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
(鹽池縣第三小學,寧夏 鹽池 751500)
近幾年來,筆者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進行了研究,目的是激發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應有的學科素質,也能促使小學生由“被學習”和“背得好”轉變為“愛學習”和“學得好”,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同時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并將道德價值內化為學生的行為,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道德成長的有效課堂。
小學生因為年齡較小,還不能實現對知識的獨立探究和掌握,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要以培養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為目的展開教學活動,這種教學方式會比讓學生掌握書本內容更具有教育意義,只有讓學生掌握獲取知識的能力,才能夠實現教學的根本目的。所以,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要從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入手,從向學生傳授知識轉換成向其傳授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形成科學的學習思維和良好的學習方法。例如,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參加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之前可以通過自行閱讀、網絡搜索和向家長了解的方式掌握一些和道德與法治相關的知識內容,也由此鞏固相關的知識獲取方法和渠道。教師要引導學生能夠從多樣化的方式中尋求知識的積累,不僅要讓學生明確知識內容,還要在行為上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要讓學生從思想意識上重視起來,在行為上有所行動,實現教學效果的整體提高。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相對簡單的問題,在強化學生自我認知和理解能力的基礎上,幫助其實現思維的開拓,讓其實現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質量的提升,需要教師結合學生的個體能力和學習狀況,創新現有的教學方法,對過去的學習過程進行分析和優化,以此來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基礎知識的積累,只有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才能提高其對知識的探究欲望,進而掌握更多基礎性的知識,為其今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扎實的基礎。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要以強化學生的學習水平,提高學生的個體素質,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為主要方法,創新學習思路,優化教學模式。通過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教師可以通過教學留白的方式開展課堂教學,讓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通過自我分析和探究實現知識認知的提升和對行為能力的提高。在課堂上,教師不要完全將知識內容傳授給學生,而要讓學生結合自身的認知能力進行科學化的思考,以保證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更為深入的認識,進一步強化其個體探究能力,實現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當中的目的,這是實現教學模式優化和突破的重要表現。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中,這種教學模式的應用能夠進一步強化教學質量,使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能夠充分發揮其自身的想象力,實現思維的發展和能力的突破,在實踐和探究的過程中尋求更加科學的答案獲取方法。
新的教學環境下,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越來越受到更多人的重視,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強化以人為本的理念,將學生看成教學的重點。比如,在學習和交通安全相關的課程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活動模擬的形式,讓學生在課堂上扮演不同的角色,有的學生扮演行人,有的學生扮演小汽車,有的學生扮演交警,讓學生自行表演如何安全地過馬路,以此實現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另外,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的應用還要重視師生關系的和諧發展,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要構建現代化的教學思想,轉變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構建新型的教學關系,強化師生的交流溝通,完成科學化的角色轉換。我們還要分析目前教學現狀和特點,總結教學計劃和安排,隨時分析并掌握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自身能力的提升水平,結合多樣化的手段構建豐富的教學環境和輕松的教學氛圍。比如,在教學《地球的傷心事》一課時,教師用音樂的旋律將學生帶進美麗又美妙的大自然中,讓學生特別陶醉,之后利用多媒體以直觀的形式揭示大自然被破壞和生態惡化圖片,使之與之前的美妙音樂形成鮮明對比,使學生心理和情感上一下子明白了自己肩上的責任,從而暗下定決心從自身做起,做一名保護環境的小使者。
另外,教師要深入觀察學生的興趣狀況,如果學生的學習興趣低,教師要對其興趣產生的原因和影響因素做出具體分析,要隨時對學生的課堂表現做出評價和反饋,改變枯燥的教學環境,進一步強化教學質量,在新的社會環境與教育發展水平的影響下實現教學效果的提升。
新的教學環境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要從自身入手實現思想的轉變,通過科學化教學理念的構建,以此來強化教學方法,完善教學對策,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保證學生實現整體化的進步。在這種情形下,教師要樹立創新型的教學理念,進一步強化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整體質量,幫助學生實現整體的發展。只有教師能夠從全面化的角度分析并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在對學生進行科學化的分析后才能進行有計劃的教學工作,讓學生成為對社會和國家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