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華
江西植物栽培園
奇唇蘭花色多變,觀賞性極強,許多人喜歡但不知道如何種植。現就以奇唇蘭繁殖方法及常見病蟲害防治栽培技術做以下介紹。
奇唇蘭可采用分株繁殖、無菌培養基播種和組織培養等方法種植。
分株繁殖以塊莖進行分生為主,一般情況下,在春季植株旺盛生長前將其從基質內取出,去除多余基質并分開盤結根系,用小刀剖開成兩株或兩株以上。此時需要注意的是,分出來的每一株都需要帶有根系,然后將葉片進行適當修剪。
栽培時,應該使用有充分空隙的木框和纖維填充物、水苔、木炭等能保濕的混合材料。
栽植時,應該根據植株的大小選擇合適的木框,并用少量的蕨根或纖維將苗株的根部包裹起來,再進行填充、固定。
奇唇蘭種子在成熟后應立即進行播種,如果不能盡快播種,則需要放置在低溫干燥的環境中保存。
播種時,在無菌條件下將莢果切開,把粉末狀的種子均勻撒到瓊脂培養基或3克/升花寶1號培養基上,在暗培養條件下培養10天后轉入光照條件下培養,15~25天后可見種胚膨大,少量種胚長成頂端綠色葉原基,5~8周后原球莖逐漸分化成苗,30天左右可增殖兩倍以上。當小苗形成新的原球莖、叢生芽生長至2~3厘米時,轉接到瓊脂培養基+細胞分裂素0.5毫克/升+萘乙酸0.5毫克/升+活性炭0.5克/升的培養基上,并添加20克/升蔗糖和7克/升的瓊膠或卡拉膠,保證pH值在5.2~5.8、培養溫度25℃、光照4000lx,光照12小時。當形成完整植株時,可移至溫室中進行煉苗,一周后取出,將根部清洗干凈,用小樹皮等細小的基質將其定植,基質裝填高度以苗盆的2/3處為好。
移栽后,將苗盆擺放到栽培架上,保持環境溫度在20~25℃、空氣濕度70%~85%,成活率可達95%以上。
選取健壯的母株新芽、花芽或假鱗莖生長點的分生組織進行外植體快速繁殖。
外植體滅菌后,將其切成3毫米左右,置于培養基中培養。誘導出類原球莖后,在培養基中進行繼代培養,可順利生根、長葉,最后成為完整植株。
栽植奇唇蘭必須盡可能營造出類似原始的棲息地,讓其附生在木段、木板上,或用網盆懸吊,切忌使用花盆。因為齊唇蘭的花莖是向下生長的,使用花盆會導致花莖腐爛。栽植得當的奇唇蘭花期甚至能長達兩個月。
奇唇蘭原產于中美洲及南美洲熱帶高海拔雨林地區,栽培管理全年應保持在20~25℃的中、高溫潮濕環境,夜間保持在5~10℃,但不可日夜溫度相等,更不能夜間溫度高于白天,最適宜的溫差為10~15℃。
開花期間需放在陰涼處,立夏后仍可在室內栽培,為防止夏季室溫過高,應適當遮陰和加強通風,其他季節則應保證充足的光照,但需防止暴曬過度而灼傷葉片。北方地區冬季需在高溫溫室內栽培,否則溫度過低易導致葉片壞死。
奇唇蘭喜高溫、高濕,在熱帶地區栽培時,通常用木框將奇唇蘭苗固定在中間,任其根系在木框周圍伸展、盤繞。因此可用水苔、蕨根、木炭、樹皮塊、椰殼等在木框中間填充栽培材料。如果選用水苔,應每隔一年更換一次植料,時間最好在春季新芽尚未生長時或花謝后進行。需注意的是,基質使用前應先進行消毒滅菌,pH值以5.0~5.8、EC值小于0.6毫西/厘米為宜,偏酸或偏堿均會影響植株正常生長。
奇唇蘭根系需常年保持濕潤,尤其生長季節不能干透,否則會導致葉尖枯死或褐變,當新芽和新根開始生長時,應每隔2~3天澆水一次。夏季旺盛生長期要求濕度高,應每天早晚各澆水一次,并且需每天數次向植株周圍噴水。秋季可逐步減少澆水量和澆水次數,促進假鱗莖的成熟,利于奇唇蘭安全越冬。冬季應減少澆水頻率,一般將空氣濕度維持在40%~75%,并保持良好的空氣流通。
