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 趙陽 伊利亞爾
(大連醫科大學,遼寧 大連 116044)
高校輔導員作為高校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人員,是距離學生最近的人,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前沿,肩負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極需加強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提高職業化、專業化工作水平,以培養出更符合時代需求的高素質人才。
新中國成立后,清華大學率先設立政治輔導員并實行高校輔導員人才隊伍建設培養常態化的戰略,高校輔導員正式進入歷史舞臺。其人才隊伍經過不同階段的發展,職業定位和工作內容隨著國內外政治形勢的變化發展而改變。從1984 年到2003 年,高校輔導員人才隊伍發展的體制機制初步建立,高校輔導員人才隊伍建設漸入佳境。2004 年至今,輔導員人才隊伍建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2004 年黨中央、國務院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要采取有力措施,著力建設一支高水平的輔導員隊伍;2005 年教育部頒布《關于加強高等學校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的意見》,對輔導員人才隊伍選優配齊做出具體統籌安排,專職輔導員總體上按1:200 的比例配備;2006 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第43 號令明確了輔導員的身份定位、工作內容和職業要求等內容,標志著輔導員人才隊伍建設日趨完善;2008 年教育部設立輔導員攻讀博士學位計劃,推進輔導員人才隊伍職業化專業化發展;2014 年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2017 年教育部新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進一步明晰輔導員人才隊伍職業化專業化發展的方向。這些規定,充分體現了國家對于輔導員隊伍建設的重視。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高等教育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這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對高校輔導員人才隊伍的建設發展方向、職業內容、體制機制、發展空間等內容提出了具體要求。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第43 號令明確規定,輔導員工作的具體要求是:恪守愛國守法、敬業愛生、育人為本、終身學習、為人師表的職業守則;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把握學生成長規律,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正確認識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成為又紅又專、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這就要求輔導員必備過硬的綜合素質,完成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黨團和班級建設、學風建設、學生日常事務管理等工作職責。而隨著網絡信息化時代的發展,高校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變得便捷,獲取的知識也更加多元,高校輔導員作為一個特殊的教師群體,要滿足學生的多樣性需求,就必須提高自身職業化和專業化水平,具體體現為自身綜合知識和專業知識要過硬,提升自身思想政治工作水平要與時俱進,工作主觀能動性要強,基礎管理工作要深入細致,唯有這樣才能實現輔導員隊伍建設和發展,使輔導員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為學生的思想發展和成長成才指引方向。
通過“理念·路徑·評價”的三維角度,以本位研究的方式,構建立體的高校輔導員精品工作室,將輔導員人才隊伍建設與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等各環節融合,全面呼應輔導員工作的具體要求,科學把握輔導員人才隊伍建設的現狀,順應人才隊伍建設大勢,能夠提高專業化和職業化建設水平,積極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健康有序發展。
將“堅定的信念,堅韌的性格和堅守的決心”作為輔導員精品工作室的理念,體現輔導員隊伍的職業精神和操守,并將這種理念根植于心,凝練成工作室的輔導員隊伍文化,構筑出堅強的第一維度。
1.堅定的信念
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培養愛國愛黨、志向高遠、道德高尚的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就要求輔導員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確立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念。堅決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和各項方針政策,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深入進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夯實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保持較強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辨別力,提高意識形態研判能力和防范化解意識形態領域風險的能力。
2.堅韌的性格
輔導員現實工作情況是,不僅要負責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還承擔著科研及學校相關職能部門下發的各種行政事務工作,以及隨時可能面臨的突發狀況,多重壓力和繁雜事務讓輔導員身心俱疲,無處宣泄,長此以往,輔導員會產生嚴重的職業倦怠,低水平的職業認同,這就需要輔導員必須磨練堅強的意志品質,成就堅韌的性格,沉著應對各種狀況。
