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艷,王鴻祿
(山西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促進與數據監測中心,山西 太原 030021)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促進科技和經濟結合是改革創新的著力點,要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科技成果轉化的實質是科技成果市場化的方法與措施,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必須重視市場。通過市場化機制,可以疏通科技與產業之間的通道,解決科技與經濟脫節的問題。
科技成果轉化過程是一個鏈式結構,鏈條上的核心要素是成果,主體要素包括成果供給方、成果需求方、轉化媒介方等。成果供給方主要為高校與科研院所,成果需求方或轉化實施方主要為企業,轉化媒介可以是政府和中介機構等。科技成果轉化以市場為媒介,由政府主導,企業運營,科研院所、高校與服務機構多方共同參與,從技術的上游到下游鏈條,從轉化資金到科技人才,從政策環境到教育規劃等,各類要素通過市場機制形成一個高度成果轉化要素集合的網絡體系。
本文以市場為出發點,研究各要素在市場化中的作用,為解決成果轉化的市場化困境提出建議。
近年來,在創新驅動戰略引領下,中國科技成果呈現井噴態勢,截至2020 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的專利申請數量已連續10 年排名世界第一。但成果轉化率偏低問題依然存在,大部分科技成果無法有效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2019年中國專利調查報告》顯示,高校和科研單位有效專利實施率分別為13.8%和38%,產業化率分別為3.7%和18.3%,遠低于企業的63.7%和45.2%。而未被實施的科研產出和發明專利,多數被“束之高閣”。
分析制約中國科技成果轉化的掣肘因素,市場化程度不足是一個重要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技術與市場有偏差。科技研發多為政府主導型,科技成果多為職務科技成果,缺乏市場導向。科研人員申請專利和從事科研活動的目的大多是職稱評定等,偏離了技術的商業價值方向,成果的成熟度和市場應用性差,因此不具備商業化開發價值。②技術市場不完善。存在供需信息溝通不暢、科技金融支持不足、技術轉移服務跟不上、專業技術經理人匱乏等問題,成果交易風險較大。③企業主體地位不突出。很多企業在市場中更多追求的是短期效益,研發資金投入不足,技術創新能力較弱,對成果轉化的動力不足。④科研人員不擅長市場運營。科研人員擅長科學研究,但多數缺乏經營技能和管理經驗,不擅長進行產業轉型,依靠科研人員自身進行科技成果轉化不易成功。⑤成果的市場作價不成熟。由于科技成果難以量化,評價主觀性較強,其經濟價值受到各種非技術因素影響,難以以統一的評價標準衡量。
《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明確規定:科技成果轉化活動應當尊重市場規律,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2019 年,中國企業輸出和購買技術合同成交額分別占到全國技術合同成交總額的90%和70%以上,數據表明,企業在技術要素市場的主體地位正在不斷增強,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正在政府的積極推動下加快形成。
企業作為科技成果產業化的承載主體,是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的重要力量,市場化的科技成果轉化應以企業為主,發揮創新決策、產業化研發、成果市場化應用的作用。企業面對激烈市場競爭,唯有依靠持續的自主創新能力,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發揮企業的主體地位,具體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①企業是科技成果需求的源頭。企業要面向自身市場定位和戰略發展需求,加強與科研機構的實質性合作,在成果轉化全過程中參與并主導技術創新,保障研發方向始終符合市場預期,解決科研與生產之間的斷檔問題。②企業是成果轉化的實施主體。企業成功地實施一項科技成果轉化,就可以獲得一次轉型發展的機會。但成果轉化帶有極大的風險性,企業需要投入產業化研發經費和龐大的生產投資,企業在成果轉化前,可以依托評估機構對成果的科學價值、技術價值和市場價值作出全面的評估和判斷,再作出投資決策。③政府要支持企業與科研院所或高校聯合組建創新實體,探索市場需求對接新模式,實現研發、成果轉移轉化推廣無縫對接,并支持企業負責進行“中間性研發活動”。
科技成果的轉化效率取決于供給側端提供的成果質量,科技成果的源頭一般來自于高校院所,但由于科研人員對技術的市場價值研究不夠和研究目標的偏離,直接導致一些科技成果質量不高,在成熟度和可靠性上不夠。提高成果供給側的輸出質量,具體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①應有針對性地主動進行科研選題,高校院所根據自身特色與實力,圍繞行業與區域發展的重大需求和關鍵共性問題,確定總體技術方向和路線,凝練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研究方向展開科技攻關,服務于地方的經濟社會發展;②高校院所與企業、各類機構等建立常態化的產業聯盟,通過資源共享、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協作發展的方式,以市場應用為導向,立足產業需求,明確成果培育目標,合力實施成果推廣;③加強高校院所與本地的企業直接合作,根據企業轉化應用需求定制研發目標和路徑,雙方科技人員從基礎研究、小試、中試以及到規模化生產全過程共同開展技術研發,提升科技成果轉化的市場精準度。
