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冼翠芬(中山市南頭鎮宣傳文化服務中心(中山市南頭鎮檔案館))
新時代發展背景下,農村群眾文化建設與鄉村振興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逐漸成為鄉村振興戰略得以高質量落實的重要抓手。鄉鎮文化站在農村群眾文化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且新時代背景下這種作用越來越重要,要求鄉鎮文化站進一步發揮好自身的職能,切實保障農村群眾文化建設質量。從當前鄉鎮文化站所開展的農村群眾文化建設來看,雖然投入了較多人力物力,但依然存在著一定的尖銳問題,影響著農村群眾文化建設的質量。比如一些鄉鎮文化站在農村群眾文化建設中存在著思想滯后和工作模式落后的問題,導致傳統的鄉土文化無法得到有效的開發與傳承,未能真正地深入人心,自然影響農村群眾文化建設質量。為此,系統地分析論述鄉鎮文化站帶動農村群眾文化建設的要點與策略尤為必要和關鍵。
農村群眾文化建設工作有著復雜性和長期性的特點,要想確保農村群眾文化建設工作始終有著濃厚的生命力,增強鄉村文化的戰斗力,必須非常注重機制建設,應著眼于長遠。總的來說,鄉鎮文化站在建立健全農村群眾文化建設機制時,需要重點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1)做好統籌規劃工作:鄉鎮文化站要將農村群眾文化建設作為日常工作的重點之一,無論是策劃還是實施均要由鄉鎮文化站來領導,做好農村群眾文化建設的頂層設計,并在此基礎上努力去打造鄉鎮文化站、社會、村民多元化的鄉村文化建設陣地。
(2)加強與相關部門的配合力度:農村群眾文化建設不僅事關鄉鎮文化站,而且與當地政府與相關部門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因而在農村群眾文化建設過程中要努力打造工作合力,確保各個部門可以配合起來。另外,鄉鎮文化站在發揮主體作用時,要將農村群眾文化建設與一系列的文化惠農工程結合起來,將各種優勢資源聯合起來,打造資源共享的良好局面[1]。
(3)吸引社會力量參與:鄉鎮文化站不僅要時刻參與到農村群眾文化建設的第一線,而且要發揮好自己的政治宣傳與引導優勢,吸引更多的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到農村群眾文化建設中。在工作中可以努力打造社會籌資、民辦公助的文化產業格局,尤其是可以吸引一些國有企業和民營資本參與到農村群眾文化建設中。
(4)健全政策法規:農村群眾文化建設工作會牽涉到較多的演藝團體與個人,若是缺乏健全的政策法規勢必影響建設質量。因此,鄉鎮文化站一方面要加大教育宣傳力度,另一方面要不斷健全政策法規,在內部營造一種積極向上、樂于參與、尊重規則的良好氛圍。
在農村群眾文化建設過程中最為關鍵的一點,即要始終圍繞人民群眾,確保諸多的文化形式可以滿足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只有這樣,才可以確保鄉村文化真正的入情入理與情理交融,吸引更多的人民群眾參與其中。基于新時代和鄉村振興戰略的相關要求,鄉鎮文化站為確保農村群眾文化建設可以始終扎根基層,需要重點把握好以下方面的要點:
(1)要始終立足于當地所有的特色文化,圍繞著“鄉土”來做文章,積極鼓勵人民群眾參與其中,確保所建設的農村群眾文化可以真實反映當地的文化形態。
(2)新時代背景下建設的農村群眾文化要積極去占領思想意識陣地,這需要鄉鎮文化站積極發揮好自己的喉舌作用,向人民群眾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3)鄉鎮文化站在引導人民群眾建設農村群眾文化時,要將改善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和提升村民幸福指數作為核心目標,利用好鄉村現有的文體廣場、戶外戲臺,鼓勵人民群眾開展各種趣味性的文化活動。
(4)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人民群眾對文化的需求更加多元化,這要求鄉村文化站要將人民群眾的需求作為導向,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化活動。比如可以定期舉辦文化志愿者惠民服務、群眾藝術展會、民歌民樂會等文化活動。
