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雪晶
(遼寧城市建設職業技術學院,遼寧 沈陽 110122)
“1+X”證書主要包括一項學歷證書和所向職業資格證書的結合,可以說“1+X”證書制度是一項教學制度的創新和發展。“1+X”證書制度的推廣需要各大職業院校積極落實相關政策,根據自身發展實際,選擇合適的發展戰略,重新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做好教育改革和人才培養規劃。并且要打造專業的教師隊伍,使得教師隊伍適應人才培養的需要。在“1+X”證書制度的背景下,需要改革人才教育模式,實現課程改革,創新職業教育課程模式,更好的落實“1+X”證書制度。
1.開放性原則
開放性原則要求課程教育不再是單一專業的課程學習,而是要結合不同專業內容,進行課程內容的完善,加強對于復合型人才的培養。“1+X”證書制度要求一項學歷證書與多項職業資格證書的融合恰恰要求培養人才要具備多項專業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應對國家對于復合型技術人才的需要。學校也可以與社會上多家職業技能培訓機構進行合作,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最終卻得職業技能資格證書,具備多項專業的實踐技能。學校的課程改革要始終與社會發展同步,發現社會中需要的熱門專業,有所意識的培養人才的相關專業知識和技能。
2.優化性原則
雖然目前大部分的高職院校積極響應國家的“1+X”證書制度,也做到了對于人才的多專業知識培養,但是卻沒有明確課程教育的主次,強加給學生多種專業知識,不僅學生不會完全掌握所有的知識,而且對于各項只是也只是了解皮毛,并沒有分清楚專業的主次,阻礙了“1+X”證書制度的繼續發展。因此在落實“1+X”證書制度的同時要規劃好學生的職業發展方向,并不能一次性給學生灌輸所有學科知識,而應該根據學生的特長和自身的愛好選擇合適的課程進行培養。因此,學校在課程改革時,應該找準專業內容的主次,符合學生的職業發展方向,確定職業資格教育的先后順序,最大限度提升職業教育的效果,培養復合型的專業人才。
3.包容性原則
通常來說學歷教育和職業資格教育對于課程設置的和培養的目標是不同的,但“1+X”證書制度將兩者結合起來,并不是要去兩者按照同樣的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來開展教育,而是將兩者的不同結合起來,分別進行課程模式規劃。學歷證書教育對于人才的培養目標要求更高,要求學生具備專業知識的同時要具備綜合素質能力,而職業資格教育僅要求學生具備從事該專業工作所需的基本專業技能即可,對于綜合素質的要求較低。因此,“1+X”證書制度背景下的職業課程教育改革應該具備包容性,兼顧學歷教育和職業教育的特點和培養目標。
以“書證融通”為依據建立“1+X”證書課程開發的思路。學歷證書教育課程開發思路:面向工作崗位調研—確定課程目標—制定課程標準—構建專業課程體系。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課程開發思路:面向生產過程—確定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課程目標—制定職業技能等級標準—構建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課程。然后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課程與學歷證書教育課程融合,形成“1+X”證書課程結構。
國家在2019 年提出實施“1+X”證書制度,需要學校進行相關的配套課程設置,在課程實際開展階段,需要發揮教師的主要作用,推進“1+X”證書制度的持續發展。但是高職院校教師素質參差不齊,學校也沒有對教師進行定期培訓和考核。因此高職院校要想保證職業教育課程模式的順利運行,就必須有針對性地對教師進行培訓,著力打造一支符合職業教育課程模式運行的教師隊伍。培訓的內容要以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培訓為主,培訓的方式可以采用多種方式靈活進行,通過座談會和視頻教程均可,并且要對培訓情況進行考核,對于考核中發現的不足還要及時進行整改。
在“1+X”證書制度下,學校不僅要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還要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職業能力是檢驗“1+X”證書制度落實成果的重要標準和手段。傳統的職業能力測試主要通過考試的方式進行,缺少學校對學生后期的談話測評階段,對于職業能力的考試學生不夠重視,導致學生多數應付考試,并沒有展現自身的實力。職業能力測試題也沒有客觀的答案,無法給學生進行準確的分數評判,影響學生職業能力評判的標準。“1+X”證書制度下,改革職業能力測評,將考試和考察結合,多種渠道評價學生的職業能力。
綜上所述,要想實現高職院校教育水平的提高,就必須堅持“1+X”證書的職業教育課程模式,在構建課程模式時,需要堅持開放性、優化性和包容性的原則,努力打造專業的教師隊伍,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創考核測評方式,構建完善的職業教學課程模式,提高高職教育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