3.堅守的決心
高校輔導員作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力量,面臨的工作有著極大的重復性,這就要求輔導員必須保持堅守的決心,努力做有思想的行動者,關注實際問題的研究者,激發內生動力,厚植根基,聚焦前沿,成為政治過硬,信仰堅定、高質量高水準的高校輔導員。
1.陣地建設涵養職業素養
陣地建設讓工作室具象化,不再只是一個概念,而是有具體的場所,在這里可以實現學習、交流和進步,充分涵養職業素養。具體做法是,堅持思想政治教育進社區,把輔導員精品工作室設置在學生宿舍內,打破學生與輔導員之間的現實壁壘,暢通學生與輔導員的溝通渠道,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并將思想教育落實到每一個個體。同時輔以一系列配套陣地:龍頭引領作用的黨建陣地,包括黨建活動室、黨建廊道文化陣地,黨員和積極分子宿舍等,強化政治引領,切實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堅定學生的思想信念和政治立場;溫馨有愛的“心語談心室”,關心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培育學生的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建立書香文化休憩小站,延伸讀書月精品文化項目的影響力,配備可以隨意借閱的書籍,氛圍感十足的高腳凳和長條桌,個人作品展示區等,營造健康陽光的休憩小站。
2.本位建設提升職業素養
高校輔導員人才隊伍建設要求是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狠抓落實,不斷提升職業化專業化發展水平。輔導員的工作對象是朝氣蓬勃的大學生,要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大學生,就要求輔導員在“深度、溫度、厚度”上下功夫。做一個有深度的輔導員,就要求輔導員必須堅持學習的制度,堅持制定學習計劃,堅持學以致用,并定期開展交流以檢驗學習成果,最重要的是要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政治教育學專業知識,并能將理論知識靈活應用于教育管理實踐之中,進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做一個有溫度的輔導員,深入到學生中間,了解學生的真實需求,關心關愛每一位學生,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和實際問題;做一個有厚度的輔導員,經常總結和反思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虛心聽取他人的意見和建議,取其精華去其糟泊,始終圍繞立德樹人的任務開展教育工作,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謹記輔導員的最根本責任義務,不斷提高本位建設水平。
3.人才建設檢驗職業素養
高校輔導員的人才隊伍建設離不開學生這個主體,要始終堅持“以生為本”,肩負起“立德樹人”的教育使命和責任,全身心投入育人的全過程,與學生同向、同心、同行,并駕齊驅、并行不悖,共同建立、發展、促進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緊緊圍繞十大育人體系,統籌推進課程育人、著力加強科研育人、扎實推動實踐育人、深入推進文化育人、創新推動網絡育人、大力促進心理育人、切實強化管理育人、不斷深化服務育人、全面推進資助育人、積極優化組織育人,關心關懷學生的文化學習、人際交流、個人提高,防止混亂主體、絕不偏移教育工作的重心所在。既要引導學生摒棄懈怠的不良思想,引導學生努力學習專業文化知識;又要關注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動態,在人際交往、環境適應、擇業就業等方面給予最大限度的幫助、支持和鼓勵;更要幫助和肯定學生的自我提高,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促進學生在各方面求好求精,全面發展。
作為輔導員,要堅定的引導學生深入學習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深入學習新“四史”,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教育,引導學生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同時,輔導員深入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幫助學生處理好思想認識、價值取向、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面的具體問題。
眾所周知,在高校中輔導員是對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職業能力的量化評價可以使高校輔導員的職業能力能夠被具體化,輔導員也能夠對自身不足有一個全面的審視,取長補短,從而促使高校輔導員隊伍的專業水平不斷提高,為高校實現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遵循可量化原則、動態性原則以及可比性原則,針對高校輔導員的能力量化測量體系中的日常思想教育能力、網絡思想政治能力、日常協調能力、黨員發展能力、就業協調能力、學業指導能力、就業指導能力、心理健康能力、危機處理能力、撰寫教育教學論文能力以及項目研究能力,充分思考輔導員的各項能力,采取科學合理的方式通過量化體現出來,以便輔導員能夠明確自身不足,揚長避短,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和技能,真正形成有效的正向反饋環路,提高輔導員隊伍的整體水平。
總之,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力量,肩負著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責任重大,使命在肩。從輔導員主體出發,采用建模的方式,構建“理念·路徑·評價”三維立體的輔導員精品工作室,提高輔導員人才隊伍建設過程中的輔導員本位意識,激發輔導員的主觀能動性,從培養學生的角度出發,使輔導員人才建設效果看得見摸得著,形成正向反饋從而促進輔導員的人才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