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建華
(甘肅省隴南市宕昌縣城關第三小學,甘肅 隴南 748500)
隨著教育的改革開放,對于德育越來越重視,把育人作為教學重點,并且德育是排在智育之前,還是第一位,這就說明了德育的重要性,因此要在學生的啟蒙階段做好德育教育。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的規律,把思政理念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中,讓思政理念和小學語文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同時在進行德育教育時,要利用多種形式進行,簡單、死板的說教環節是不可取的,所以在給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時要選擇合適的方法,在小學階段,要始終貫穿思政理念,教師要做好立德樹人。
在小學教育階段,為了更好地做到育人為本,更好地對小學生實施德育教育,所以要把課程思政理念融合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小學階段,是學生的發展階段,在這階段小學生的各種觀念逐步形成,所以在這個階段,要給學生建立正確的觀念是非常重要的,只要打好正確觀念這個基礎,學生才能走正確的道路。在這個最初的起始階段,老師要給學生構建一個正確的觀念體系,為以后正確的觀念打好基礎,并且許多的良好行為和習慣都在這個階段形成,所以把課程思政融合到小學語文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
在小學教育階段,識字是基礎,小學教育前提是識字,只有學會識字,才能去學句子,在小學階段,在識字階段,不僅要知道這個字的偏旁部首和結構,還要知道它的意思,能組哪些詞等。
1.在生字中滲透課程思政理念:比如我們在學習“國”這個字時,再組詞時可以組成“國家”,之后再解釋國家這個詞的意義,這樣一來,不僅認識了“國”這個字,也認識了“家”這個字,并且也知道了“國家”這個詞,在給小學生講解“國家”一詞時,激發小學生的愛國情感,知道我們都是在國家的保護下長大,作為一名優秀的小學生,首先要學會愛國,老師要培養小學生的愛國情感。知道國家的偉大,長大后為國做貢獻,體驗國家的強大。
2.在形近字中滲透課程思政理念:形近字就是比較相近的字也叫相似字,因為他們比較相似,所以小學生易混淆,一些相似字可能還是同音,有可能是偏旁部首不同,主體部分相同。如:“怒”和“努”,這兩個字同音但部首不同,“怒”偏旁部首是“心”而“努”偏旁部首是“力”,他們的主體部分都是“奴”,但是他們的意思卻不相同,“怒”是生氣的意思,而“努”是為了完成一件事,努力去做,在講解這兩個詞時,可以把他們組成一個詞,分別進行講解,再講“怒”時,可以組詞“憤怒”,是生氣的意思,“努”可以組詞“努力”,在造句子時,可以聯想到國家,我們為了國家的繁榮昌盛而努力著,看到一些危害國家利益的事物會感到很憤怒,這時也能對小學生的愛國情感進行一個培養,告訴小學生,我們每個人都在為了國家努力,激發小學生的愛國情感。
3.在生字詞的來源中滲透課程思政理念:我國的字是非常神奇的,它經過了歷史長河的沉淀,最終形成了我們現在的字,在認識一些字時,可以從最初的字以及來源來了解,如再認識字“日”,可以了解日這個字最初形態,了解它經過了長時間的變化形成的現在這個字,在認識字“月”也是一樣,可以先了解“月”這個字到最初形態,接著可以講解這兩個詞的意思,他們兩個可以組成一個詞,也可以組在一起,形成一個字“明”,這三個字,它們之間也都有關系,可以讓學生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同時感受到我國文化的源遠流長,讓小學生感受到知道神奇之處,為國家的文化感到自豪,同時也可以培養小學生愛國的情感,從中感受到祖國文化的深厚,為我們深厚的文化感到自豪。
在小學教育階段不僅會有識字,而且還有一些課文文章的學習,雖然識字是學習課文的基礎,但是在這個最初的階段學習一些簡單的文章,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為初中以后的理解打下基礎,同時也為以后的閱讀打下一個基礎,在學習課文時,最重要的是知道它講的是什么意思,有的比較容易理解,看字面兒就知道他是什么意思,有的課文比較難以理解,他可能通過一種事物來襯托他的情感,這個時候就不能單單只看他字面兒的意思,尤其是在一些古詩詞中,他可能隱含著別的意思,在愛國時期寫的詩,大部分都是你愛國情感為基調,在這首詩中,透露著自己的愛國情感,在教小學生這首詩時,可以激發小學生對國家的情感,知道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同時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
1.在具有隱性意思的古詩詞中滲透課程思政理念,在一些古詩詞中,學生可能難以理解它的意思,一些古詩詞,他并不是表面意思那么簡單,它還隱含著另一種意思,在以前寫詩表達自己的愛國情感,并不單單只是把意思表達出來,而是通過一種事物襯托自己的愛國情感,我們在讀這首詩時,不只能單單看字面意思,而是通過詩來挖掘作者背后的感情,結合當時的背景來理解這首詩,通過這首詩,也可以激發小學生的愛國情感。學習作者用怎樣的思想來表達自己對國家的愛,老師通過這節課可以讓小學生通過自己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國家的愛,從中挖掘思政元素。
