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爽
(磐石市圖書館,吉林 吉林市 132300)
在某些特殊時期,例如突發的公共衛生狀況或者其他的特殊事件的影響下,政府會為最大限度的保證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采取關閉餐飲及圖書館、文化館、電影院等在內的所有文化娛樂等場所等政策,如果這樣,圖書館館內閱讀必將受到極大沖擊,同時也給予了圖書館新的啟示。
數字圖書館相較于傳統圖書館,優點是想而易見的,首先是信息存數空間較小;其次是查閱檢索方便快捷,通過電腦查閱系統,讀者通過一些關鍵詞,就可以檢索到大量相關信息,操作簡單,省時省力;第三就是數字化圖書館可以遠程快速傳遞信息資源,讀者僅僅需要登錄網站,點擊鼠標,相隔千萬米以外的信息資源便可以在幾秒鐘之內被送到讀者的眼前,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傳播和利用頻率;最后一點就是,數字圖書館內的信息資源可以同時被多個人使用,避免了傳統圖書館由于某些資料副本量不足導致的部分讀者不能及時查閱到相關資料的弊病,而數字圖書館中的圖書卻可以實現一本書同時被幾十上百人同時查閱,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利用率。而特殊時期之下,數字圖書館的優點更加顯而易見。
特殊時期,在外出會帶來不安全狀態的情況下,數字化的圖書館無疑成為了讀者閱讀的首選,它極大地滿足了不同年齡、不同文化程度和不同需求讀者的閱讀需求。讀者身處家中,只需要通過電腦、筆記本等設備,就可以借助網絡技術通過網站等入口登錄數字圖書館,或閱讀海量圖書資源,或遠程學習,極大豐富了特殊時期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解決了學者、教師及學生的學習需求,可謂一舉數得。
《公共圖書館宣言》中寫道:“每一個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圖書館服務的權力,而不受年齡、種族、性別、宗教信仰、國籍、語言或社會地位的限制。對因故不能享用圖書館常規服務和資料的用戶,例如少數民族用戶、殘疾用戶、醫院病人或監獄囚犯,必須向其提供特殊服務和資料”[1]。因此,對于殘疾人、老人這樣的弱勢群體,數字化圖書館的意義更加深刻,它可以讓身體不便去到館內閱讀的讀者,通過電腦和手機等終端在家中進行閱讀,免去了舟車勞頓之苦和身體不便之處;對于視力不佳的人來說,還可以借助相關軟件享受到“聽書”服務,最大限度的為聽障人士提供了閱讀的途徑。可以說,數字圖書館的開發和應用,極大地實現了閱讀平等,有力拓寬了弱勢群體的知識獲取渠道。
眾所周知,紙質版圖書的印刷及發行需要浪費大量的諸如紙張、印刷耗材等社會資源,并且在運輸和保存上也存在資源的消耗,而數字圖書館有別于傳統圖書館之處就在于它不受于倉儲空間的限制,采用最新的電子存儲設備等,可以用較小體積的設備,如U 盤、硬盤等進行記錄,便于保存,數據的數字化大大的縮減了書籍所占的空間,有能力存儲更多的數據,其維護費用也遠遠低于傳統圖書館,另外,數字化的圖書資源還可以遠程傳輸,且傳輸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可獲得性提升,相較于傳統印刷圖書,優勢顯著。
近些年來,手機作為移動閱讀終端的優勢突顯,各種讀書手機APP 及聽書小程序應運而生,發展較快的有較受歡迎的起點讀書、紅袖讀書、七貓免費小說、喜馬拉雅聽書和懶人讀書等等,這種新型的閱讀方式以其方便、快捷、高獲取度等優勢,迅速占據了部分閱讀市場,這就更要求圖書數字化的程度要加深,只有這樣才能讓圖書更快、更廣泛地為大眾所閱讀。
“全民閱讀”活動始于2006 年,是中國宣傳部、中央文明辦和新聞出版總署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關于建設學習型社會要求的一項重要舉措,自活動開展以來,各級省市圖書館為此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讀書活動,效果顯著,但是我國人均讀書量同韓國、日本以及歐洲一家國家比仍然差距較大。影響我國國人讀書量不高的因素較多,有群眾思想意識和文化差異的因素導致的讀書動力不足,也包括客觀上硬件條件的不允許,我國近年來經濟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工作壓力普遍較大,忙于奔波生計和事業的人們很難有較大塊的空閑時間來到圖書館進行讀書。那么數字圖書館的出現就會很完美的解決這一問題,讀者可以充分利用如等車的間隙、午間休息或者睡前這樣的零散的、碎片化的時間通過平板電腦、手機等移動終端,借助互聯網技術進入到數字圖書館進行閱讀和學習,節省了空間成本和時間成本,可以進一步推動我國的全民閱讀事業,真正讓閱讀成為一種國民的習慣,從而不斷提升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養。
數字圖書館(Digital Library)是用數字技術處理和存儲各種圖文并茂文獻的圖書館,實質上是一種多媒體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統。它將各種不同載體、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資源用數字技術存貯,以便于跨越區域、面向對象的網絡查詢和傳播[2]。可以說數字圖書館的特點是規模大、分布廣,便于讀者使用的,且沒有時空限制的、實現了跨庫無縫鏈接與智能檢索的知識中心。
