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云
(貴州省貴陽市南明區小碧中學,貴州 貴陽 550002)
在初中英語課堂上,以下三種情況時有發生:第一,許多英語教師沒有認識到插圖的作用,甚至對教材中的插圖熟視無睹、置之不理,導致其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第二,教師只引導學生重點關注課本中的語言知識點,僅使用插圖做一些簡單的導入或者銜接,很少利用圖片提供的情境讓學生展開想象或自由發表觀點,插圖起不到很好的輔助作用;第三,很多教師會在網上找一些圖片,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吸引學生注意力,卻時常會出現選取的材料與教學內容不匹配。由此可見,教材插圖在英語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結合人教版(Go For It)七年級英語教材的教學實例,探究教師如何挖掘教材插圖的內涵,與文本相結合開展教學,從而促進學生“聽、說、讀、寫”的語言技能的綜合提升。
教材插圖是指對教材中的文字內容起補充、解釋、說明作用的屬于教材內容多種呈現方式之一的圖畫。英語教材中有大量形象、具體、直觀且有趣的,圖畫,它們不僅豐富了英語教材內容,而且直觀形象地說明了教材的主題,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抽象的語言符號變得具體實在,對于學生學習和理解課文,增強英語教學效果有著重要作用。
新課標指出:語言技能是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技能包括聽、說、讀、看、寫等方面的技能,新課標在四項語言技能的基礎上新增了“看”的技能。其中“看”這一語言技能是鑒于新媒體時代的日趨重要而新增的。這一細微變化不僅對普通初中階段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對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英語教材是英語課程資源的核心部分,課本插圖是教材中重要的學習資源。
教材中每單元都有插圖,這么多的插圖絕不是可有可無或僅僅是教科書內容的補充和附屬品,它有其自身的地位與作用。首先,插圖是教科書的有機組成部分,一本好書一般都有極優秀的插圖,它突破了時空局限。其次,英語諺語云“A picture is worth a thousand words(一圖抵千言)”,圖片和文字以組合的方式一起呈現信息,比只使用單一的文字呈現信息更能促進有意義學習的發生(Clark & Paivo,1991)。再次,對于中小學英語教材來說,學習者閱歷不夠廣泛、文化程度有限,需要圖畫來輔助語言。英語主要傳達西方文化,有些事物甚至概念需要圖畫輔助語言加以說明。最后,圖畫也可以美化圖書,增強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延長他們的注意力持續時間。總結成一句話,插圖輔助文字傳遞信息。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英語教材的插圖很多,平均每單元有9 幅,并且在導入、聽力、寫作、語篇閱讀及課后練習部分均配有相關圖片。插圖多采用卡通圖,生動直觀,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師應構建單元整體教學概念,對文本插圖進行整合,幫助學生強化語言的整體輸入和輸出能力,在加深話題理解的基礎上主動發揮遷移學習能力,構建學習策略。
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通過英語獲取信息的能力,聽力教學是獲取信息的最重要、最初始的壞節。它是反映人的語言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是獲取語言信息及語言感受的最主要的途徑,是交流的前提。學生只有聽懂才能進行交流,學習的積極性才能持久。但在實際訓練中,聽力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很多學生在聽錄音時,跟不上語速、緊張,甚至產生恐懼心理。所以,在平時的聽力教學中,教師應開展支架式的訓練,從圖入手明確意義,引導學生觀察和比較,再強調表達。以人教版七年級下冊Unit 8 Section B(1b)部分為例。筆者在自己所教的兩個班進行了對比聽力教學。筆者沒有給第一個班級學生任何提示和看圖指導,讓直接播放聽力做題。由于錄音語速較快,所給出的方位圖片又比較復雜,有些學生不知所措,跟不上錄音而沒法正確作答。而在另外一個班級里,筆者在播放錄音前先讓學生仔細看圖片1b,復習已學詞匯go along、turn right、turn left、at the first crossing等;然后,筆者讓學生分析插圖 1b中的路線,學生仔細看圖后,對到達A、B 兩個地點基本能正確表達,為學生進行聽力做好了鋪墊。接著,聽后筆者根據插圖 1c 設置了如下問題:Do you know where the pay phone is?How do they get to the supermarket?進行口語輸出,學生在訓練聽力的同時也能提高口語的表達能力。總之,插圖導入“聽”的教學可以吸引學生的“無意注意”,使學生自動對圖片信息進行解碼、理解、分析對比、聯想等,使其對所聽內容產生期待。
