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波
(祁東縣白地市鎮百藝工藝品雕刻廠,湖南 衡陽 421611)
木雕藝術的傳承和發展,對豐富我國的文化體系,樹立我國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義,在木雕藝術的發展中,應能首先做到文化繼承,做好文化建設和發揚,同時能具備木雕藝術文化創造發展的動力,提供良好的木雕藝術發展環境,不斷擴大木雕藝術人員數量,支持木雕藝術全面發展。
早在新石器時代木制雕刻品就已經出現成型的雕刻品,我國的木制雕刻品從古代祭祀、葬禮等藝術品形式起源發展,同時向生活實用工藝品過渡,出現很多生活類、樂器類、觀賞類工藝品,同時在古代以木建筑為主的時代,在在建筑類藝術品中,出現很多雕刻銹蝕、木制雕刻造型等,時代工藝品的發展不斷壯大,形成了源遠流長的木制雕刻品文化,小件雕刻文化藝術也在不斷發展,出現了很多傳統人俑、動物俑、神像等木雕工藝品,在實用型家居木制雕刻品的發展中,也出現很多筆筒、筆架、桌椅藝術作品,在現代化文明的市場中,這些傳統木制雕刻品也受到長期的關注,市場銷售火熱。而木制雕刻品的市場價值也與木雕材料的貴重程度出現差異化,傳統木雕基礎材料很多如紫檀、花梨木、酸枝木、雞翅木、鐵梨木、烏木、楠木、櫸木、黃楊木等以及雜木類的楓木、樟木、椴木、長白松木、白楊木、白樺木等。在長期的木制雕刻品文化傳承和發展過程中,也造就了百家爭鳴的藝術門派,使得木制雕刻品的藝術文化不斷發展,如東陽木雕起源于唐代,東陽人代代相承,在現代化木制雕刻品中,仍然能感受到東陽木雕的雅俗共賞特性,其包羅了儒、道、佛以及市井文化。再如龍眼木雕流派主要是充分借助木材的天然藝術價值,通過結合人為木制雕刻品文化創造,形成獨特的木制雕刻品,木制雕刻品價值提升,獨立性提升,加之龍眼木較為珍貴,所以龍眼木雕傳世作品存在少但是文化和市場價值高的特點,在木制雕刻品的取材階段,就已經進入了木制雕刻品的創作環節,創作者結合以自身的藝術底蘊和創作靈感,完成藝術品創作。龍眼木雕以古典的神佛、靈獸和侍女等為題材,其材質本身為棕褐色,經打磨、上蠟以后偏向紅木的顏色,因此雕刻出的工藝品自帶古樸的藝術氣息。
傳統木雕工藝在材料上選取花梨、紫檀、楠木、沉香、龍眼、樟木、椴木、松木等質地堅固的木料,主要分為硬木雕刻與軟木雕刻。木制雕刻品創作過程中,創作人員需要對木材本身的藝術價值挖掘、加工,如做好形態、木色、木紋設計等,樹根或者果核也可以成為雕刻藝術品,因此材料的利用廣泛,能帶來豐富多彩的木制雕刻品。在傳統木雕的雕刻技法方面,主要包含了浮雕、圓雕、透雕、半透雕等多種藝術創作手段,藝術創作前,需要獲得藝術創作靈感,把握藝術創作的主題思想,經過藝術雕刻工藝的實施,使得雕刻材料自由的藝術文化特點被放大、凸顯,實現可靠的文化轉化,能在木材的自然之美創作中,搭配漆藝、鑲嵌、彩繪等工藝,提升木制雕刻品的藝術文化水平,提升木制雕刻品藝術價值,將宗教文化、民俗文化有效彰顯,充分表達木制雕刻品藝術創作者的思想認知,使得很多傳統文化和珍貴文化思想,通過木制雕刻品的方式得以不斷發展和傳承,記錄了傳統文化發展、歷史事件、思想意識的表達內容,文化氣息濃郁,傳統木雕因此不僅具有藝術雕刻價值、觀賞使用價值,同時也被賦予了很高的文化價值。