在中國,正式提出數字圖書館概念并導致后來大規模研發工作的是1996 年在北京召開的第62 屆國際圖聯(IFLA)大會,數字圖書館成為該會議的一個討論專題。IBM 公司和清華大學圖書館聯手展示“IBM 數字圖書館方案”。1997 年7 月,“中國試驗型數字式圖書館項目”由文化部向國家計委立項,成為國家重點科技項目,由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等6 家公共圖書館參與,該項目的實施是中國數字圖書館建設開始的標志。1999 年初,國家圖書館完成“數字圖書館試驗演示系統”的開發,1999 年3 月,國家圖書館文獻數字化中心成立,掃描年產量3000 萬頁以上。2000 年底,文化部在海南召開“中國數字年圖書館工程資源建設”工作會議,討論制定《中國數字圖書館工程一期規劃(2000——2005 年)》,推薦使用資源加工的標準規范。2001年初,國家計委批準立項“全國黨校系統數字圖書館建設計劃”,總投資達1.9 億元。北京大學、東北師范大學等院校相繼成立數字圖書館研究所,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數字圖書館建設和研究的高潮。經過多年來的不懈發展,我國大部分省市圖書館都己經建成了自己的數字圖書館,如上海數字圖書館、遼寧省數字圖書館,也有如超星電子圖書館,萬方論文數據庫,中國知網這樣的電子數據庫,可以說中國的數字圖書館研究、建設已經具備一定的規模。
早在2015年7月4日,國務院就印發了《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其中“互聯網+”是指創新2.0下的互聯網發展的新業態,通俗的說“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但這并不是簡單的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它所代表的新的社會形態,可以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文化、經濟、社會的各域之中,提升全社會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3]。而現代圖書館及圖書館學也因為互聯網的到來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種變化從圖書的種類、服務理念、服務人群等一直延伸至服務的方式方法上,計算機技術數據挖掘技術和網絡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圖書館領域后,海量的圖書館數字資源得以優化整合,提升了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和服務能力,例如傳統早期圖書館利用手寫卡片等形式進行圖書的查找,而電腦科技進步和普及后,我們僅僅需要輸入書名或者作者等關鍵詞,就可以在圖書館的查詢電腦上查到該書在本館的存量、是否出借以及位置信息等,極大地節約了傳統借閱方法中的人力、物力,提高了查詢效率;另外,由于互聯網技術及各種數據庫信息的知識共建共享情況的普及、應用,現代圖書館還出現了面向學者、研究者的高級檢索這樣的高端服務,圖書館可以為某領域的研究員、研究人員等提供更加具有針對性的、專業的、綜合性的信息檢索服務。
數字圖書館是用數字處理和存儲各種文獻的圖書館,實質上是一種多媒體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統,不僅可以將不同地理位置、不同載體和形式的信息資源用最新的數字技術存貯,還是一個沒有圍墻的虛擬圖書館,是基于網絡環境下,共建共享的可擴展的知識網絡系統,具有規模巨大、形式分布、使用便利、無空間限制的智能檢索知識中心。
數字圖書館內容方面涉及對信息資源的加工、存儲、檢索、傳輸和利用的全過程,數字圖書館在技術方面主要涉及到數字化技術、超大規模數據庫技術、網絡技術、信息集成技術、基于內容的信息檢索技術、多媒體處理技術、信息壓縮與傳送技術、分布式處理技術、安全保密技術、可靠性技術、數據倉庫與聯機分析處理技術、數據挖掘技術和自然語言理解技術等,可以說數字圖書館就是所有這些高精尖技術的產物,需要以上所有技術給予其全方位的支持。
我國數字圖書館發展迅猛,但是數字圖書館的發展仍然面臨著來自版權糾紛、技術障礙、資金匱乏和網絡安全等方面的阻礙,仍需要國家的力量,通過政策扶持等方式去引導網絡運營商和相關的軟件開發公司去開拓圖書館資源數字化的研發,不斷在財力、物力和人力全方面地去發展數字圖書館以及圖書館的數字化的項目,讓這種節約存儲空間、檢索便利、可遠程傳輸的資源節約型技術不斷完善,讓廣大讀者可以足不出戶,就可以借助科技的力量在家里閱讀和學習。
圖書館數字化事業的繁榮和發展離不開圖書館學人才的支撐,可以說人才是普及全民閱讀和圖書館數字化工作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國家可以通過政策,不斷引導大學在本科階段培養新型的信息館學人才,并在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學習中加強圖書及信息資源數字化的研究方向,從而培養出越來越多專業過硬、技術一流的圖書館學及信息資源數字化領域的創新型人才。
圖書館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在不斷的發展和轉變,那么與此同時,讀者也應該與時俱進,不斷提升自己的認知水平、閱讀技巧和檢索能力等,進而適應新科技沖擊帶來的閱讀革命。國家可以從政策方面,對大、中、小學的在校學生進行定期的、有的放矢的閱讀培訓,主要從閱讀習慣、閱讀方法、閱讀技巧、圖書的選擇及甄別以及文獻的高級利用等幾個方面入手,讓孩子們從小就會閱讀、愛閱讀,懂得閱讀的重要性。對于其他讀者,國家應當積極引導和鼓勵各省市公立圖書館及私營圖書館、書店等,開展形式多樣、載體豐富的閱讀培訓工作,切實提升我國居民的閱讀意識、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
圖書館數字化發展的核心是創新,必須要通過國家、各級圖書館、網絡運營商和讀者之間的默契配合,不斷進行技術的升級創新,才能打開新的局面,使得讀者在先進信息技術的輔助下,獲得精準的閱讀幫助和完美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