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建云
(廣東理工學院,廣東 肇慶 526114)
隨著民主和法制建設的不斷提升,大家對法律的重視程度也上升了一個重要的臺階。教育是一個民族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只有為國家和社會輸送更多高質量的人才,才可以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待定良好的基礎[1]。尤其是“依法治國”的理念全面的推進之后,傳統理念下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當前的發展需要。學生的僅僅對著書本進行理論分析,實踐能力就會大幅度的降低,甚至無法滿足學科的目標和需求。只有將理論和實踐相互結合起來,才可以完成基本任務,并且為以后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2]。例如:“學科實習”“模擬法庭”等都屬于實踐能力的設備基礎,也是法學實驗室的建設范疇。在“供需矛盾”下,只有突破瓶頸,才可以培養高素質的法律人才,為以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鑒于此,如何甄選可具操作性的實驗內容?如何加大高等院校法學實驗室建設,提高價值和作用?就成為了當前形勢下,眾多學者需要探究的主要內容和問題。
在當前的形勢上看,在理工科專業中,實踐教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是自然科學實驗室。實驗室在建設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實際情況,保持很好的內容落實。在同樣的條件下,需要加大記憶和理解,提高價值問題的延伸,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加大教學和科研成果的雙重建設。文科專業還存在很多的不確定性,此時就需要將理論和實踐整合到一起,合理的規劃,向著社會經濟發展的視角實施發展[3]。實驗的方式可以仿真模擬經濟運行的整個歷程,并且建立科學的學習方式,將現實真實的呈現到學生的視野當中,加大成果的轉化,為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現代化的視角看,傳統角度的“填鴨式”教學雖然還有自身一定的優勢,但是依然存在不少的弊端。法學實驗室屬于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可以在特殊的環境中,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實踐的興趣,提高教學的質量,增加教學的效率。教師也需要在信息化的基礎上,建立情景教學模擬,根據真實的場景,保持案件的全程錄像,保持遠程教學建設,加大科學的指導力度,建立虛擬的空間,降低資源成本建設,為學生以后的創新提供合理的基礎條件。
對于高等院校來說,法學教育的過程中,主要是為了社會培養更多的現代化人才,這部分人才以后需要進入公安機關或者是檢察院、法院等地方,或者是很多需要走向律師的行業。在這些行業中,如果僅僅局限于課堂當中,那么就很難滿足當前的市場發展需要。很多時候,并不是局限于模擬的法庭上,還需要學生到真實的案件的案發地點上,實施有效的調查和取證,并且學會根據依據,還原整個案件。實驗室中,就可以設置這樣的場景,讓學生在接近現實的氛圍中,提高實踐的效果,在進入工作崗位之后,就可以縮小自己和真實案件之間的距離。之后,學生就可以根據真實的狀況,合理的對自己以后的職業生涯是胡思規劃,提高應用的針對性,保持專業性建設。從另外一個視角看,法學實驗室都是在實證的基礎上,保持針對性建設和發展的,這個時候,實驗室的功能性就需要的比較強大,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加大內容的側重點建設[4]。
