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海峰
(長春市九臺區市場監管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吉林長春 130500)
根據安全規范管理規定,在對多數食品企業進行安全檢查過程中了解,許多企業整體安全生產防范意識不足,企業在短時間內獲取較高經濟效益的前提下,通常會壓縮生產成本,在原材料選擇上并未嚴格要求,導致實際生產的產品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基于此,有效開展食品生產許可的風險防范及審查工作十分必要。
根據安全規范管理規定,在對多數食品企業進行安全檢查過程中了解,許多企業整體安全生產防范意識不足,企業在短時間內獲取較高經濟效益的前提下,通常會壓縮生產成本,在原材料選擇上并未嚴格要求,導致實際生產的產品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同時,為了避免食品發生變質問題,還存在添加劑過量使用情況。食品監管部門經過多次排查發現,許多企業存在數據造假行為,并且還有些生產單位未按照規定進行生產,導致大量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場,使食品監管難度加大[1]。
食品安全審核部門根據食品的風險等級進行嚴格要求,在檢測過程中利用專業的檢測標準,對食品的安全狀況進行測試,了解食品等級,并將出現問題的食品按照類別進行劃分,使審計工作逐步完善。食品審核工作要符合法律法規要求,根據安全標準管理要求進行食品安全風險審核,審核部門要具有一定的風險防范意識,而目前比較常見的問題是工作人員自身審核能力不足,無法準確按要求進行食品等級的判斷,在特定食品審核過程中也無法掌握審核尺度,導致實際的審核結果與標準值出現誤差。經過多次審核雖然能降低出錯率,但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有限,還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審核經驗積累,才能對不同產品擁有靈活的判斷力和敏銳的反應力,最終使審核內容更加精準,以消除工作誤差。
企業需要不斷加強并完善安全風險意識,避免食品出現安全問題,如企業未采取標準的安全管控措施,會導致在食品生產過程中某些環節出現相應的質量問題,最終無法找尋問題根源,影響整個食品加工的流程。食品生產部門要提高安全風險意識,管理人員也應具備相應的安全風險管控能力,對不同的食品根據等級進行嚴格要求,自身擁有良好的思想意識和工作能力,在不同部門進行食品生產制造過程中,也要采用專業的加工工藝,嚴格控制食品安全質量,在獲得食品安全監管資質后,打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并使全體職工樹立食品安全意識,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2]。
在對材料進行審核的過程中,應當注意所審查的材料的合法性。對于企業而言,其提供的申請材料應當能夠真實地體現出運作系統的基本情況,以及能夠反應食品安全的要素包括生產能力、車間環境、設施布局和工藝流程等。在為企業發放食品生產許可前,應當嚴格審核上述要素,同時還應當對相關文件如資質證明、政策證明、執行標準及環境檢測報告等進行嚴格審核。其他需要重點審核的文件還包括安全手冊和申請書等,這些文件中應當涵蓋食品生產許可管理辦法的詳細內容,以及辦法中規定的相關技術。例如在生產食品時遭遇停電、停水等突發事件后的應急處置方式、嚴重食品安全事故的應急處置方法及產品召回流程等。文件的一致性檢查項目包括車間布局與工藝流程的協調性、安全管理方案與治理結構中質量規范的協調性等。
審核部門在食品生產過程中,按照標準對每一個審核流程進行詳細排查,根據審核細則、法律規定和安全標準等多項要求,對特定的審核流程采取更細致的步驟劃分,以避免因小的失誤導致整體審核過程出現大的風險,進而產生難以估量的問題。
審核風險防范流程要遵循法律要求,在確保被審核資料真實準確的前提下,企業還需要配合審核企業提供相關的生產資質和企業內部信息,對提供的資料信息進行查詢,了解企業的代碼證書、環境監測報告、執行標準、資質證明等是否真實,同時按照國家要求采取必要的風險預案,當審核資料出現問題時,要第一時間與企業工作人員進行校對,了解企業的實際生產流程,并根據資料提供的信息進行具體過程的判斷,以便更精準地完成審核風險等級的判定。
2.3.1 采購控制
企業是否能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主要關乎是否按照規定采購標準的生產原材料,對原材料的選擇、運輸、儲存等多個環節進行確認,避免采購環節出現問題。同時,被采購的原材料不能出現霉變和新鮮度下降等問題,擁有充足的優質原材料[3]。
2.3.2 關鍵點控制
