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豫川
(內黃縣公路事業發展中心,河南 內黃 456300)
二級公路主要的功能就是緊密的連接兩地之間的關系,包括不同的城市,不同的行政中心,不同的商業地帶、不同的住宅小區、不同的旅游景點等。二級公路被廣泛運用是因為它的施工的難度比較小,能用比較少量的資金投入,最大限度地建造更寬敞、更筆直、通行能力更強的路面。二級公路會保留大量的平面交叉路口,能夠給我們的出行帶來便捷,一般都是雙向四車道,最少也是雙向兩車道,能夠滿足國家交通的需求,將車速限制在了40~80km/h,在不影響道路正常通行的情況下,盡量保證車輛與行人的安全,所以,我國目前很大一部分的國道與省道都是使用的二級公路。
1.進行實地考察。在公路工程開展之前,要做好實地考察工作,施工前要對填方的路段進行充分的勘測,完全掌握路段整體地質情況后,做好現場勘測報告,施工時要完全結合地質勘測報告進行填方路基施工。2.清理公路填方路基施工范圍內的雜物。在進行公路填方路基施工前,需要完成施工路段的雜物清理工作,包括保持施工路段的地面干凈,樹木、電線、各種管道等,保證填方路基施工路段的整潔,沒有多余的障礙物。3.按照施工設計圖確定施工的坐標位置。在填方路基施工工作開展前,要根據施工設計圖確定路堤坡腳和路基用地界的具體位置,還需要嚴格按照設計圖,在路線的中心設置控制測樁,按照規定控制測樁之間的距離。確定好施工的填方高度。
1.填筑路基。填筑路基需要用到挖掘機和自卸車輛,將要用的土運到施工現場,要嚴格控制使用的土量,不能超過路基的放樣寬度和高度;其次要進行含水量的檢測,利用壓路機確定道路的厚度,還要嚴格管理施工道路路基邊緣的厚度,確保道路邊緣有足夠的壓實,保證整個填筑路基工程的施工質量。2.自卸汽車運土,厚度控制。對于道路邊線和道路中線的控制需要非常嚴格,在填方路基施工之前,要確定道路邊線木樁的距離,利用竹竿保證道路填筑的厚度達到相關規定標準,還要嚴格控制道路還沒有壓實的材料厚度。3.填土含水量檢測。在道路的松鋪厚度控制好后,還需要對含水量進行計算和控制,最好控制含水量不低于-2%,也不能高于2%。4.推土機推平。進行道路攤鋪整平工作的時候,要使用推土機和平地機,利用機器將道路的土攤鋪開來,再進行中終平施工。5.壓路機壓平。攤鋪整平之后就是碾壓施工,利用振動壓路機對施工路段的松浦進行碾壓工作,最好是使用兩臺振動壓路機同時工作,從施工道路的最中線出發,向道路兩邊進行碾壓,保證碾壓工作沒有留下空隙。
分層填筑方法又可分為水平分層填筑和縱坡分層填筑兩種。水平分層填筑填筑時按照橫斷面全寬分成水平層次,逐層向上填筑。如原地面不平,應由最低處分層填起,每填一層,經壓實合格后再填上一層,依此循環進行直至達到設計高程。采用此法施工操作方法、安全、壓實質量容易得到保證,縱向分層填筑適用于推土機或鏟運機從路塹取土填筑運距較短的路堤,依縱坡方向分層、逐層推土填筑。原地面縱坡小的地段可用此法施工,從路基一端按各橫斷面的全部高度逐步推進填筑,適用于無法自上而下分層填土的陡坡、斷巖或泥沼地區。此法因填土過厚不易壓實,且還有沉陷不均勻的缺點。為此,應采用必要的技術措施,如選用高效能的振動夯實式壓路機碾壓;采用沉陷量較小的砂性土或廢石作為填料;暫不修建較高級路面,容許短期自然沉降等。
