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雪瑞
(河北港口集團有限公司,河北 秦皇島 066000)
要圍繞推動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落實見效進行立項。專項監督首先是政治監督。要樹立鮮明的政治導向,學深悟透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理解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要求、重大戰略舉措安排,準確把握政策要求。例如,在集團扶貧工作情況專項監督中,我們之所以選擇這個課題,主要基于三點考慮。一是從政治站位考慮。黨的十九大報告對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了總體部署,總書記對扶貧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二是從職能考慮。中紀委三次全會對推進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做出重要部署,并提出具體要求。三是從職責考慮。集團公司把扶貧工作作為重要政治任務,承擔著省委、市委到2020 年底所有貧困戶全部摘帽出列的目標完成重任。另外目前扶貧工作紛繁復雜,縱橫交錯,極易滋生腐敗問題。
一份好的檢查方案能提高監督檢查的有效性和準確性。在制定方案過程中,一是學習相關制度文件。采取集中與自學相結合的方式,學習上級和集團各類政策文件及制度,進一步明確檢查項目的重要性和各類指標標準等,提高檢查的政治站位。二是確定檢查依據。以中央、省市及集團的重大決策部署為重點,并做好與省市和集團有關文件制度的結合。比如幫扶責任單位職責、幫扶責任人職責、工作隊職責、幫扶包聯單位職責等。三是明確檢查時間和范圍。結合檢查項目實際,設計專項檢查的工作程序和時間進度等,做到層次清晰,重點突出,盡可能的擴大檢查的覆蓋面。四是確定檢查重點內容。比如,依據《河北省脫貧攻堅包聯工作成效雙線考核辦法》等制度,從結果出發,聚焦扶貧政策落地、扶貧項目工程實施、扶貧資金管理及使用、結對幫扶效果、幫扶產業和駐村工作經費報銷等評價指標,有針對地確定檢查內容,增強檢查的實效性。此外,方案中還應對檢查時間安排、檢查方式、檢查工作要求進行明確。
專項監督不同于日常監督,其特殊性表現為橫向點多面廣,涉及條塊多、責任主體多;縱向條線長、層級多,涉及對象群體數量龐大。因此,開展專項監督要創新監督方式,不斷摸索適用的方式方法以及發現問題的途徑。
一是大膽的“試”。專項監督檢查點多面廣,如果全面鋪開,檢查起來勢必存在一定難度。從實際出發,選取一個單位或項目作為試點,從中掌握共性問題,為全面開展專項監督檢查奠定基礎。二是認真的“聽”。通過聽被檢查單位和相關方的匯報介紹、聽主管人員的意見建議、聽職工群眾的反映,了解被檢查單位相關人員的履職和工作作風情況。三是細致的“看”。主要是通過實地查看,掌握第一手資料,了解真實情況。比如,通過看基礎臺賬,發現各單位之間基礎資料參差不齊,確定了主管部門對基層幫扶責任單位基礎管理缺乏統一要求的問題線索。四是深入的“問”。通過問政策的理解落實、問責任的履行到位,問資金的管理使用、問項目的進度進展、問存在困難的原因等,及早發現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比如,通過向主管部門詢問當時集團扶貧工作基本情況數據,發現主管部門對幫扶臺賬調整不及時,確定了對幫扶責任人動態管理不到位的問題線索。五是如實的“要”。向幫扶責任單位和幫扶人員要上級主管部門安排部署的工作任務落實情況及相關資料,全面了解掌握扶貧工作進展和重點扶貧項目推進情況。如,通過向幫扶責任單位要走訪貧困戶發放慰問品的相關記錄,發現大部分幫扶責任單位沒有按照職責要求建立相關臺賬的問題線索。六是真誠的“談”。通過面對面交談,關注想了解的問題,從中發現問題線索。七是緊緊的“盯”。按照“縱向盯錢、橫向盯人、重點盯事,突出關鍵節點、關鍵環節、關鍵問題”這一思路,緊盯扶貧資金使用、產業項目投入、以購代捐成效等重點領域,做到近距離、可視化的監督。八是耐心的“訪”。利用走訪座談、明察暗訪等形式,進一步了解和掌握不同層次人員對扶貧工作的感受,對產業項目的認可度,以及扶貧領域存在的腐敗和作風問題。
