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忠君
(江西省上饒市廣信區應家中學,江西 上饒 334100)
深受我國古代儒家“中庸”思想的影響,化學課堂教學思維一直以來都采取填鴨式教學,也就是學生被動接受化學理論知識的灌輸教育。這樣的教學方法十分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而忽視了學生的知行統一以及獨立思考能力的產生,這與化學這門學科的基本精神相差甚遠。目前我國在學生教育方面,越來越注重學生的全面素質的發展,即以學習課本知識為基礎,不但要充分理解課本知識,還要逐漸掌握獨立思考的思維能力以及增強動手的實踐能力。而在化學課堂開展趣味實驗正好滿足了以上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因此,本文就趣味化學實驗在初中化學課堂的應用展開探討。
現階段初中化學在應用趣味實驗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造成化學教學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初中化學教師的教學理念比較陳舊。影響初中趣味化學實驗教學的因素有很多,最為重要的就是教師的教學理念。一部分教師在化學教學中,因為受到傳統教學理念根深蒂固的影響,認為開展實驗教學比較浪費時間,因此在進行化學實驗時往往由教師進行迅速操作,然后進行化學知識的灌輸,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時始終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還有一些化學教師為了能夠更高效地利用課堂時間,化學實驗的環節往往借助多媒體技術直接播放給學生,這樣的教學方法雖然學生能夠對實驗的步驟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并沒有得到鍛煉,這不利于鞏固學生的化學知識。其次,實驗教學方法缺乏趣味性。化學作為一門比較嚴謹的學科,教師在教學中常常以嚴肅的教學精神對待,因而在傳統的化學課堂上趣味性與化學教學是不沾邊的。由于初中化學教師在進行化學實驗的過程中所選擇的方法缺乏趣味性,而缺少趣味的化學實驗使得整個課堂教學更加枯燥,造成教學目標不明確、課堂教學氛圍死氣沉沉、課堂教學質量不理想等結果。最后,課堂上學生參與實驗教學的興致不高。目前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對于實驗教學的參與度不高,這是導致課堂教學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造成這種情況的發生還是與教師在實驗教學中沒有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存在直接的關系,傳統的實驗教學方法難以將學生的注意力保持在教學過程中,久而久之就會造成學生對化學學習產生排斥的心理,不利于學生化學的進一步學習,而學生在課堂上的這種表現也直接影響到化學教學目標的實現與教學質量的提高。
化學實驗能夠將化學現象以更加直觀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加深學生對與該實驗相關的理論知識的深層次理解與思考。在初中化學課堂上進行化學實驗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與探究,這不但有助于學生學習能力與探究能力的提升,而且也有助于鍛煉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因此,初中化學教師要順應時代背景積極轉變化學教學理念,以問題導入的形式引發學生進行深度思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熱情。例如,在進行“石灰水與二氧化碳反應”這一化學實驗的過程中,教師在正式演示實驗過程之前,引導學生對石灰水加二氧化碳后所產生的現象進行大膽的猜測,教會學生運用假設的方法來表達心中的想法。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開始實驗事前要確保實驗器材以及所用試劑與教材內容基本保持一致,并邀請學生對實驗過程進行記錄。化學教師在實驗的過程中可以選擇一名學生做自己的助手來共同完成實驗,在教師將相同毫升的石灰水倒入兩個相同的燒杯中后,讓該名學生通過吸管向一個燒杯中的石灰水吹氣,并讓全班學生仔細觀察兩個燒杯中石灰水的變化情況。學生們經過認真的觀察發現,吹氣后的石灰水顏色由最初的無色變得渾濁。這時教師就借機對學生加以引導:由于人們呼出的氣體中主要成分是CO2,當CO2遇到了石灰水則產生了反應,讓石灰水變得渾濁,那么該渾濁的液體也就意味著新的化學物質的產生。這種具有趣味的化學實驗讓學生們都目不轉睛,通過讓學生直觀地看到實驗的結果,加深了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深刻理解與掌握,對于提高化學學習效率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節成功的、高效率的課堂離不開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表現,因此初中化學教師在課堂上要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讓學生能夠自覺主動地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注意發揮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主體性,創新教學方法,在引導學生探究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趣味化學實驗能夠讓學生在有趣的實驗中加深對化學知識的理解程度,真正意義上掌握化學知識并學會運用化學知識,這對于提高學生化學成績十分有利。例如,在進行“乙醇揮發與溫度的關系”的化學實驗時,化學教師在上課之前將實驗所需要的器材、試劑準備好,在保證實驗安全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自主進行該化學實驗。而在學生親自動手實驗之前,教師也要做好演示與示范,并在這一過程中向學生提出一些問題來深入地了解學生對該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程度。這不但讓學生之間增加了有效的互動,讓師生之間的關系更加緊密,而且也給學生觀察與學習化學實驗的步驟留下充足的時間。
事實上,生活中的化學現象無處不在,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明確教學目標,即化學教學不僅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化學成績,更是為了提高學生綜合運用化學知識解釋生活現象、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從而能夠實現“知行統一”的教學目標。因此,初中化學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的一些現象通過多媒體技術呈現在學生面前,然后通過一些家庭中常見的實驗來對學生剛剛觀察的現象進行深度的分析。例如,在化學中,石墨具有除銹和潤滑的作用,當學生理解并掌握這一知識后,在生活中遇到生銹的門鎖等都可以利用這一知識來解決,即在門鎖中撒一些鉛筆芯粉末就能夠緩解門鎖的生銹情況。除此之外,利用食用白醋來溶劑水垢也是運用了醋酸能與水垢中的不溶性的鈣、鎂鹽和堿反應生成可溶性的醋酸鹽這一化學知識的結果。生活中實際上還有很多化學現象都能夠運用學生所學習的化學知識來解釋,因此在課堂化學知識的教學中與生活實際相聯系能夠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這正是實驗教學的本質目的所在。
總而言之,初中化學教學將理論知識教學與趣味實驗相結合,有助于喚醒初中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與探索欲望,促使初中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這會使化學學習收到加倍的效果,希望本文對趣味實驗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應用的研究能夠幫助初中化學教師有效解決實際教學中出現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