技術市場是實現技術轉移和科技成果轉化的橋梁紐帶,是中國現代市場體系和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各類技術交易場所、服務機構和技術商品生產、交換、流通關系的總和。做大做強技術交易服務,可以高效聚集成果轉化的各類要素,加快市場對接,提升交易成功率。
搭建和用好技術市場,具體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①要堅持公益性服務與市場化運作相結合,加強政府公益性的公共信息服務,建立統一的技術信息標準和技術轉移服務規范,在運營模式上采取靈活高效的市場化運營模式,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優質服務。②做好上下聯動,通過網上技術市場建立常態化科技成果供需對接機制,解決科技成果轉化中供需雙方信息不對稱問題,通過線下技術交易,提供個性化精準對接等服務。③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處理海量科技成果的供需對接信息,實現線上自動精選和匹配,對技術成果實進行更加精準的量化評價和預測分析,協助解決科技成果評估難、定價難等問題。④健全市場化技術轉移中介服務體系。積極扶持和培養運行機制靈活的社會化的技術轉移機構,建立專業化運營團隊,形成市場化運營機制,形成全鏈條的科技成果轉化管理和服務體系。
政府的管理更多應落在加強統籌規劃和政策引導上,完善政策支持、要素投入、激勵保障、服務監管、平臺搭建等長效機制,為科技成果轉化市場化提供優良的環境。
優化政策環境,具體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①用好財政性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和引導作用,帶動金融資本和民間投資向科技成果轉化集聚,為轉化科技成果的企業提供股權投資,加速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②發揮財稅杠桿作用,在科技成果市場化后,根據合同從所獲得的國家稅收減免、抵扣額度中及利潤中分得應得收益。新出臺的《上海市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2021—2023)》指出,在科技成果未有明確轉化意向之前,可將其視同科技資源進行管理;經認定登記的技術合同可享受相關稅收優惠政策等。③創新科技成果轉化中的金融服務模式,進一步完善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資體系。支持企業控股、高校參股的市場化運營模式,支持技術轉移機構與投資機構技術轉移基金的設立,以多種資本聯姻方式促進科技成果轉化。④政府相關部門應承擔科技成果轉化所需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并向市場提供開放各類平臺的共享服務,包括重點實驗室、中試基地、大型儀器平臺、知識產權交易平臺、法律服務平臺等資源平臺。
科技成果價值評估是科技成果交易、轉化與商業化的必要環節,價值評估是市場交易的前提。中國已于2020-07-01發布了《科技成果經濟價值評估指南》,適用于成熟市場的科技成果經濟價值的評估。科技成果價值評估是一個涉及到評估方法、評估主體、結果應用的綜合體系。
開展成果價值評估,具體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①以科技成果成熟度來篩選可轉化成果。中國財政支持的項目的科技成果大多是具有一定先進指標的樣品,距離商品化還有差距,科技成果成熟度評價標準可以判斷技術成熟度,篩選可轉化成果,以規避成果方和投資方的雙方風險。②加快推動科技成果價值評估機構的資質認定。評估機構應為科技行政主管部門認可的技術服務機構,具有開展成果評價、技術轉移等相關資質及能力。③建立新型作價投資模式。建立科學合理的科技成果入股定價、合作對價機制,以協議定價、技術市場掛牌交易、拍賣等市場機制確定成果交易、作價入股的價格,采取靈活的科技成果轉化方式,合理設置合作對價。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在“加快發展技術要素市場”部分,意見指出,要培育發展技術轉移機構和技術經理人。
技術經理人目前還沒有官方定義,一般認為是以實現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服務為目的,通過咨詢分析、對接撮合及資源引薦等居間服務方式,促成技術持有方與技術需求方達成交易或合作、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技術經理人可以專職,也可以兼職。
技術經理人具有專業復合特征。技術經理人既要懂技術、懂產業,又要懂資本、懂法律、懂商務談判、懂市場運作,通過研判可轉化成果和企業需求,促進供需雙方進行有效對接,加速成果以合適的形式進行轉化;同時避免轉化不適應市場需要的研究成果,帶來投資風險。
作為高級復合型人才的技術經理人,培養難度較大、培養周期長。因此,要在教育上做長遠布局,針對技術轉移的專業化服務的高層次人才需求,應將培養技術經理人納入國家人才培養體系,高校相應設立技術轉移相關專業,培養技術轉移后備人才。此外,從實踐層面看,還應依托社會化培養機構與成果轉化轉移機構等,開展技術市場管理和技術轉移從業人員職業培訓,培養既懂技術,又懂市場實務的綜合性人才。
近年來,中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系列政策法規逐步出臺,僅2018—2019 年,黨中央、國務院及各部委共出臺45項科技成果轉化政策,在政策的推動下,科技成果的產業化和市場化運作也逐步顯示出良好效果。疏通技術和市場協同的現實堵點,實現科技成果轉化良性循環,還應進一步強化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成果產出機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發揮市場對技術研發方向、路線選擇、要素價格、各類創新要素配置的導向作用,發揮科技成果轉化各主體要素在科技成果產業化過程中的合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