排水處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合理設置排水設施能將雨水順利排出,避免出現積水現象,有利于保障填方路基的穩定性與可靠性。如果地基為黏土層,采用排水固結技術進行處理,排水系統由水平砂墊層和豎向排水結構組成,該技術能有效降低地基中孔隙水的排放距離,改善地基排水條件,加快地基固結速度,保障地基的穩固性與可靠性。砂墊層以中砂和粗砂為墊層材料,厚度需要大于50cm,并且比路基兩側要寬1m 以上。豎向排水結構可用袋裝砂井或塑料排水板材料,對地基有擠密作用,能夠快速排出地基水,保證路基干燥,防止出現積水現象。同時該技術操作方便,工藝流程簡單,排水效果良好,施工中應該重視該項技術的應用。
路基橫斷面填筑工作過程中,要根據施工的情況,在不影響其他環節的基礎上,按照設計圖的標準,增加一些寬度,讓壓實后的寬度大于原設計圖上路堤的寬度,并且現場的管理人員要控制施工過程中路基的寬度和削坡后斷面,能夠符合國家的標準。管理人員還要能夠有面對緊急情況的反應能力,在施工過程中出現突發狀況時,要及時做出反應,找到問題的源頭并選擇解決辦法,盡量把損失降到最低,發現施工后出現路面沉降的問題,要立即安排開展補救的方案,確保公路填方路基的后續施工能夠順利進行。
在整個公路路基填筑工作后,要檢測施工道路邊的水溝是否有按要求挖好,掛線是否做好了邊溝整理,是否能保證排水工作的開展。還要對施工道路進行整修,包括處理道路上留下來的所有控制測樁,對整個施工路面進行工程檢查,發現有不夠平整的地方,及時利用平地機,將凸起的地面壓平整,有坑的地方,及時進行二次填筑工作,保證路面的平整,確保路面的中心線,路面的寬度以及路面的高度達到國家的標準。
在透水性不好的壓實層上填筑透水性較好的填料前,應在其表面設置2%~4%的雙向橫坡,并采取相應的防水措施。不得在透水性較好的填料所填筑的路堤邊坡上覆蓋透水性不好的填料。潮濕或凍融敏感性小的填料應填筑的路基上層,強度較小的填料應填筑在下層。在有地下水的路段或臨水路基范圍內,宜填筑透水性好的填料。每種填料的松鋪厚度應通過試驗確定,填料的松鋪厚度是影響壓實度的重要因素之一,當填土厚度過大時,其深部不能獲得要求的壓實度。因此,填方路基的填料應分層平行攤鋪,每層的松鋪厚度可根據現場壓實試驗確定。一般情況下,填筑層的松鋪厚度不大于30cm,最小壓實厚度應不小于10cm;每一填筑層填料鋪設的寬度每側應超出路堤設計寬度30cm。每一壓實層上土之前應打格定點,以便土層攤鋪、整平和碾壓質量的控制。
路堤填筑應從基底最低處起按路面平行線在路基范圍內依次向上分層填筑,逐層壓實。當原地面縱坡大于12%或橫坡大于1:5 時,應按設計要求挖臺階,臺階寬度應滿足攤鋪和壓實設備操作的需要,且不得小于2m,臺階頂一般做成向內并大于4%坡度;砂類土則不開挖臺階,但應將原地面以下200 一300mm 表土翻松。填方分幾個作業段施工時,接頭部位如不能交替填筑,則先填路段,應按1:1 坡度分層留臺階;如能交替填筑,則應分層相互交替搭接,搭接長度不小于2m。
當土層壓實后,壓實后的寬度不得小于設計寬度,以保證路基邊緣的壓實度;若不注意全寬碾壓,當路堤填筑到一定高度時,均出現程度不同的縱向裂縫,嚴重的還會使路面出現縱向裂縫。每種填料的填筑層壓實后的連續厚度不宜小于50cm。在路基壓實時,監理工程師尤其應注意檢查填土的含水量,一般情況下,填方填料的壓實含水量應控制在不高于或不低于最佳含水量,當填料的含水量超過此范圍時,應將土料曬干或進行加水處理,以便達到規定壓實度。路基的壓實度反映了土體在碾壓后達到的密實程度,能否達到規定的標準,直接影響到路基的強度和穩定性。
路基的施工質量決定了公路的質量,包括公路的使用情況,公路的使用壽命,公路的抗彎拉能力以及公路后期的養護問題,因此,要對公路填方路基施工技術進行探討和研究,相關的施工單位應該不斷提高填方路基施工的技術水平,在技術上做出更好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