中國木雕藝術具有悠久的文化發展和傳承歷史,在文化建設中,能具備較高的文化創新和發展優勢,提升木制雕刻品的藝術水平,但是在市場化經濟不斷發展,木制雕刻品藝術的學習難度大、學習時間長,市場回報率低的特點,導致木制雕刻品藝術的從業人員不足,很多優秀的傳統木制雕刻品藝術工藝手法失傳,造成很多大文化和藝術損失,而木制雕刻品的體力消耗較大,工作環境也比較艱苦,這更加導致了現代化木制雕刻藝術家的儲備人才不足,難以持續發展我國的木雕藝術文化,在文化傳承和發展中,都受到人才緊缺問題的限制。而現代化機械工藝制作、雕刻的生產效率高、成本低,對傳統木雕藝術的創新和發展都造成一定的市場發展擠壓影響。
古代木材大量應用,在人們的生活、生產、建筑居住、民俗活動中大量應用,現代化物質條件豐富,很多木雕類用品、觀賞品被大量替代,導致木制雕刻品的市場關注度下降,很多木制雕刻文化沒落,很多木制雕刻文化不能進入主流的現代化審美體系,同時受到西方簡約、歐式風格的影響,在各種家具、工藝品、景觀園林的建設中,木制雕刻品的應用范圍變窄,市場需求降低,而傳統人工木雕工藝平的成本高,市場價格高,導致人們日常生活的融入度不足,難以在持續進行文化創新中,獲得文化優勢。
受現代機械化、自動化技術的發展,需要做好必要的木雕藝術管控,在現代技術的應用中,傳統木雕生產效率低,生產成本高,同時在缺乏大量專業藝術從業者的前提下,傳統木雕的工藝價值參差不齊,文化發展受到制約,現代化技術能對木類產品形成較高的工藝品批量生產,導致市場的現代化工藝品增加,能基本滿足低端市場的需求,工藝品的供應能力提升,市場競爭優勢突出,而傳統木雕的藝術價值來自其生動傳神、獨特的文化創造,也同樣是現代化技術不能比擬的,但是其在市場中的占有率和影響力不斷下降。
為滿足市場化產品大量需求,降低木雕工藝品的市場價格,能實現優秀木雕作品的市場化發展,能在不斷提升市場影響力,獲得大眾認可的前提下,建立完善的市場產業鏈,優化產業結構,吸引大量從業人員,激發木雕藝術雕刻品的需求活力,為木制雕刻品的不斷發展創新、文化傳承提供可靠的市場引導發展保障。因此要能積極開展現代化可以與傳統藝術的融合機制,保障文化建設效果突出,保障傳統木雕文化可以全面復蘇,通過優化木雕技師的雕刻工藝方法,提升雕刻效率,同時能在各種漆藝、鑲嵌、彩繪等工藝流程中,引入現代化高效生產技術,提升木雕作品的數量和質量,做好現代化文化元素的識別,保持文化敏感性,始終提升文化與現代科技工藝的結合能力,實現文化藝術與生產效率的同步提升。
木雕藝術的傳承和發展必然要能具備專業創新藝術人員的支撐,在藝術發展中,需要做好系統性藝術評價,解決各種藝術文化發展和傳承問題,為文化創新提供人才優勢。文化部門以及宣傳部門可以聯合開展木雕藝術者的培養和引導,與高校合作,探索建立定向化專業木雕藝術人才的培養模式,優化有關木雕藝術崗位工作,豐富崗位形式,提升工作的市場競爭力和吸引力,激發大家參與木雕藝術的熱情。開展社會木雕藝術的各種培養和研討會,成立各類專業木雕藝術協會,提升木雕藝術從業者的交流能力,鼓勵木雕藝術者積極創新,培養各類木雕藝術家,通過各類社會講座以及宣傳活動,使得社會對木雕藝術的了解更加深入,提升全民文化藝術欣賞水平,擴展行業的產業鏈廣度,提升文化發展水平。
木雕藝術的傳承和發展,需要各類木雕藝術家和有關從業者,不斷開拓思維,積極創新,開創木雕藝術的新題材,能豐富木雕藝術的市場環境,吸引大眾的關注度,提升市場熱度。在木雕藝術新題材的開辟發展中,應能充分迎合時代氣息元素,打破各類發展限制因素,引入各種現代化思想,結合科技發展進步的客觀事實,在生活實踐中,獲得木雕藝術新題材的開創靈感。
木雕藝術的傳承和發展,是豐富我國文化內容,提升傳統優秀文化社會影響力的基本要求,在木雕藝術的發展中,應能重視培養有關人才,優化產業結構,與現代化科學技術充分融合,同時注重開辟全新的木雕藝術文化領域,提升社會文化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