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銀娜
(唐山學院,河北 唐山 063000)
習總書記在黨史教育動員會上的重要講話闡釋了黨史教育的重大意義。其中一條就是用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這同樣也是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理想信念是思想的“總開關”,是精神之“鈣”,是勝利之“鑰”。心有所信,方能行穩致遠。讓大學生將黨的優良傳統和光輝歷程入腦入心,堅定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幫助他們理性面對當前深刻變化的國際局勢,堅定不移地扛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旗幟。
當代大學生是與新時代同向同行的一代,肩負時代重任。讓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愛國愛黨,從黨史學習教育中獲得啟發、汲取力量、堅定信仰,不斷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國情相結合,與時俱進,形成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一系列理論成果。但是理解不夠深入透徹,不能理論聯系實際,是大學生存在的普遍問題。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有助于引導大學生深刻領會我黨指導思想的歷史形成和發展脈絡,加深對黨的基本理論的理解,提高政治理論素養,從而進一步提升政治領悟力、政治判斷力、政治執行力。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通過學習歷史,我們要透過紛繁復雜的歷史現象尋找歷史演變規律,抓住歷史變革時機,順應歷史趨勢潮流,奮發有為,銳意進取,更好地走向未來。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可以更好地引導大學生運用歷史思維和角度,探尋歷史規律從而認清國際形勢和歷史大勢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和世界觀。
我們黨始終堅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黨史就是一部鮮活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庫,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有助于引導大學生站穩人民立場,投身強國偉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用性質宗旨激揚斗志,把為人民服務作為終身的價值追求和始終不變的堅定信仰。在一百年的奮斗歷程中,我們黨形成了我們偉大的精神,構成了精神譜系,為黨、為人民提供了豐富的精神資源和力量保障。我們靠著偉大的精神引領,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偉大飛躍。從五四精神、長征精神,到雷鋒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再到特區精神、航天精神、偉大抗疫精神,這些都是產黨人精神血脈的具體體現,令人感動、催人奮進,給人以力量、給人以鼓舞,帶動我們見賢思齊,勇往直前。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有助于引導大學生發揚紅色傳統,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傳,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和奮斗姿態,繼續把革命前輩開創的偉大事業推向前進。
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從一艘紅船揚帆起航,在革命、建設、改革、發展不同歷史時期取得的一系列成就,體現了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的團結奮進。青年一代擔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使命,每一代青年都有屬于自己時代的機遇與挑戰。在全球新冠肺炎肆虐的背景下,我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勝利。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重大勝利,這一系列的成就深化了大學生對“四個自信”的理解和認識,愛國之情和報國之志油然而生。在兩個一百年交匯的關鍵時期,面對世界兩個大局,我們青年一代必將大有可為。高校更應利用好建黨百年時間契機,深挖黨史資源、黨史內涵,引導當代大學生提高政治站位,聽黨話、跟黨走,勇于承擔時代重任,自覺地在思想上同黨中央始終保持一致,將小我融入大我,投身國家和民族的事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
