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朋飛
(河北省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波羅諾中心校,河北 承德 068351)
以音樂為靈魂的一種游戲活動就是音樂游戲,它可以使學生音樂能力得到發展。游戲伴隨音樂開展,會有一定的音樂形象與意境表現出來,可以把學生的聯想和好奇喚起。“音樂性”是音樂游戲的最大特征,音樂可以讓學生在游戲中掌握,音符的變化、旋律的起伏、音樂的流動可以讓學生感受到,進而音樂學習的目的就達到了。與其他普通的游戲相比較,音樂游戲與它們之間是存在著不同的,把小學生們對于音樂課程的興趣通過游戲的形式塑造出來是音樂游戲存在價值,讓學生處在一個愉快且開心的游戲環境中,讓他們慢慢對音樂進行了解,直至喜歡上。同時,在音樂游戲的開展中,也會進一步提高學生們的交流和創造能力,從而較強的促進小學生思想的進步和身體發育。
游戲這兩個字是音樂游戲的核心,因為小學時期的孩子年齡都不大,而任何一個孩子的天性與本能反應都是玩游戲。由于以往的音樂課氣氛都是死板而枯燥的,假如把一些游戲元素加入到音樂課堂中,小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就可以從根本上被引發出來,師生與生生之間的距離也會被有效的拉近。此外,如今正處于新課改的新形勢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需要在小學教育中體現出來,怎樣讓學生成為課堂中的主體,這是一個需要教師認真思考的問題。這種教學觀念上的轉換要想過渡好,就需要在音樂課堂上使用音樂游戲的形式,這種教學方式也獲得了學生的認可,他們會把更多的熱情和關注投入到音樂課程中。
課堂主本是教師,學生角色是被動接受,這是傳統類型的小學音樂課堂都存在的狀況,一直這樣下去,會大大降低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和積極性。假如能夠把音樂游戲的元素融入到小學音樂課堂中去,音樂課程就會吸引大部分學生全面加入,同時還可以保留下孩子們愛玩的天性。在大部分家庭中,家長們幾乎幫助孩子們完成了所有事情,導致他們極度依賴家長,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壞習慣也在無形中形成了。這樣,孩子們就會有越來越差的身體協調性,他們智力的發育與身體的成長也會受到影響。但是加入音樂游戲,孩子們身體的配合能力與柔韌性也會在他們接受新知識的同時得到提高,最終小學生全方位發展的目的就完成了。
一個十分融洽的合作氛圍會在孩子們進行游戲時由他們在不知不覺間形成,這個時刻孩子們向對方敞開心扉,從而得到了真摯的朋友。每一個參加活動的孩子的狀態都是相對放松的,他們會把自己內心的感受和想法吐露給伙伴們,而且他們每個人對他人身上的缺點和優點更加容易的學習和接受。以此為基礎,小學生集體意識得到提高的關鍵手段就是把音樂游戲帶入小學音樂課堂中。
十分乏味且枯燥的授課理念和教學方式一直存在于傳統類型的小學音樂課堂中,一些樂理知識會被大多數的教師在教學剛開始時教授給學生,接著會以課本內容為基礎讓學生們練習一些歌曲。孩子們的特點與興趣愛好非常不適合這種教育模式,小學音樂教學水平的提高也會受到嚴重影響。這種僵局一直到出現音樂游戲后才被打破,相關的演唱技巧和樂理知識可以通過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小游戲讓孩子們了解,孩子們也會在學習中變得輕松和快樂。
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最重要的一位教育者是興趣。這一點需要音樂教師充分了解到,在不同的游戲內容的設計中,要立足于任何一位學生的個性特點與學習能力。第一,小學生在低年級時,其特點是活潑好動、好奇心強,他們的興趣可以通過一些有趣的卡通形象以及一些音樂故事來引發;第二,小學生在中年級時,其特點是他們正在提高知覺水平,引發小學生想象力是教師在此時使用游戲的重點;第三,小學生在高年級,其認知能力與思維模式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獨立性,這時音樂游戲的類型需要教育者持續的改變,盡力做到讓每一位學生都滿意。
在音樂教學中,音樂游戲需要教育者想方設法讓每一位學生全面的融入,而且他們還要對游戲中的角色進行扮演,在角色的挑選中學生要以自己的喜好為基礎。比如,歌曲《一對好朋友》在學習中,老師可以讓班上的同學根據自己的情況,扮演伢伢或妞妞的角色。這樣,不僅可以把每位同學的榮譽感與參與感引發出來,還能夠讓學生處在一個平等、輕松的狀態中,他們會在自己的腦海里面深深的烙印下所學的音樂知識。