審查人員應當現場確認企業的申報材料中描述的產品情況以及生產過程,并對關鍵點控制的頻率、方式以及限值記錄進行審查。應當對生產監控設備的校準情況及其檢修、維護與保養情況進行審查。應當審查操作指導書,并且保證其中的關鍵點部分符合實際生產工藝流程。應當與生產鏈的工作人員接觸,并且對其生產行為進行嚴格檢查,同時還應當對人員的應急事件處理意識與處理能力進行檢查。除了細則中的相關規定之外,審查人員還應當以國家出臺的其他相關文件為標準進行關鍵點控制的審查工作,例如《糕點生產及銷售要求》(GB/T 23812—2009)、《食品安全管理體系 肉及肉制品生產企業》(GB/T 27301—2008)以及《食品安全管理體系 罐頭食品生產企業要求》(GB/T 27303—2008)等,這些文件分別詳細規定了糕點、肉類和罐頭類食品的生產關鍵點,審查人員對此應當給予重視[4]。
2.3.3 添加劑管理
適量地使用添加劑可以保證食品的安全,企業所使用的添加劑要嚴格按照市場標準,同時使用質量良好的添加劑,重視食品安全問題。多數企業使用的添加劑并未達到GB 2760—2011的標準,而如何對這個標準的添加劑進行測量,則直接關乎企業是否具備生產優質食品的能力。選購的添加劑要有合格證明,各企業也要指派專人對選購的添加劑進行保管,同時對每天的用量進行計量,避免添加劑使用過量等問題,同時,企業內部選購的儀器是否具有足夠的精度,還需要在使用一段時間進行校對,以保證食品添加劑始終保持安全范圍內。
2.3.4 檢驗管理
在檢驗管理方面,審查人員應當重視食品生產企業和以及審查機構的檢驗能力與檢驗成果。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相關規定,審查員應當充分利用許可審查的機會,對食品生產企業的食品質量檢驗能力進行嚴格審查。對于硬件設施,審查的內容應當包括化驗室的結構,(例如高低溫區域之間相互隔離、無菌室面積不得少于5 m2、天平室應當位于獨立的房間或者獨立的工作臺上、必備檢驗設備及配套檢驗設備配置完善等。在配套檢驗設備方面,審查人員應當檢查耗材和試劑的使用情況,以及測量食品含水量的設備如稱量器械與干燥器,還包括微生物檢驗設備如培養皿、酸堿度檢驗設備,如pH計等。對于軟件設施的審查,應當在審查化驗員的上崗資質的同時,對檢驗標準的版本、食品特性指標以及相關指標的檢驗手段與相關標準等進行嚴格審查,并且通過與檢驗員的溝通了解其對于相應文件細則與執行標準的掌握程度,此外還應當觀察其實際檢驗工作的完成情況,以及后期數據的處理過程,從而對企業的檢驗能力進行系統的分析,最大限度避免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
食品安全生產關乎企業的未來發展,企業要確保所選購的原材料來自于正規渠道,同時在生產制造過程中保證每個生產環節都足夠的健康、安全。根據國家要求,原材料要具備相應的合格資質,在審核過程中,所生產制造的產品要及時送交安全檢測部門進行檢驗,檢驗合格后才能繼續大批量生產,如某些產品不符合國家標準檢測要求,企業要第一時間完成不合規項目的調整,以達到國家安全標準值,讓企業整個生產加工過程保持良好的狀態。通過全面地進行來源渠道審查,利于加強食品安全生產管理能力,能有效地規避風險因素發生,從而保證食品生產質量。
食品監管部門需要不斷完善衛生規范和安全監控標準,避免在食品行業不斷發展過程中出現安全質量問題。在完善安全衛生規范細則的過程中,領導部門要提供相應的監管措施,對特定的食品審查流程采取無差別的檢測方法。在獲得準確的數據后,將其與標準的數據進行比對,了解各企業在生產制造過程中采取的審核方法和工藝流程,使食品行業始終處于良性發展狀態。食品監管部門在對企業進行安全檢查過程中發現,許多企業雖然進行了規范的生產制造過程,但卻并沒有相應的監管細則對其進行約束。針對多次檢查出現的突發狀況,食品監管部門依據特定的檢查結果,對相應的細則進行修訂,并認真執行,對可能存在的或已經進行的違規行為進行管理,讓食品制造過程變得更加安全,進一步提高食品監管過程的有效性[5]。
地方監管部門要配合食品企業完成工作人員的監管,在特定的人力、財力、物力的情況下,企業還需要對內部人員進行素質的整合,使監管部門在檢測過程中能夠擁有良好的形象,企業在進行管理時要分為事前、事中、事后3個過程,每個過程都要對企業的信用記錄進行查詢,了解潛在的違法、違規行為,企業也要對負責人員進行崗位培訓,以確保企業在社會中擁有更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相關監管部門指派專人對企業的生產制作過程進行檢查,了解各責任人員的工作內容,對整個過程進行全面監管和調控,認真落實法律法規要求,對審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指正,并要求企業積極配合,最終營造良好的食品生產環境,共同打造健康的食品生產制造流程。
有效提高食品生產許可審查水平是必要的,隨著新時期相關技術及制度的不斷完善,作為食品生產許可審查工作人員,要迎合時代發展,積極構建更加完善的食品生產許可體系,全面地開展風險分析,并制定有效的審查對策,從而為食品生產許可工作開展提供有效保證,希望通過以上分析,能進一步加強食品生產許可的風險研究,提升審查工作實踐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