發現問題線索不等于精準揭示問題,還需要對問題線索進行反復核實、印證、梳理和匯總,通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把問題真正做實做透,做到有規可依,有據可查,盡量避免溝通報告過程中的不必要爭議。精準揭示問題是監督檢查的生命線,直接關系到報告的質量。
(一)精準研判。結合省市和集團重大決策部署,注重發現具有全局性和區域性的問題,從中分析深層次原因,找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比如,責任單位黨組織不同程度地存在對幫扶工作重視不夠,反映出的就是一些責任單位黨組織履行主體責任有差距的問題。
(二)比對印證。通過確定的監督重點和掌握的各類信息,認真開展信息比對,掌握扶貧各類專項工作推進情況,揭示存在的問題。比如,通過把工作隊隊員手機打卡出勤信息與上報的出勤信息進行比對,做實個別隊員上報的出勤與手機打卡不一致的問題。
(三)深挖細節。查閱資料賬目是監督檢查最基本的方法。檢查中,被查對象提供的涉及扶貧資金使用的招投標文件、合同、基礎資料等相對完備,如果僅看表面“文章”,勢必無功而返,只有深查到底,多方細心核查才能發現端倪。比如,檢查某項目合同時,表面看就是一個合同倒簽問題,經核實項目立項、申報、招標、合同簽訂、項目驗收等環節,發現很多深層次的風險隱患。
(四)隨機應變。對因為各種情況故意隱瞞或不愿意講實情,或者對自身問題重視不足報喜不報憂的人員,我們及時采取應變措施,錯時復查,通過與相關人員單獨談話、調閱重要憑證等,發現隱瞞的事實。比如,在檢查工作隊對扶貧項目如何監管時,相關人員配合不積極,使我們的檢查遇到困難,后來檢查組趁相關人員不在時,再次進行檢查,做實相關問題。
(五)實地觀察。就是下沉一線,深入實地,通過精準觀察揭示問題。比如,我們通過深入田間地頭,發現工作隊將某種植項目所需物資儲存全部委托他人管理,化肥用多少、種子剩多少沒有臺賬記錄,對項目種植缺乏監管。
(六)耐心說服。固定問題線索后,為了做實問題,需要尋求依據,固定證據。在向當事人了解情況時,有的當事人會心存顧慮,不愿配合,這樣就需要我們進行耐心的思想疏導。
(七)客觀推理。由一個或幾個已知的判斷推出一個新的判斷的思維形式。比如,某項目計劃2019 年4 月開始種植,2024 年實現達產,預計達產當年能夠實現收入30 萬元,使130 名貧困群眾脫貧。但通過測算推理,從2019 年開始種植到2024 年實現收益,時間是5 年,貧困人口平均每年每人收入461 元,而中央要求2020 年底前全部脫貧出列,因此得出此項目收益較慢,預期存在不確定性的判斷。
(八)外圍包抄。從有業務聯系的外圍單位入手,通過掌握他們的情況,來揭示工作隊的問題。比如,某些單位分別通過工作隊從村集體企業購買了農產品。到這些單位走訪掌握基本情況后,我們再對相關工作隊進行檢查,發現工作隊對村集體企業的銷售過程及賬目監管不到位的問題。
匯總專項監督檢查報告是一個關鍵程序,所有專項監督檢查成果都要在此體現。需要檢查人員將檢查過程中形成的初稿中的問題進行耐心梳理匯總。將同類相近的問題合并,把證據不足的進行再取證,把看似問題但沒有制度依據的和問題主體不屬于被檢查單位的刪除,把比較尖銳的問題由主管部門與當事人溝通,經過多次修改,并與主管部門和相關單位的多次溝通,形成最后正式上報的專項監督檢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