果園種植。地質要符合pH值在6.5~7.5、不沙不黏、有機質含量應大于1.2以上。
應選擇半陰半陽的緩山坡;在平原地區種植半夏,需選擇能澆能排、地勢干燥的地塊,種植前做好排水溝。另外,保證1000米之內沒有污染源,離交通主干道100米以上,灌溉水應符合國家農田灌溉水標準。
半夏生長的葉形可分為竹葉形、似竹葉形、柳葉形、杏葉形、手掌葉形等幾類。一般以柳葉形半夏產量最高、質量較好,其長勢旺盛,莖葉分蘗多,葉片大而厚,光合作用和抗性較強,是目前人工種植半夏的優良品種。
人工栽培半夏的病蟲害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一旦在生長期發生大面積的病蟲害,治療起來相當麻煩,不但影響半夏的生長,還容易產生農藥殘留,增加種植成本,所以,播種前對半夏種莖進行處理非常重要。在選擇浸拌種莖的藥劑時,應選高效、低毒、低殘留的殺菌和拌種藥劑,用量和處理方法要科學合理,不能亂用濫施,以免起到反作用。
半夏在我國的大多數省區均可生長。為了最大限度增加半夏的生長時間,提高產量和質量,應根據不同的地區,選擇最佳的播種時間。
無霜和霜期較短的南部省區可在晚秋或冬季栽培;黃淮地區可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雨水至驚蟄)栽培;西北和東北的部分地區的栽種時間可適當向后推遲;或者在當地地溫穩定在5~7℃時進行栽培。
播種后,應施以一層由腐熟堆肥、廄肥、人畜肥和草土灰等混拌均勻而成的混合肥土。
半夏種植期間常見病害有白星病、葉斑病等,常見蟲害有紅天蛾等。
白星病一般在每年4—5月發生,發病初期可噴灑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10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每隔7~10天噴灑一次,共噴灑2~3次。
當發現半夏出現葉斑病癥狀時,應立即拔出病株并將其燒毀。發病初期可噴灑1∶1∶120波爾多液、65%代森鋅500倍液、50%多菌靈800~10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防治,每7~10天噴一次,連續噴灑2~3次;或用大蒜1千克兌水20~25千克噴灑。
防治紅天蛾可用90%晶體敵百蟲800~1000倍液噴灑,每5~7天噴灑一次,連續噴灑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