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明明
(安徽廣播電視臺,安徽 合肥 230001 )
電視真人秀節目是指普通人或明星在制作方所設置的特定情境中,遵循一定規則進行某項競賽,整個比賽過程被電視記錄下來并最終以節目形式剪切配特效編輯播出,獲勝者通常會得到一些獎勵或某種承諾。2000 年,廣東電視臺推出了我國首檔真人秀電視節目《生存大挑戰》,讓廣大觀眾第一次領略到了“真人秀”節目的獨特魅力,自此“真人秀”節目作為一種舶來品在我國電視領域便得到了迅猛發展,并成為炙手可熱的節目類型。如湖南衛視相繼播出的《超級女聲》《快樂男聲》《爸爸去哪兒》《花兒與少年》,浙江衛視播出的《中國好聲音》《奔跑吧,兄弟》,以及東方衛視播出的《中國達人秀》《極限挑戰》等節目都曾引起了極大的轟動與反響。近年來,伴隨著時代變遷、人們審美情趣的變化及對文化自信的強烈認同,一些優質的文化類節目相繼出現在觀眾的視野中,如央視制作播出的《中國詩詞大會》《國家寶藏》等。在電視戲曲領域也出現了以《叮咯嚨咚嗆》為典型代表的戲曲真人秀電視節目,既符合電視真人秀節目向中國傳統文化追求靈感與創新的趨勢,實現節目本土化和多態化發展要求,也促進了傳統戲曲文化的傳承與弘揚,節目一經推出就獲得了較高的收視率,也贏得了不同年齡段觀眾的喜愛。
在電視“真人秀”節目競爭日趨“白熱化”的時代,將傳統戲曲藝術與流行的真人秀節目元素相結合,促進了傳統文化與流行文化的融合發展和改革創新,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戲曲作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融舞蹈、音樂、美術、表演、文學等多種文化元素于一體,有著輝煌燦爛的發展歷史和深厚的群眾根基。正是由于戲曲體現的是一種濃郁的鄉土文化氣息,表達的是人們最為真實的思想情感,才使得戲曲這一傳統藝術得以薪火相傳。在我國,戲曲藝術很早就利用電視這一媒介進行了很好的傳播,如河南衛視的《梨園春》、安徽衛視的《相約花戲樓》、河北衛視的《絕對有戲》、陜西衛視的《秦之聲》等,都曾經是各自平臺上的知名品牌。
然而,近年來隨著新興媒體的快速崛起和文化多元化所帶來的強烈沖擊與影響,使得戲曲藝術的觀眾越來越少,出現了不受重視的現象,電視戲曲節目也慢慢地退出文藝的舞臺,許多歷史悠久的電視戲曲欄目便不得不轉為地面頻道播出或直接停播。在這一背景下,如何對戲曲電視節目進行改革與創新,使之與時俱進,獲得年輕觀眾的青睞,是值得深思的問題。2015 年由央視打造的大型文化傳承類節目《叮咯嚨咚嗆》,是我國首檔由中韓明星跨界體驗的一檔戲曲真人秀電視節目,其中以李谷一、蔡國慶、趙忠祥為典型代表的影視歌壇群星的榮耀回歸,傳統戲曲的創新演繹形式和科技范兒的舞美,給廣大觀眾帶來了一場文化視聽盛宴,讓年輕一代重新感受到戲曲藝術的精髓與魅力。這無疑為傳統電視戲曲節目的創新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模板與經驗借鑒。
電視“真人秀”節目作為一種舶來品,雖然已經成為電視節目的潮流趨勢,但與此同時,由于真人秀節目缺乏原創、跟風現象比較嚴重,節目逐步的呈現同質化,并進一步引發了各個電視臺之間的惡性競爭。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腳跟,對真人秀節目進行改造與創新成為必然。而在我國大力弘揚傳統文化、提倡文化自信的大的時代背景下,向傳統文化尋找靈感,不失為一條可行的發展之路。電視戲曲節目作為電視節目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豐富的資源和根基,同時兼具傳統化和本土化的顯著特征。因此,將傳統電視戲曲節目與真人秀節目進行有機地結合,也是真人秀電視節目實現本土化改造的內在要求。
