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日向
(濰坊職業學院,山東 濰坊 261000)
(一)高職院校財務內部控制缺乏必要的法規依據。內部控制的提出源于美國在1936 年頒布的《獨立公共會計師對財務審計》規定中提出:“內部稽核與控制制度是指為保證公司現金和其他資產的安全,檢查賬簿記錄的準確性而采取的各種措施和方法”,其后又進行了多次修改。在我國,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建設的突破應該是2008 年《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的頒布,作為標志性里程碑式指導文件,對內部控制建設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但其適應性僅僅是企業。根據實際工作需要,我國許多高校借鑒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內容,建立了相應的財務內部控制制度,尤其是國家財政部于2012 年發布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和2017 年發布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管理制度(試行)》等國家規范及制度,政策性指導文件推行以后,在部分高校實踐的基礎上,相關的專家學者也對高校的財務內部控制制度提出了自己的觀點:1.李玫瑩(2020)的《高校財務會計內部控制研究》中提出革新高校財務管理理念,推進高校財務會計內部控制工作的良性運行。2.趙小月(2019)《關于高校財務會計內部控制的探析》提出加強高校財務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的觀點。3.葛玲(2017)《內部審計在高校財務會計控制中的作用及策略研究》提出加強內部審計工作在高校財務會計內部控制中的作用等文章,都對高校內部控制制度體系進行了有益的研究探索,但總體上看,在國家層面并沒有根據新時代要求適時地對高職院校的財務內部控制制度提出相應的規范性性文件,這樣造成了各高校在制定相關的財務內部控制制度時缺少了統一的、權威的依據。
(二)高職院校內部審計規章制度相對比較完善。應該說,我國的審計制度起步并不早,但自1983 年9 月15 日國務院成立國家審計署后,同年在向國務院提交的《關于開展審計工作幾個問題的請示》中就首次提出了內部審計監督問題,其后于1985 年頒布的《內部審計暫行規定》更為內部審計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據,黨的十九大以后,于2018 年3 月1 日起實施的《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尤其是國家教育部于2020 年2 月25 日審議通過的《教育系統內部審計工作規定》等內部審計工作規定為高職院校加強內部審計工作,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制度,提升內部審計工作質量,充分發揮內部審計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層面的支撐。
(一)目的作用和內容有所不同。高職院校的內部控制主要是指高職院校為了保證學校的財產安全和完整、資金的有效使用,保證經濟業務合法合規,保證各項規章制度能夠有效執行,保證各項財務數字準確有效,減少財務風險而采取的包括制度建設和實施相關內部控制的怘執行規章制度的方法措施,為單位的財務工作和經濟活動提供一些基本的規則,能夠更好地發揮會計職責中的監督功效,應該說其屬于一個過程控制。內部審計工作主要是接受學校及相關部門的委托,對本單位相關職能部門尤其是財務部門履行經濟責任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其運行情況的科學性有效性進行客觀評價,以規范學校內部管理為目的,對學校各項工作良性運行作出建設性意見。
(二)財務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緊密相聯。高職院校財務內部控制的存在或者說運行情況,對內部審計工作有著重要的意義。由于財務內部控制是為了學校經濟運行情況正常良性而進行的內部管理,而內部審計工作則是為了根據學校管理層的要求,對其進行監督評估,并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適時建議,以期能夠保證財務內部控制制度能夠持續有序實施。同時內部審計部門的建議意見又需要在實際的財務內部控制運行中得到檢驗。兩者都有相互促進、改進的過程與結果。
(一)高職院校財務內部控制工作問題重重。應該說,我國高職院校財務內部控制工作正處于理論與實踐的探索階段。基礎理論依據的缺失、管理層管理意識的薄弱以及財務管理模式存在傳統化、滯后化等現象,使得財務工作的重點在報銷、處理單據等方面,過于片面的強調服務職能,弱化了管理控制作用;財務預算管理大部分流于形式,編制與執行兩張皮現象時有發生,很多時候預算形同虛設;目前很多的高職院校為了鼓勵調動下屬二級學院的積極性,給予他們相當的自主權,尤其是財務的自主權,這樣積極性調動了,但相應的監管措施并沒有到位,造成二級學院出現亂收費、亂支出,名目繁多的支出充斥二級學院的財務業務,甚至挪用專款、虛列支出現象也時有發生,這種缺少有效的監督與評價機制的財務管理模式,造成財務內部控制工作成為了空談。
(二)高職院校內部審計工作有待進一步提高。2018 年3 月中共中央組建中國共產黨中央審計委員會,加強了黨中央對審計工作的領導。各級政府、高職院校隨后也相應建立了各級黨的審計委員會,提高了審計監督的權威性、嚴肅性。高職院校的內部審計工作從組織形式、職能定位、相應的內部審計業務等方面優化了工作效能,為高職院校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但在具體的實踐中,仍然存在獨立性差、審計流程不規范、審計制度存在漏洞、審計技術相對滯后等問題,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進一步完善提高。
(一)適應新時代高職院校財務內部控制和內部審計工作的需要。由于高職院校的財務內部控制工作缺乏堅強的法律支撐,加之管理層認識上的模糊性,以及在學校整個的管理模式體制的探索中,難免存在諸多復雜的問題,單靠財務部門制定的內部管理制度及現有人員的自覺意識和管理,高職院校的財務管理存在潛在風險。作為高職院校的內部審計機構,審計監督是主責主業,是基本的職能,在日常的工作中,必須要根據自身學校的實際情況,制定出相應的符合要求的監督管理體制,強化審計人員職責,將審計關口前移,做到能夠及時發現問題,指出問題,并督促改正問題,保證學校財務管理工作的健康運行。
(二)建立高職院校財務內部控制和內部審計融合管理模式。2018 年5月23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審計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重要講話中強調,要充分調動內部審計的力量,努力構建集中統一、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審計監督體系,更好發揮審計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中的重要作用。“在黨組織中設立審計委員會”無疑為高職院校的內部審計工作撐了腰,提高了政治地位,同時也提出了內部審計工作新的歷史使命與擔當。在學校具體工作中,內部審計發揮利劍作用,財務內部控制工作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做到核算與監督職責相并重,建立“以審促控,嚴控防腐”的高職院校財務內部控制和內部審計融合管理模式。內部審計做好監督與服務,與高職院財務內部控制自始至終結合在一起,保證財務內部控制的有效實施,共同促進高職院校的高效廉政管理。
高職院校的財務內部控制管理好壞影響到學校的發展,在實際的工作中出現過這樣那樣的問題,應該說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理論與實踐的脫節,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之一,筆者基于工作實踐,通過對新時代高職院校財務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比較研究,從學術上來說,可以為現行的高職院校財務內部控制基礎理論作一點補充或建議,幫助學校在制定內部控制制度時做到眼光長遠,不至于總是在問題出現后才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從實際工作應用上來說,根據財務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工作的實踐,本人認識到,制度一套相對有效的高職院校財務內部控制制度,需要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在現實工作中,高職院校管理層、財務部門及內部審計部門必須緊密配合,依據相關規定,提高對財務內部控制要求的清晰認識,做到做好頂層設計,發揮好內部審計工作在財務內部控制中的有效作用,能夠促進高職院校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