教師在小學的音樂教學中,是一位陪伴學生進步與成長的好伙伴,也是傳授知識的一方。所以,在音樂游戲的開展中,教師要學會把個人的“主體”身份放下,用心為學生們的各種活動和游戲添磚加瓦。久而久之,在音樂的世界中是人人快樂和平等的,這種觀念會讓小學生們慢慢體會到,從而才會真正的釋放出音樂的價值與魅力。
除了“音樂性”特點外,音樂的共同特點,如創造性、趣味性、自然性等也是音樂游戲所具備的。集體舞、音樂游戲、歌曲表演、律動等要在小學低年級音樂課上設置。通過實踐得出,越小的孩子越活躍。音樂認識類、音樂知識類、音準訓練類、節奏性等游戲可以在小學高年級開展。相對于其他學科,音樂課在音樂游戲之下具有獨特的學科特點,課堂氛圍變得愉悅、輕松、活潑,促使大部分學生都喜歡上了音樂課。兒童的本能性活動就是游戲,它可以反映出兒童內心世界。在音樂課上引入游戲,音樂課的趣味性能夠讓學生感受到,例如,低年級學生可以運用多媒體學習打節奏或認識音符時,在新鮮水果上繪制音樂符號,用有趣的兒歌代替節奏開展教學。節奏和音符就在簡單而有趣的兒歌和生動的畫面中被孩子們很輕松的就學會了。好玩、活潑好動是兒童的本能,讓學生參與到游戲中,在“玩”中學習和感悟,這是音樂教學最大的特點。在課堂中引入游戲,學生就會覺得最有趣的課就是音樂課。
要把唱游內容增設到小學低年級音樂課中,這是我國小學音樂教學大綱規定的。集體舞、音樂游戲、歌表演、律動等都包括在唱游內容中。兒童的特點是好玩、好動,所以唱游教學中的關鍵組成部分就是音樂游戲。兒童都喜歡快樂的游戲,有游戲存在的地方就會有兒童。兒童的感知記憶力、運動器官等在游戲中會發展的更好更快。第一,相比于其他學科,獨特的學科性是音樂課具有的。學生非常喜歡音樂課活潑、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在這種氛圍里生動形象的游戲教學可以代替抽象的音樂符號和枯燥的知識傳授。第二,學生的主動探究、交流合作的精神可以在音樂游戲活動中得到塑造。良好的音樂游戲情境需要教師構建出來,讓學生通過音樂進行感悟;把音樂游戲設計好,在音樂學習中讓學生扮演好游戲角色。例如,把音樂游戲應用到《小紅帽》的歌曲學習中,讓學生們分別扮演大灰狼、小紅帽、花草等,分好角色后,教師把相應的頭飾發給學生,隨著音樂聲響起,學生們開始了表演。學生們隨著音樂很自然的就知道用什么節奏來配合音樂,使用什么動作,在音樂的哪個時段出場。下面這樣的景象經常出現在音樂游戲中:喜歡表現、好奇、活潑好動是小學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活動教具、色彩鮮艷的圖畫、有趣生動的情節很容易吸引學生。要在知覺上進一步滿足中年級的學生,學生的思維活動的引導,以及興趣的調動都要注意通過游戲來開展。要讓學生在引導下能夠更加深刻的理解樂曲、聯想音樂形象。隨著年齡的增長,有很大的變化出現在高年級學生的心理上,他們發展了一定的意志和情感。在音樂課上《天鵝》這首樂曲在欣賞過程中,當學生理解了這首音樂作品,音樂所表現的形象就能夠被他們真切的感受到。學生的視野要想得到擴展,思維要想得到開拓,在課堂上情景要讓學生感受到,把問題巧妙提出。利用多媒體把天鵝高歌、飛翔、湖邊戲水的情景播放出來,抒情、憂傷的音樂情緒和天鵝美麗、高貴的形象就在樂曲旋律的渲染下被展現出來。隨后,把芭蕾舞劇《天鵝湖》的劇情詳細介紹給學生們,同學們聽得眼淚都流了出來。學生的情緒需要教師時刻注意。音樂教學的手段之一是音樂游戲,一定要把這個明確了,以便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靈活地運用。
直觀性是多媒體的特點,它可以把音樂教學的效率更好的提高。一首具有豐富生動的音樂語言的欣賞教材是交響童話《彼得與狼》。盡管把一些解說詞加入到音樂中,可是音樂語言仍然很難讓學生理解。音樂中出現的動物、植物、小屋等要在上課前畫到教室的黑板上,把與音樂相符的氣氛構建出來,然后把道具準備好,再把故事情節利用多媒體播放出來,隨著音樂聲響起,學生扮演的角色就會動起來。隨著音樂突然變化和低管音樂,直到播放完音樂,通過教師的引導,一系列有趣生動的音樂童話被表現出來。
總而言之,學生們參與學習的欲望可以在音樂教學實踐中被極大的引發出來,這需要教師充分認識到,要讓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心態一直保持下去。音色地變化、節奏的跳躍、旋律的起伏、音樂的流動等要讓兒童在游戲中感受到,聽辨音樂的基本要素的能力,如不同速度、節拍、旋律等,讓學生在游戲中去培養,音樂學習的目的就能夠達到了。社會在不斷的發展,教師也要逐步地完善自己的教學手段,有效的教學方法需要音樂教師去不斷探究,音樂的教學規律要善于利用,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廣泛地應用多媒體,把音樂教學質量和水平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