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強
(川南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思政教學部,四川 內江 642150)
上世紀末本世紀初,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問題逐漸成為國內學者們關注的課題,與此相關的研究成果也不斷涌現,研究對象涉及大學生、高校教師、輔導員、黨員領導干部等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在這些研究中,對高校教師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的學術研究卻相對較少,主要集中于高校思政課教師,且不夠深入和系統。在中國學術期刊網(CNKI)上,分別輸入“高校教師”、“高校青年教師”、“高職院校教師”、“高職院校青年教師”加“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搜索篇名文獻,能夠搜索到的論文匯總起來并不多。
在當前研究高校教師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的這些論文中,基本都涉及到了高校教師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的內涵、現狀、提升路徑等方面的問題,研究對象往往并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高校教師,而是更聚焦于較為具體的高校青年教師、高校思政課教師或者思政課青年教師、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等等。
陽黔花、陳濤、謝嘉梁、杜梅、李雙雙、謝劍橋、王瓊玉等學者主要關注高校思政課教師和思政課青年教師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問題的研究。研究文獻主要有陳濤、陽黔花的《淺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青年教師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的構成要素》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青年教師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現狀及對策思考》,李雙雙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青年教師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問題研究——以貴州高校為例》,謝劍橋的《對高校政治課教師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問題的思考》,杜梅的《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師理論素養和大學生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教育關系初探》,王瓊玉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探析》,謝嘉梁的《論培育與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師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陽黔花和李紅軍的《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路徑分析》等。
汪桂欣和荊麗敏則較為關注高校青年教師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的培育和提升。研究論文主要有汪桂欣的《淺析高校青年教師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提升路徑》和荊麗敏的《新時代高校青年教師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的培養研究》。此外,凌總成和宋瑾等人則關注了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問題,研究論文主要有凌總成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及培養》和宋瑾、吳麗、王宗婷的《民辦高職院校思政課青年教師提升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有效路徑研究——以四川電子機械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從目前查閱到的以高校教師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為篇名的論文來看,大多數都涉及到了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的內涵這一基本問題的認識,包括它的定義和構成要素。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定義方面,比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陽黔花和李紅軍將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定義為“人們經過堅持不懈地學習和自我鍛煉所具有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和水平,是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知識、基本理論的掌握及運用這些基本知識、基本理論來指導實踐的能力”;謝嘉梁則將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定義為“了解、學習、認知、掌握、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的程度和水平,以及在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中主動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科學分析和合理解決現實問題的意識、技巧與能力”;汪桂欣則將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定義為“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觀點等的深刻認識和理解,以及熟悉、掌握并熟練運用這些知識和理論來指導社會實踐的能力”。
在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定義的基礎上,學者們認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是一個包括了諸多要素的復合體。例如陽黔花和李紅軍認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包括三個方面的要素,即“豐富的理論知識和辯證的思維能力,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較強的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李雙雙則認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由四個要素構成,即知識、能力、情感和技能;在謝嘉梁看來,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包括了知識、能力和情意三方面的素養;凌總成則認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由知識要素、能力要素和心理要素構成。
在現有研究當中,學者們已經意識到了培育和提升高校教師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的重要意義,并作了諸多闡述。李雙雙認為,加強高校思政課青年教師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對于保證高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吸引力和構建具有較高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師資隊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杜梅則從大學生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教育層面探討了高校思政課教師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的必要性,認為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是培養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師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前提和基礎;是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師將理論講透徹、展現馬克思主義理論魅力的必要前提;是思想政治課教師回應各種社會思潮、為學生釋疑解惑的基礎;是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師幫助學生客觀、理性地看待國家、社會和自身,擺脫相關思想困惑,樹立并堅定共產主義信仰的必要條件。王瓊玉認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對于高校思政課教師堅定理想信念,培育具有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的大學生具有重要意義。謝嘉梁則側重于從社會、國家、學校和個體等不同主體層面來理解培育與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師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的重大意義。
從現有論文情況來看,對高校教師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現狀(問題)及原因的研究,既有主觀思考和經驗感悟,又有調查研究。陽黔花、陳濤和李雙雙分別在全國范圍的60 所高校和貴州省的8 所高校中進行了廣泛的問卷調查,認為當前高校思政課青年教師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總體情況較好。岳紅玲也通過訪談和問卷調查,對貴州省高校思政課教師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狀況進行了了解,認為總體情況良好,但是有部分思政課教師在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來解決實際問題時還有一些不足,甚至有意無意持有反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其原因在于,主流意識形態宣傳力度不夠、思政課教材理論性強、思政課教師本人責任意識不強等三方面。宋瑾、吳麗、王宗婷等以其所在學校為例,對民辦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的現狀進行了調查,認為存在著“青年教師多、高學歷者多、黨團員多、運用現代教學手段的人數多;職稱低、理論素養低;人生歷練少、系統掌握馬列理論少;工作任務重”等共性問題,其原因在于宏觀二元化的教育體制、不完善不規范的高校內部管理機制和不達標的教師出口素質等方面。
還有部分學者則基于自身的經驗和思考,對高校教師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現狀(問題)及原因進行了分析和闡述。程丹認為一些高校思政課教師不能將馬克思主義理論用于分析實際問題;部分教師對馬克思主義學習不夠、認識不深,甚至傾向于西方思潮;有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于強調課程的理論性,不利于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的養成。王瓊玉則認為,雖然近年來高校思政課教師整體素質有了很大提升,但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方面有部分教師還存在著理論功底不夠深厚、馬克思主義信仰不夠堅定等問題。謝劍橋也在總體上對高校思政課教師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進行了肯定評價,但認為“一些青年教師理論功底和修養欠佳,難以高質量完成教學任務”,一些高職院校思政教師隊伍不夠專業,對馬克思主義理論認識不夠。
大多數學者對如何提升高校教師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作了對策或者路徑思考。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有:陽黔花、陳濤、李雙雙認為,應該從教師主觀認知、學校制度建設和課堂教學環境等三個方面采取措施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師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岳紅玲則認為,提高高校思政課教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需要采取不斷更新思政課教材、不斷加強教師理論學習、深入基層實踐、加強培訓和宣傳先進等五點對策;謝嘉梁則從永續發展的基本原則思考,提出了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師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的七點建議,包括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隊伍的專業化建設、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礎研究和學科建設、加強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師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教育的方法和載體建設、加強對國外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教育的普遍做法和基本經驗的研究、加強力量整合與環境優化、加強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師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教育的長效體制機制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