奇唇蘭在旺盛生長期時需要肥量較多,但不可過量,否則極易引起根部腐爛。春季新芽開始生長至夏季生長旺盛期間,可兩周施用一次稀薄液肥,以氮肥為主,若能配合適量的鉀肥,則可提高氮肥的利用率。夏末秋初,植株逐漸成熟,應增加鉀肥的施用量,適當降低氮肥比例。花芽形成時期,應增加磷肥的施用量,以利于花芽的分化和生長。每次施肥量要少,濃度要低,通常結合澆水施肥。施肥只能施在盆栽材料上,不宜澆施至葉面和嫩芽上。化肥按0.025%~0.1%的比例稀釋后,可以施在盆栽材料中,也可以用噴霧法向葉面噴灑。
奇唇蘭病害多由通風不良所致,尤其是夏秋梅雨高溫季節,蘭盆放置不良、日常管理不善或盲目濫施水肥都容易導致出現病害。奇唇蘭主要病害有軟腐病、炭疽病、白絹病、褐腐病、葉枯病等。
軟腐病為細菌性病害,主要發生在葉片。當奇唇蘭葉片染病后,會出現水浸狀小斑點,并隨即迅速擴大,染病部位內部組織被細菌分解成水液狀,葉片失去支撐力而下垂。
防治方法:進行盆花生產時應避免密植,以防葉片摩擦造成傷口;保持通風,并避免過度噴灌造成葉片積水;在防治軟腐病時應輪流使用藥劑,避免誘發病菌抗藥性,并添加品質良好的展著劑以提高防治效果。藥劑可以選擇噴灑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800倍液、68.8%多保鏈霉素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72%農用硫酸鏈霉素可濕性粉劑4000倍液、30.3%四環霉素1000~2000倍液,視病情隔7~10天噴施一次,連續防治2~3次。
炭疽病主要危害葉片,發病初期,葉片上產生淡褐色凹陷的小斑點,后期病斑逐漸擴大成圓形或不規則形,嚴重時病斑可形成不規則的大病斑,此時應將病部葉片剪除。
防治方法:應改善栽培環境,保持良好通風、降低濕度、減少病害傳播。發病時可用75%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70%百菌清800倍液,或25%炭特靈500倍液,對發病植株每隔7~10天進行噴霧一次,連續3~5次。
白絹病為真菌性病害,在潮濕條件下,病株根頸表面長出白絹絲狀物,并蔓延至根際周圍的基質中。白絹病多發生在氣溫高、雨水多的4—8月,危害嚴重的會導致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栽培基質和花盆在使用前應進行消毒處理,發現病株要立即翻盆、棄去植料、將感染明顯的鱗莖剪除燒毀,并注意環境衛生,及時清理病株、病葉,減少侵染源。高溫多雨季節,可用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多菌靈500倍液或50%代森鋅500~1000倍液噴灑盆面和葉基內,每月2次,或大雨過后噴灑一次。
褐腐病主要在高溫多濕的夏秋兩季或通風不良的溫室中發生。發病初期在葉片或根莖內出現淡焦褐色或黃褐色小點,當周圍環境過分潮濕時,會引起整棵植株變為褐色,從而腐爛。
防治方法:維持溫室通風透氣,可用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施進行預防,發病時每隔3~7天噴施一次,連續防治3次;也可選用25%瑞毒霉(雷多米爾)1000~1500倍液噴霧防治。
葉枯病危害葉片,病害嚴重時葉片將整片干枯。染病葉片將會出現小的褐色病斑,假鱗莖出現淺褐色至暗紅色病斑,造成花梗干枯或不開花。
防治方法:發病初期,可噴灑40%蘭·病必治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70%百菌清800~1000倍液防治。每周一次,連續防治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