對于法學實驗室建設來說,具有很大的作用和價值,并且可以保持學生的實踐規范習慣。在自然科學實驗室管理體系的基礎上,形成可操作性的體系,明確實驗的目標與性質,找到主要的任務和管理方式。結合實際情況,細化具體的操作規范,擴大主義事項的建設,最大限度的減少損壞率。在以學生為中心的視野下,加大學生參與的力度,使用導學方式,引導學生使用所學習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主要問題[5]。建設法學實驗室,不僅是國家對人才培養的要求,也是法學作為應用學科自身發展的需要。也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適應社會的需要能力。在體系建設之前,需要明確一些相關的內容,這些內容需要是犯罪現場勘查模擬實驗室,物證實驗室,犯罪現場文本制作實驗室,儀器分析實驗室等。建立完善體驗性、示范性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實驗室的發展理念。在當前的視角上看,法律職業技能一部分是創造模擬法律實務環境。另外一個視角,就是建立真實的法律服務平臺,在學生在法學實驗中明確目標,并且找到課程的中心。與此同時,還可以使用自己所學習到的知識,解決學校現實當中的糾紛,提升實際應用的能力。建立法學學術交流平臺,建立法律辯論會,強化教學成果,豐富教學內容。此外,還需要在合理的互動中,建立開放式的創新教學方法,克服“填鴨式”的教學方法,認識到不足,并且提高針對性,向著個性化的方向實施發展。
創造模擬法律實務環境,創造法學學術研究平臺,建立真實的法律服務平臺,提供理論教學輔助平臺,開設師生互動平臺。法學實驗內容相對比較的廣泛,在真實實踐的過程中,還遇到很多的問題,模擬法庭與仲裁庭,社會實踐實驗,法律職業實踐實驗,技術實驗,學術研究與交流實驗,師生互動實驗,實驗平臺的其他運用,都屬于實驗室的范疇和內容。只有在實驗室中對組織材料實施篩選,那么才可以分階段建設,根據人才的培養需求,建立知識體系。其中的內容,不可以太難,但是也不可以很簡單的都可以被解決。另外,還需要根據差異性,激發學生的自主性,保持科學的延伸路徑。
在實踐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能力,這些能力分別都需要使用不一樣的方式實施培養。第一,需要加大文書寫作能力的考核。在實驗室建設的路徑中,很容易對這部分內容實施很好的詮釋,只有書面表達能力較強,那么才可以建立合適的考核體系,提高學科的精確性。第二,教師需要建立語言表達能力的考核。在這里可以看到處于律師需要清晰的表達能力以外,其他的學科也會需要原因的藝術。只有口頭語言能力較強,那么才可以解決糾紛,提升實踐的力度。第三,需要結合現狀,加大糾紛解決思路的考核。從本質上看,很多時候實驗室建設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綜合性能力,最為重要的就是解決社會中存在的問題。法官需要加大案件的判決,分析當事人的辯護基礎,清晰的把握前提,整合基礎,清晰思路,加大法學實驗教學的考核部分,并且為以后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準備,整合基礎,保持可持續的發展路徑。健全可行性的教學管理制度,對現有儀器設備加強維護檢修,并且有效的將管理工作納入到正規的發展和建設。
在當前的視角看,高校建設法學實驗室,還需要一定的人力與物力加以支持,才可以滿足現實的發展需要。首先,需要滿足師資方面的內容建設。很多時候,大家可以看到不少的法學實驗室當中,都是聘請的兼職教師,專職教師屬于學生的管理,實驗教師很多都是從學校外面聘請來的專家教師。此外,就需要理論方面的教師,對其實施合理的專題指導,在全滿的整合和建設下,提升實踐性。其次,需要進一步加大配套系列的教材建設。在這里主要是使用階梯型實踐性互動式教學方式,整合基礎,提升實踐的靈活性,加大指導的力度。緊接著,需要加大軟件的優化配置。以硬件建設為基礎,打造科學適用實驗室,增強管理保障建設。加大實驗資料的保存,制定科學的流程建設,保持考核標準實施和發展,提高信息化的使用率,加大平臺和程序化建設。最后,需要做好實驗室的經費工作,在不一樣的法學實驗室來說,都需要資金的支持,一旦缺失,那么就很難保持合理的內容安排。從另外一個視角看,上層的經濟,決定了上層的建筑。此時,需要設置專門的實驗室,完善實驗設備,提供物質基礎,泰國設備和社會實踐的一致性,保持數字化的網絡信息服務建設。合理的了解數字設備的應用,保持職業化的發展基礎,合理的統籌規劃,分析理論和實踐的結合目的,并且不定期的加大指導,夯實基礎,提高實際操作的能力。
總結:隨著社會的進步,法學實驗室的建設會面臨著很多的問題和困難,只有分析問題,突破傳統,明確方向,建立清晰的工作思路,那么才可以秉承科學發展觀的主要思想,建立“結構科學、布局合理、技術先進,實驗規范”的高質量實驗室。提升實驗成果評價,探究實踐教學不足,根據具體情況,及時調整,保證實踐能力,為學生的職業化發展提供基礎準備,以此來實現大家共同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