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孜古麗·阿吾提
(新疆廣播電視臺電視新聞中心,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加速我國提前進入現代化發展階段,給予了我國各行業新的發展機遇和發展空間。畫面編輯效果的好壞不僅會對電視新聞節目的質量產生影響,同時也對吸引觀眾眼球有著重要的作用。在電視新聞報道過程中,應用合理的畫面編輯技巧可以讓觀眾可以身臨其境感受到現場的氛圍。
對于電視新聞畫面編輯中的時間邏輯順序,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考慮:首先是新聞發生的時間順序,其次是新聞稿件的先后循序,再就是新聞自身的內涵因素。電視新聞的稿件循序,會直接影響到電視畫面編輯的空間感,而電視新聞自身的內涵,則會直接影響電視新聞畫面出現的先后次序。無論何種形式的電視新聞節目,都需要遵循時間邏輯順序,這是保證新聞觀看效果的重要因素。電視新聞畫面編輯要符合受眾視聽感知的角度進行編輯,考慮如何通過畫面編輯,吸引觀眾提高觀眾的觀看興趣,保持較高的觀看體驗。電視新聞畫面編輯的邏輯性,可與影視、啞劇乃至相聲表演相借鑒。例如戰爭片畫面中,先是狙擊手瞄準射擊,緊接著就要切換敵人應聲到地。這種瞄準、開槍、中槍倒地順序的編輯銜接,就符合人們視覺邏輯思維和習慣。
在新聞報道節目之中,為了準確把握畫面的節奏,應該根據播報的內容來對播音和音畫節奏進行調整。舉例來說,如果新聞正在報道如“扶貧攻堅表彰大會”這樣較為莊嚴肅穆的內容,此時鏡頭的移動節奏應該減緩,這樣可以顯示出新聞報道內容的重要性。在報道天氣、節日等新聞內容的過程中,新聞節奏可以相對活潑輕松一些,這樣也符合觀眾的視覺心理需求。同時,景別的變化也要具有一定的節奏性。就觀眾的視角來看,新聞報道中景別的變化不僅豐富了電視節目的敘事角度,同時也可以方便觀眾更好地了解新聞報道。舉例來說,在進行某一個新聞報道的過程中,應用不同的景別可以營造出與眾不同的表述方式。這樣的景別拼接在地方臺和中央臺中的表現尤為明顯。舉例來說,在一些地方性的新聞節目中,記者的鏡頭出現會比較多。同時,新聞報道之中的景別變化還可以提升新聞報道的氛圍感,尤其是作為后期人員來說,景別的有效變化可以幫助畫面之間實現平穩的過度。一般情況下,大眾的視覺習慣就是從全景然后再到特寫,這也是日常新聞拍攝之中常用的拍攝手法之一。
在電視新聞畫面編輯時,還需要特別注意軸線邏輯規律,如果軸線邏輯把握不理想時,容易降低畫面編輯質量,從而影響觀眾的觀看效果。通常情況下,畫面編輯人員需要保持不同畫面之間方向和高度的一致性,這樣能夠保證畫面方位關系的合理性。如果畫面存在比較明顯的越軸問題,需要畫面編輯人員遵循軸線邏輯規律進行重新編輯。比如在兩個鏡頭之間用一個特寫鏡頭進行過渡,或者采取插入鏡頭的方式,降低新聞畫面的跳躍感,給觀眾一種畫面平滑過渡的感覺。
人都是有性格的,如何通過鏡頭刻畫出拍攝對象的性格,讓人物形象豐滿鮮活,除了人物本身活動的面目表情和肢體語言,如開心的笑臉、堅定的步伐、認真的眼神以外,還要善于發現和人物有密切關聯的物體。如收集的粉筆頭、整潔的舊衣物、卷角的筆記本、塵封的老相冊等,通過以景襯人、以物喻人、情景相連,使觀眾了解到人物的另一面,聯想到鏡頭外的活動,從而刻畫出人物細膩、堅韌、善良的性格。人物生活化是需要特別強調的,英雄其實就是我們身邊的每一個凡人。把握這個基調,以“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為標準,善于現場捕捉人物生活和工作中的閃光細節,通過鏡頭中看起來平淡無奇的平凡事,來襯托人物境界的高尚和志向的偉大。我們常說鏡頭是有溫度的,這個溫度就是平民視角,這個溫度可以包含親人牽掛、鄰里關愛、職業堅守、事業情懷。
若想得到高質量的新聞,清晰的畫面是極其重要的。畫面不僅與拍攝的質量密不可分,還與后期的剪輯密切相關,若攝像人員懂得一些剪輯技術,那么剪輯起來也會變得更加便捷。攝像記者可將一些質感較好的鏡頭挑出來,注意遠景、中景、近景的搭配,提高新聞畫面的質感。
新聞的核心要素就是真實性,真實是新聞的生命,新聞必須真實。在新聞報道過程中,始終是事實在先,報道在后。只有保證真實性,才符合新聞傳播的真正原則和基本意義。在突出新聞畫面主題時,不能為了過度突出新聞畫面效果,而改變畫面實際想要表達的內容,不能采取刻意編輯的方式,改變原有新聞含義。
電視畫面作為電視新聞的基本元素之一,一方面既要符合新聞真實客觀性的原則,另一方面由于新聞人員的參與,畫面難免會滲透進攝制人員的主觀意識。從客觀與主管的關系來說,千變萬化的畫面都是經過攝制人員精心選擇而產生的,是主觀作用于客觀的產物,我們必須認識到新聞報道中的傾向是普遍的客觀存在。對新聞畫面進行組接,并不意味著可以創造新聞的表意,新聞內容的表意仍是由新聞事件本身來決定的。但是在畫面素材的取舍、鏡頭長度的確定、再現新聞事實的表現形式等方面仍帶有編輯的傾向性。不同價值觀或是認識水平高低不等的編輯,組接出來的新聞所包含的意象是有差異的。綜上所述,我們需要明確認識到,畫面的本質屬性是對客觀事實的記錄,但其具有局限性,即電視新聞畫面具有傾向性。這一點既有理論意義,又有實踐價值。作為電視采編來說應該熟練掌握攝影技巧,并能利用畫面形象來表現新聞主體,既能敘事,還能起到渲情的作用。能否運用好新聞的重要語言畫面是衡量編輯業務素質的重要標準。例如反映黨的好干部孔繁森廉潔奉公的一個側面,將他逝世后的遺物——書籍、筆、簡陋的服裝、欠債的借條、未寫完的公文等一一用鏡頭組接在一起,能產生深刻的含義,發人深省。
電視新聞作為重要的新聞傳播媒介,要想制作出高質量的電視新聞節目,就必須要保證新聞畫面編制質量。要通過新聞畫面編輯傳遞新聞核心內容,就要使新聞畫面的具有流暢度和層次感,更要注重畫面編輯的邏輯性和主題性,符合大眾的視聽感官的邏輯思維,這樣才能達到電視新聞的宣傳效果,保持電視新聞節目的生命力和收視率,從而使電視新聞行業得以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