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彬 欒小敏
(陸良縣人民政府同樂街道辦事處,云南 曲靖 655600)
群眾文化是我國的一種獨特的社會文化現象,它是組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部分,是建設我國先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在基層社區的各項工作中,社區文化建設是基層社區精神文明建設中的重要內容,是基層社區長期健康發展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證。在基層社區大力發展群眾文化,有利于提高人民整體素質,促進民族團結,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目標相一致,發揮著巨大的現實作用。
群眾性文化活動在基層開展,對文明和諧社區的建設有著極強的推動作用。大力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宣傳社區規章制度、居民公約,普及法律法規,讓人們知法守法懂法,教育人們自覺遵守社會公德,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是實現精神文明的建設,竭力凈化社會風氣,營造一個“一團和氣”的社會環境的前提條件和根本保證。大力加強群眾文化活動,有利于全社會整體文化的全面發展,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下,形成一定的社會約束力,約束各種不利于社會主義文化、經濟和政治發展因素的出現,這也是營造社會和諧環境的一種有效的方法。
1.促進社區繁榮和安定,營造良好人文環境
在和諧社會的建設過程中,最大限度的發揮群眾文化的教育和導向作用,通過多種形式廣泛的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中,向群眾闡述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加強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之間的血肉聯系,提高人們的道德水平和科學文化素養。當前,各類文體活動的開展,極大地充實了人們的業余生活,有效地減少了很多不良行為的發生,降低了犯罪率,具有穩定社會秩序和維護社會治安的作用。
2.弘揚先進思想文化,提高廣大人民素質
作為一種特殊的知識經驗承載體,群眾文化具有知識信息的儲存和傳遞的功能,它對人們的智力和能力有促進作用,潛移默化中影響人們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進而提高人們的綜合素質。群眾文化在和諧社會的構建過程中,人們在參與群眾文化活動過程中通過交流和溝通增長知識和經驗。社區是群眾的活動園地,是社會的最基層組織,也是推進社會工作的載體。因此在社區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對促進社區的穩定與和諧具有非比尋常的意義,基層社區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便是社區開展群眾文化活動。
所謂群眾文化顧名思義就是群眾直接或間接參與的一種社會文化現象,人民群眾是這一現象的主體和參與者。具體可細化的分為群眾文化生活、群眾文化活動、群眾文化工作等部分。在社區開展群眾文化活動能夠讓社區群眾走出家門,參加社區組織的各類文化活動,發揮各自的特長和才藝,增加了人們的交流和接觸,豐富了社區成員的精神生活。比對當下,20 年前我國居民群眾文化的相對匱乏,主流就是居家看電視,20 年后的今天,伴隨群文活動場所的完善,跳廣場舞、健身、逛公園、打太極拳,參與各種文藝表演、體育競技,看電視、電影、手機新聞、手機小視頻等文化娛樂形式百花齊放。多種形式的社區群眾文化活動,容易讓群眾形成互動、打成一片,社區的居民聚在一起可以盡情地展示自己的才藝和專長,也結交了更多的朋友,在交流中汲取營養,這有利于促進社區的安定團結與繁榮。
隨著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和物質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文化活動日益發展,人們對精神生活的需求越來越廣泛,期望也越來越高,傳統的民間文化活動在日益善變的文化需求面前漸顯“蒼老”。在這樣的背景下,迫切地需要文化工作者推陳出新,不斷地創作出新作品,為人民群眾輸送更多的精神文化食糧。文化創作的源泉來源于現實生活,因此文化工作者們要從生活中尋找創作靈感,從人民群眾的切身感受角度出發,運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呈現出社會風貌和群眾的喜怒哀樂。在文化作品的創作中也要結合當地的文化習俗,不同的地區因地制宜,汲取當地文化的精髓,使創作出的文化作品更加地域化和多元化。
地域文化因歷史的沉淀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作為當地民俗的一部分與當地群眾聯系緊密,如:曲靖市陸良縣的爨文化,便是當地引以為傲的地域文化,由爨文化映射出了爨體(書法)、爨樂、爨陶、爨繡等文化產業業態。我們應立足于本地區的文化特點,創造出屬于自己的文化特色。
近年來隨著社區建設工作的深入落實,社區文化發展突飛猛進,作為社區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的廣場文化深受人們的喜愛,通過這一載體把群眾文化自覺和當下的社會形勢聯系起來,為群眾文化在新時期找到一條煥發生機與活力的道路。保證廣場文化活動在先進文化方向指導下,弘揚時代主旋律,為最廣大的人民群眾服務,為社區服務,創造出巨大的社會效益。
結束語:群眾文化是迭代相傳的繼承和發展,是新文化現象對原有文化的更新和創造,離開了這種更新和創造,群眾文化就失去了前進的動力。我們要用科學的方法指導群眾文化工作,激發人民群眾的文化創新活力,營造良好的社會文化氛圍,注入文化事業向前發展的不竭動力,促使其良性健康的發展,從而進一步促進社區和諧、社會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