“說”英語是指學生能夠運用英語流利地進行口頭表達,并用英語參與交際活動。在英語口語的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流利地表達,還要注意學生的發音情況,以及學生能否在生活環境中用合適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最終完成信息的傳遞與意義的建構。目前的教學實踐中,受教學條件的限制,課堂中無法擁有更多的口語練習資源,我們可以將教材的插圖作為口語訓練素材。在口語教學中,引導學生觀察插圖中的具體情境,并通過練習,逐漸了解在合適的語境中如何用合乎語法規范的英語表達,最終完成角色扮演。在這個過程中,通過運用插圖、聲音、肢體動作等手段,完成語言符號以及非語言符號的交流。學生使用多種感官來獲取信息,對信息的記憶也就愈發持久。在信息獲取途徑多樣化的基礎上,學生可利用多種工具進行英語口語練習,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和水平。例如,七年級下冊Unit 7 Section A(3b)部分,利用插圖和表格讓學生迅速投入情景中,設想自己是中央電視臺的記者,并主動與同學進行角色扮演,完成該環節所需要的對話,使學生在操練中明白在該語境中如何進行合乎語法規范的交流。總之,教材插圖和表格能激發學生的交際興趣,使學生更加積極。
用插圖預測初中英語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插圖與文字相比較而言,具有視覺形象性的特點,生動的視覺表象能夠引起學生們的注意,學生可以通過仔細的觀察,大膽的想象,對教學內容進行預測,進而引起他們對對所學內容的學習興趣,同時有助于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以往的初中英語教學中,大多數教師基本上通過閱讀文本的方式直接讓學生感知和體會文本內容,沒有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事實上,在進入教學活動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課文中的插圖,引導他們利用插圖中提供的線索,并結合自己的知識積累和生活經驗,對課文內容進行大膽的預測或者推測,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主動投入到教學活動中。
語言教學中的文章通常以多模態的形式被呈現在課堂中。形式豐富的語篇承載著多樣的文化知識,不僅能夠為學生發展語言技能,同時還能夠為學生培養正確的價值觀。隨著“讀圖時代”的來臨,多模態形式的語篇在如今的教學過程中已屢見不鮮。多模態語篇經常穿插著“目錄或指南、圖示、圖例”等表現形式。學生需要通過觀察、分析、思考獲得符號、圖表以及視頻等媒體中的信息,才能有效理解多模態形式的語篇。同時,學生借助圖像及表格能夠將他們深層閱讀后的所思、所感與所得可視化,通過所學的語言解讀它們的內涵和意義。因此,在語言實踐活動中,“看”既是理解性技能也是表達性技能,毫無疑問是學生獲取信息的一個重要渠道,同時作為一個表達觀點、傳遞信息的輔助工具對于學生而言亦是不可或缺。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七年級下冊unit3section 2b 的語篇內容時,筆者先讓學生觀察文中的插圖,并讓他們根據插圖預測How do the students in village get to school?Why do they go to school like this?學生仔細觀察插圖后進行了大膽的推測和預測,說出了插圖中學生的上學方式。通過預測不僅拓展了學生的思維,鍛煉了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他們基本上掌握了語篇的主要內容。由于學生急于驗證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在接下來的閱讀文本、視聽對話的過程中他們會非常認真,并且能夠快速獲取文本信息,掌握語篇中涉及到的新單詞和語法知識,大大提高了他們的學習效率。
在英語寫作教學過程中,插圖可以啟發學生思考,拓展學生思維。通過插圖教學,學生不僅獲得了感官知識,還能通過插圖拓展句子,擴展自己的知識面。人教版教材強調生活化的學習內容,很多插圖來源于生活中的事件,如養寵物、生日派對、外出旅游等。教師應充分利用課本插圖,把學生的思維引向舊知識,使舊知識與新知識產生聯系,然后寫出英語句子,從而提高寫作能力。
以人教版七年級下冊Unit7 Section B(3c)為例,該部分要求學生寫一封明信片給筆友告訴他有關自己的度假,七年級的部分學生雖然有過度假的經歷,但以他們目前的知識水平,根本無法用文字表述清楚。所以,筆者提供了幾幅與此話題相關的插圖,讓他們觀察圖片中的人物活動,同時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寫出他們度假時喜歡做的活動。這樣,在這些插圖的影響下,學生就有話可講了。最后,筆者要求學生談論度假所感所想,學生很順利的完成了本單元話題寫作因此,教師應該從七年級開始,有意識地利用課本插圖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如看圖寫句子、寫段落、寫短文等,這樣的寫作練習能活躍學生的思維,提高其書面表達能力。
綜上所述,雖然初中英語教材中的插圖很不起眼,卻能發揮獨特的作用,因此,在初中英語教學課堂上,教師應充分利用圖文并茂的插圖來輔助教學,引導學生去捕捉和發現隱藏在圖中的信息,進而使英語學習變得直觀化,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取得事半功倍的英語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