“沉浸式”學習模式是針對青年學生學習認知的特點——對單純的量化學習要求和傳統教學方式有抵觸意識。這種逆向的潛意識影響會使青年學生把第一課堂的理論學習教育方式簡單認定為完成作業、通過考核等機械性操作;而把第二課堂通過實踐所承載的專項學習教育活動歸結為集體活動,而沒有吸收到活動所承載的教育意義,而弱化了大學生對于黨史學習教育的自覺性?!俺两健睂W習模式把思想、行為、氛圍融入一起,形成一個立體化系統,使黨史學習教育從被動接受轉變為大學生主動接受、自覺認知進而轉變為內在認同。其主要作用是在整合第一課堂、第二課堂教育效果的基礎上,通過“三會一課”等組織生活的實施路徑,將黨史學習教育的自覺性潛移默化地植入大學生的意識中。“沉浸式”學習模式的創新源于同學們對黨史學習教育活動項目的主動參與、自主設計、自主實施、自主監控最后完成成果轉化。通過參與,會不斷增強關注度、參與感、認可度、成就感、儀式感,這些將會形成濃厚的學習教育氛圍,同學們參與其中,從被動的參與者變為主動參與者,大學生黨員可以率先形成榜樣的示范性,從而影響更為廣泛的青年學生群體,引導當代大學生不斷參與黨史學習教育,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俺两健睂W習模式在時間影響方面,它是逐漸的、長效的,不斷積淀和傳承的,從而改變傳統意義學習在時間影響方面的單一性和固定性?!俺两健睂W習模式能夠很好地集中展現黨史學習教育吸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而完成黨史教育與理想信念教育的融合。
新媒體時代,互聯網也是高校黨史教育的主戰場,在引導學生思想,凝聚政治共識方面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高校應該充分利用最新媒體平臺,把新思維、新方法、新技術深入整合,讓高校黨史教育工作緊跟時代脈搏。利用新媒體平臺有效開展黨史教育的具體途徑:第一,建設黨史教育官方網站。網站上設置黨史人物、黨史活動、黨史評論、活動展示等欄目,向學生推送有關黨史國史的資源、素材、照片、動畫、快閃、影像等資料,豐富黨史知識容量,建設以專業教師、黨支部書記、政治輔導員和學生黨員為主的隊伍,打造黨政聯合組織機構,通過網站及時解答同學們提出的問題,收集意見建議。了解大學生黨史學習動態,營造黨史學習氛圍,增強黨史教育的成效;第二,創新新媒體工作載體。在網絡上把握黨史教育的主導權,加強網絡教學體系建設,微信公眾號、抖音、QQ 直播、微博、各種新聞頻道等多種網絡資源,構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體系,組織大學生利用網絡原創優秀作品,做好團隊建設,創作出更多的優秀作品。并要求學生利用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方式,提高黨史網絡教育的科學水平;第三,利用多媒體開展線上活動。比如舉辦網絡上的知識競賽答題,積極發揮共青團、學生會、社團的作用,利用歷史時間節點開展知識競賽。鼓勵學生自覺學習,傳播黨的理論知識,以賽促學,引導大學生增強對黨的了解,進而激發愛黨愛國熱情,堅定理想信念。
發揮地方紅色資源黨史教育的獨特優勢。學校要用這些資源不斷加強黨史教育,幫助新時代大學生去除歷史虛無主義的影響,更加堅定地聽黨話、跟黨走,在歷史比較中正確把握道路方向。我們要以黨史教育為主題,充分合理利用學校內外的紅色教育資源,讓學生對黨史有更直觀、更清晰的認識:組織教師和學生在重大歷史紀念日等特殊時刻舉辦活動,如去烈士陵園紀念革命烈士、參觀歷史博物館等;在校園里創造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氛圍,利用紀念日等節點,精心設計主題活動、開展專題教育。利用校內外黨史、國史紀念場所、博物館、檔案館、文化中心等,引領學生近距離感受歷史,切切實實體驗黨的歷史中豐富的精神養分,感受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人民前進中所展現出的偉大勇氣、智慧和力量,激發起學生家國情懷;開創實踐大課堂,大學生只有到基層、到實踐、到人民中去,才能真正體會到所學所知的意義,才能真正理解為人民服務的意義。開展黨史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將所學專業和百年黨史結合起來,深入基層、扎根人民,通過對當地紅色黨史的學習探究、對當地革命前輩和改革先鋒的采訪學習,加深對國情民情的了解,引導學生向英雄學習、向模范看齊,弘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另一方面,要深挖紅色資源,利用好紀念館、革命遺址博物館、烈士陵園等社會實踐教育基地,利用形式多樣的新媒體平臺,開展形式多樣的紅色教育活動,用情景體驗方式來加深大學生對黨史的學習理解,讓大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將黨的優良傳統和光輝歷程入腦入心,堅定大學生的理想信念。
習總書記強調:“對我們共產黨人來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重溫這些偉大歷史,心中就會增加很多正能量。”學生是未來國家建設和社會主義事業開拓的寶貴人才資源,在新時代,落實各項教育以便提升育人水平,顯得尤為重要。其中,思想政治教育以理想信念教育最為關鍵,旨在培養合格的新時代人才,其與黨史教育深度融合,可以視為新時代的新興產物。借助思想政治理論課、紅色教育基地及新媒體等各種渠道和平臺,幫助他們理性面對當前深刻變化的國際局勢,繼承發揚吃苦耐勞和頑強拼搏精神,堅定不移地扛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旗幟,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