(5)近年來甘肅、陜西、河南等地形成了越來越多的民間表演團體,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均是將貼近農民生活、身邊人、正能量、身邊事作為創作思路,這樣的文化活動可以激起人民群眾的情感共鳴。因此,鄉鎮文化站在農村群眾文化建設時,要始終將人民群眾作為主體,始終去服務人民群眾,做到了解農民、親近農民,讓文化活動內容和形式更加地富有吸引力與感染力[2]。
農村群眾文化需要特色和品牌,當擁有特色和品牌后,文化建設便可以在“推進器”的作用下獲得更好的發展。因此,鄉鎮文化站在建設農村群眾文化時要努力凸顯出品牌效應,以此不斷擴大鄉村文化的影響力與傳播力。在提升農村群眾文化的品牌效應時,鄉鎮文化站可以重點從以下方面來著手:
(1)要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始終作為農村群眾文化建設的美麗“底色”,始終堅定社會主義方向,確保人民群眾可以從文化建設中體會到新時代的發展,繼而對黨的建設有充分的理解與認同[3]。
(2)要不斷拉近文化建設與人民群眾的距離,增進與人民群眾的感情,始終確保鄉村文化有足夠的溫度,讓人民群眾可以看得懂和用得上。比如鄉鎮文化站要規劃好建設資金,積極落實好影劇院、文化館、圖書館的建設工作,更好地豐富人民群眾的業余生活,增強農村群眾文化的特色與品牌。
(3)在現代諸多科技的加持下,農村群眾文化無論是展示形態還是內容均更加多元化,可以滿足人民群眾的多元化需求。為此,鄉鎮文化站要考慮將更多的科技因素融合到鄉村文化產業中,促使鄉村文化更加富有科技感。比如鄉鎮文化站要利用好微信公眾號、微博、短視頻平臺,確保人民群眾可以時刻享受到多元化的鄉村文化,這對提升農村群眾文化的品牌效應有十分大的裨益[4]。
只有堅定不移地發展現代特色鄉村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才可吸引更多的人民群眾,獲得人民群眾的喜愛。為此,在開展農村群眾文化建設工作時,鄉鎮文化站要始終立足于當地,對當地擁有的名人、名園、名鎮、名品、名村做好利用,創新性地走出一條屬于當地的鄉村文化發展道路。總的來說,鄉鎮文化站在文化資源的整合與培育中,要重點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1)鄉鎮文化站要將當地的文化產業作為重要依托,并積極打造好當地的文化品牌,將一些優秀的文化通過品牌效應推廣出去,發展更具特色的文化產業品牌[5]。
(2)要重視各種節慶、民族傳統節日在傳統文化宣傳中的作用,借助載體作用來推廣各種民間表演藝術和民俗活動。比如可以將當地的編織、陶瓷、雕刻、剪紙、繪畫、泥塑等特色文化開發與利用起來,打造多種趣味性的民間工藝項目,再比如可以將舞獅舞龍、雜技、戲曲、龍舟、花燈與當地的民俗表演結合起來,打造更被人民群眾所喜愛的文化旅游產業。
(3)在開發利用當地優秀傳統文化時,要始終做好保護工作,尤其是要做好歷史建筑、傳統村落的保護,必要時要劃定核心范圍,做好日常性的保護與管理工作。在保護的基礎上可以去開發民族文化資源、歷史文化、紅色文化,扎扎實實地推進鄉村文化建設工作。
(4)在文化資源開發與培育的過程中,要重視人才的培養,確保人才可與文化資源開發和培育協調起來,更好地推進農村群眾文化建設。基于此,鄉鎮文化站要加大宣傳力度,鼓勵和引導更多的人民群眾參與到農村群眾文化建設中,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
鄉鎮文化站要充分認清自己在農村群眾文化建設中的重要性,將農村群眾文化建設作為一項硬指標、硬任務來開展。在落實農村群眾文化建設時,鄉鎮文化站可以重點從建立健全農村群眾文化建設機制、確保農村群眾文化建設可以始終扎根基層、提升農村群眾文化的品牌效應、做好文化資源的整合與培育這四個方面著手,不斷去創新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的思路和模式,穩步推進農村群眾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