2.在淺顯易懂的現代文章中滲透課程思政理念,我們所寫的現代文章,淺顯易懂,通過字面意思就知道作者想要表達的是什么,小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地感受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如小學生在學習一些表達對母親的愛的一些文章,在學習和讀這篇文章時小學生能夠真切實意地感受地感受到作者對母親的愛,一些現代文章在抒發自己的感情時,直觀地把自己的感情給寫出來,那么小學生在讀這篇文章,是可以直觀地感受地感受到這篇文章的思想感情,老師可以在其中挖掘思政元素,利用作者對母親的愛,可以激發小學生對自己母親的愛,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愛,所以這些文章是小學生易理解的,因為這篇文章的思想感情可運用到生活中和小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的。
3.在描寫自然景觀的本章中滲透課程思政理念,對于一些描寫自然景觀的文章,他只是把這個景觀給描述出來,沒有做一些夸大的處理,尤其是對一些描寫建筑物的文章,文章中會涉及建筑物的結構、顏色等,這是寫實的文章,沒有辦法對這些文章做一些虛擬的處理,因為文章所要描寫的建筑物是實際存在的,數據也是實際存在的。在描寫一些自然物的文章中,會有一些優美的句子,來對自然進行描寫,老師可以從中挖掘思政元素,讓小學生體驗大自然的美,培養小學生保護大自然保護我們的建筑物,培養小學生的環保意識,不破壞我們的自然景觀。激發小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無論是在識字還是文章中,老師都要積極地去挖掘思政元素,從中可以對小學生進行一個德育的教育,就是首要做到的就是育人,只有先教育好人,才能教好書,隨著課程的改革,德育變得非常的重要,就是要對德育重視起來,知道德育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性,在語文教學中,要意識地隨時挖掘思政元素,對學生進行教育。
反思是為了下一節課更好地開展,只有知道這節課存在哪些不足,才能在下節課時避免這些不足。首先課程思政并不是對小學生進行思政課程,而是在語文教學中通過老師對字詞文章的理解,從中挖掘思政元素對小學生進行的教育。其次課程思政并不只是表面那么簡單,其是一種隱性的教育,是通過字和文章來進行思政教育。
1.課程思政理念并不是去上思政課,一些老師對于課程思政理念不是特別的理解,以為課程思政就是跟小學生上一節思政課程,小學生年齡小,理解力不行,對小學生進行一些思政課是非常難的,小學生根本理解不了政治從面上的知識,所以在進行課程思政時并不需要專業的思政老師來上課,是需要語文老師來挖掘思政元素,對小學生進行教育,那么對于小學語文老師的要求,首先就要有這個意識和觀念,其次要知道用什么方法從中進行挖掘,最后要把挖掘到的講給小學生,當然也可以通過各種方式來進行挖掘和傳授。
2.小學的學科全部都要合作起來,課程思政理念并不是單單只靠語文課程就能完成的,小學的各學科課程都要結合起來共同挖掘思政元素對小學生進行教育,這樣才能把課程思政理念發揮到最大的效果,那么各學科的教師都要有挖掘思政元素這個理念,從中不知不覺地對小學生進行思政教育,讓小學生在各個學科中都能培養各種情感,激發小學生的情感教育。只看小學語文這一學科是完成不了的,只有小學每個老師的努力才能完成課程思政理念。
3.根據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年齡特點,小學一年級的小朋友,他們是剛入小學理解力不行,如果給他們講解一些比較難知識點,他們是理解不了和難以接受的。但是可以涉及一些比較易懂,不要急于求成,一步一步地來,不要在一開始就要給小學生講解政治面上的知識點,在低年級,可以先激發他們的意識,培養情感,到高年級就可以涉及一些簡單的政治層面上的知識點,所以在給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時,要符合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的發展特點,就是要根據本班的實際接受知識的實際情況,不要盲目求成。
4.老師要有挖掘思政元素的觀念。作為老師,要在課堂教學中時刻挖掘思政元素,這不只是單單語文老師的事情,小學所有教學老師都應該有這個意識,只有在課堂上積極挖掘思政元素,才能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首先老師要支持這個觀點并且實踐,在挖掘思政元素的過程中要利用靈活多樣的方式,去激發小學生的情感并與之產生共鳴,為培養優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而努力,讓小學生多接觸思政方面的知識點,潛移默化地學會思政方面的知識點,我以后小學生的發展打好基礎,也為以后的良好品德打好基礎。
課程思政理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是需要語文老師努力才能實現,是需要語文老師的大力支持與積極的探索,同時也需要各學科的老師之間的相互配合,只有各學科老師之間相互配合和相互學習才能把課程思政理念發揮到最大的優勢,以培養優秀的學生而努力,課程思政的實現的主戰場是語文教學,所以語文老師要利用好自己的優勢去滲透課程思政理念,要做好道德育人的觀念,通過多種方式對小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最終實現在語文課堂上滲透課程思政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