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華
(新疆庫車市第四小學,新疆 庫車 842000)
小學數學問題解決能力作為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體現,是對引導小學生學會學習的重要方法,是從“發現零散信息”到“將信息融合為問題”再到“找到解決方法”的探索過程,并不是單純的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或者做數學習題找出正解答案的簡單過程,而是要求學生完成從錯綜復雜的實際問題中發現甄別有用的信息,抽象成數學問題,再重現知識與真理,形成規則,通過分析數量關系,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實現小學數學問題解決“再創造”的能力,這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是從問題解決中學習,它要求學生從實踐活動中歸納總結解決某一問題的知識與規則,并將這種知識與規則推廣應用到問題解決中。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能夠促進學生和教師的思維發展,從而實現小學生思維的創新發展。
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的教學內容設計在小學教學工作中的有效應用,能夠促進學生和教師的思維發展,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掌握更為豐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實現思維的創新發展,也能夠強化學生的課堂表現,讓其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程學習當中來,進一步完善并強化課堂氛圍,使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更為順暢。教師在小學數學課程教學當中引入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的教學能夠使教學內容更為全面,可以在課堂上通過多樣化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引導學生實現對知識的探究和深入分析,強化學生對問題的認知,確保教學過程中涉及的知識點能夠讓學生完全掌握。除此以外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教學內容的引入能夠滿足小學生的個體學習需求,因為不同學生因個體生長環境和個人能力各有差別,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學習模式和方法,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養成也有積極的作用,可以推動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數學這一學科的抽象性較強,所涉及的教學內容較為復雜,因為其是小學學習科目當中的主要學科,所以教師要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引入更為多樣的教學方法來解決數學問題,可以讓學生更為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知識的學習,實現解題能力的提升,幫助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數學知識是在不斷累積并逐步發展的,新舊知識的學習內容具有一定的內在聯系,小學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要結合豐富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進而實現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提升。
小學數學課程教學水平的發展,需要以不斷創新的教學思路為基礎,教師要重視教學理念的更新,帶領學生主動學習,要鼓勵學生開拓思維創新思路,根據數學習題的內容進行主動的思考和研究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要從教學氛圍的構建入手,通過環境的影響為學生構建愿意主動解決問題的環境,同時,多樣化教學的學習環境,也能讓學生能夠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去思考是否還有其他的思路能夠解決同樣的問題,因此來實現多樣化解決問題方法的學習和掌握,要引導學生在積極地參與解題活動在強化個體興趣的同時,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此來提高數學學科的學習信心構建數學多樣化解決問題的意識。
小學生因為年齡較小,其想象力較為豐富,但傳統的教學模式難以充分發揮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所以新的教學環境下,教師要結合多樣化的教學內容來設計自己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能夠在不同情境的感染下參與數學課程的學習。生活當中的數學知識應用內容有很多,教師要帶領學生進入到生活實踐當中,感受數學教學情境,重視數學知識在實踐生活中的應用思考,進而幫助學生實現思維水平的提升。教師要在上課之前預先準備好相應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在進入課堂上,第一時間被教學情境所吸引,投入到其中,比如教師在講解百分數的相關知識時,可以讓學生舉例說出生活中那些常見的百分數,讓學生以此來加深學生對百分數的印象,學生會紛紛回答商場衣服的促銷價格,教師可以以此為契機引導學生主動思考,通過多媒體課件來展示常見的打折促銷的價簽,并帶領學生進行相關價格的計算,讓學生形成日后再面臨同樣生活類數學問題的同時,能夠聯系生活實際進行問題的思考和解決。
小學數學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特點,能夠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征及個體學習狀況來開展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強化多樣化解決問題教學思路的發展。小學生因受不同成長環境及個體認知能力差別的影響,在數學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對知識的掌握水平各有不同,教師要通過不同的教學方法引導不同的學生對其展開符合其個體認知的教學活動,以此來強化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教學方法的應用不僅能夠強化教師自身的教學水平,還能夠實現學生的能力提升,這種教學思維的發展還能夠促進師生關系的融洽,讓彼此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課程的教與學當中。
在小學數學教學課程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發散性思維的養成,不要完全把自己的想法加諸到學生身上,要鼓勵學生發散自己的思維,在課堂上要善于觀察學生的各種表現,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真實的學習感受,引導學生主動表達自己的解題思路。比如,在進行圖形面積計算的相關知識的講解時,傳統的教學方法主要是教師結合規則的四邊形或者多邊形帶領學生學習計算方法,但在實際生活中很多圖形都是不規則的,并沒有明確標準的長、寬、高,在實際計算的過程中會存在一定困難。教師要引導學生去思考怎樣測量這些不規則圖形的面積,通過發散性思維的引導,讓學生掌握包括割補法在內的特殊計算方法,以此來實現不規則物體的測量,也可以通過曹沖稱象的方式進行思考和計算,這些方式都是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重要方式。小學數學教師要充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其能夠在數學課堂上自由發揮自身對數學知識的認知和理解,通過多樣化解決問題的思路來實現個體能力的提升。[1]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帶領學生轉變學習思路,實現思維的創新發展,數學知識是靈活多變的。如果完全按照傳統的學習思路去學習數學知識,會對學生的思維發展具有限制性的影響,也難以形成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內容的學習式深化,比如在進行分數的加減法相關內容的教學時,教師要通過教學思路的轉換,讓學生結合之前學過的小數內容來分析分數的計算方法,引導學生明確分數和小數的互換方法,探究具體的計算過程,以此來鍛煉學生的解題能力,讓學生通過自身的思維發展來實現更多問題的解答,這樣能夠提高其學習信心,培養其良好的學習思維,實現學習能力的創新。小學數學教師要重視在教學活動中,結合多樣化的思維來重視學生解決問題方式多樣化能力的提升,要結合科學化的引導,采用創新的教學方式向學生傳授知識內容,要改變傳統的刻板的教學方法,重視對學生思維的培養和鍛煉,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思考問題。當學生在問題的思考和解決方面有所進步,教師要及時發現學生解題思路中的閃光點,同時在第一時間給予表揚和肯定,讓其提高學習的信心,另外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選擇合適的時機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保證學生能夠在積極的狀態下開展合作式學習,實現數學能力的提升[2]。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加強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能力的培養,可以讓學生實現數學成績的提高,讓其思維變得靈活,進而實現創新能力的發展,對于學生個體的綜合素質提升也有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