傳統的電視戲曲節目大都采用的是一種“演播廳錄制”或者“現場演出轉播”的形式呈現在觀眾面前。這種節目形式最為顯著的優勢就是能最大程度的保留與展示戲曲藝術的原本風貌,帶給觀眾最為原始、本真的藝術享受,受到老一輩人們的青睞。但隨著時代變遷,電視受眾群體對象逐漸變為以80、90 和00 后的年輕一代,他們對傳統戲曲藝術知之甚少,傳統的電視戲曲節目形式忽視他們這一群體的觀賞感受和審美潮流。因此,傳統戲曲節目向真人秀節目靠攏是對傳統節目形式的一種創新。以央視的《叮咯嚨咚嗆》為典型代表的戲曲真人秀,跳脫出傳統戲曲的形式框架,加入了“敘事環節與戲劇沖突”,給人一種“故事感”。在第一季中,每一期節目標題的設置都能直接讓觀眾感受到這一個是“完整”的故事,有情節、有人物、有內容,比如“尋師漫漫路”、“團隊大作戰”、“誰來唱主角”等。不僅如此,而且每一期節目都可以視為一個獨立的故事,如第四期的主題內容是“京劇組體驗中國戲曲學院學生生活”,在這一期中,從“京劇組”的視角去了解中國戲曲學院的發展歷史、學生對于戲曲的情感,并自然而然引發觀眾對戲曲的熱愛之情。這種,以“敘事”形式呈現的戲曲真人秀節目,更加貼近觀眾的日常生活,通過感同身受,進一步提高觀眾對戲曲藝術的關注度,相比于傳統的電視戲曲節目形式,更加考慮了電視受眾的心理需求,也極大程度的提升了節目的“生活性”、“觀賞性”和“娛樂性”。
相比于以“娛樂性”為宗旨的真人秀節目,戲曲真人秀節目有著其顯著的特點,戲曲藝術作為中化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具有極強的專業性,給人的是一種“陽春白雪卻又曲高和寡”的感覺,而娛樂性則給人的是一種“下里巴人卻又喜樂見聞”的感覺,如何同時兼具戲曲藝術的“專業性”與真人秀節目的“娛樂性”是推動戲曲真人秀節目能夠持續長久發展的關鍵所在。《叮咯嚨咚嗆》作為一檔原創戲曲真人秀節目,在節目內容上進行了大膽創新,將傳統戲曲以一種娛樂、輕松和趣味的形式進行了包裝,既有知識環節、游戲環節、欣賞環節,還有學習和競賽環節,同時還通過滾動式的字幕形式解釋戲曲專業術語、講解戲曲歷史文化及表演細節,讓觀眾在盡情享受真人秀節目帶來的娛樂性同時,也在潛移默化中了解了戲曲藝術精髓,極大程度地激起了觀眾的傳統文化自信心,讓戲曲藝術逐漸地浸透到廣大觀眾地心田和腦海中。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戲曲藝術的傳播主要依賴于電視、廣播等一些傳統媒體,近年來,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電視戲曲節目如果固守傳統媒體形態進行傳播,不能實現突破發展,將會被時代所淘汰。因此,在這一環境下,電視戲曲節目更要順應潮流、與時俱進,充分利用電視真人秀節目的優勢,借助新媒體促進戲曲節目的傳播與擴散。在這一點上,《叮咯嚨咚嗆》充分融合了新舊媒體各自的優勢,一方面在央視綜藝頻道、中國國際頻道、綜合頻道、戲曲頻道等多個頻道進行多輪重播,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愛奇藝、騰訊視頻、微信公眾號、新浪微博等多個媒體平臺進行信息的推送、在線視頻的播出,從而覆蓋了各個領域的受眾,并獲得了積極的反響。因此,在堅守傳統媒體的基礎上,不斷發揮新媒體的傳播優勢,將是電視戲曲節目實現創新發展的必然選擇。
總書記強調:“要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要綜合運用大眾傳播、群體傳播等多種方式展示中華傳統文化魅力。”戲曲真人秀節目的出現,以恰當的方式弘揚與傳承了悠久的戲曲傳統文化,既講好了中國故事,又在藝術傳播內容、形式及載體等方面實現了寓教于樂、通俗易懂和發展創新,移真人秀之花,接戲曲之木,促進了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攜手共進,實現了百花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