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巖澤 王宇彬 劉冬至
(大連理工大學,遼寧 大連 116000)
羽毛球有其自己的項目特色,無論是在競技體育,全民健身還是學校體育領域,它都吸引了很多人的參與。學校體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1]。它與德育和智力教育緊密結合,為社會提供了身心健康的人才。學生對這項運動非常感興趣,并想在大學期間獲得一定的羽毛球技能。但是近年來,每周只有一到兩節體育課,學生缺乏足夠的運動時間,而且體育課的運動強度很小,不能滿足提高身體健康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學生不僅不能學習和鞏固技術動作,更不能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因此,羽毛球教學也要迎合國家的發展和時代的需要,對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理念進行改變,更好的實現羽毛球教學的健身功能與教育價值[2]。
羽毛球這一運動目前在中國開展較多,在競技體育、全民健身、學校體育中都能夠見到羽毛球的影子,且參與人數眾多。學校體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體育要與德育智育緊密合作,為社會提供了身心健康的青年大學生[3]。大學生對羽毛球這項運動非常感興趣,并希望在大學獲得一定的羽毛球技能。然而,近年來大學生每周只有一兩節體育課。學生運動時間不足,體育課的運動強度過低,導致羽毛球課不能滿足提高學生體質的根本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學生不僅無法學習和整合技術動作,也無法提高身體素質。因此,羽毛球教學要改變教育內容、教育方式以及教育理念,以適應國家和時代的需要,更好地實現羽毛球對大學生的鍛煉功能和教育價值。
羽毛球體育課應以上課為中心,課外活動為輔助,以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和掌握羽毛球技能為核心服務。羽毛球課堂教學改革的重點是讓全體學生真正而又全面地開展一小時的課外活動。每周的體育課起到傳授羽毛球基礎知識的作用,教師系統地傳授學生運動技能。在課外運動訓練和比賽中,學生是主體,主要進行各種形式和內容的羽毛球練習和比賽,比如發小球的練習、2 對4 的對抗網前技術的練習和模擬比賽等等;教師負責組織、管理和指導。羽毛球課外運動訓練和比賽是為了提高大多數學生的運動水平,并給與學生展示技能的機會,激發大多數學生來參與這項運動的積極性。
羽毛球課外競賽因注重學生的自我發展,就能夠決定學生自身的發展方向,并對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還具有重要意義,具體體現在三方面的優勢:
(一)實現自我突破——借助課外競賽活動的優勢,學生可以具有競爭精神,可以繼續努力工作和學習,不斷取得突破,通過努力和突破最終實現自我價值,在比賽中自我認識和發現自己。
(二)塑造堅毅品質——這種課外競賽活動法的推進也有利于塑造學生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利于正確樹立學生面對艱難時刻的正確態度,在遇到逆境時能夠頑強拼搏,敢做敢當,在不利的局面充分發揮自己應該有的水平。
(三)充分發揮羽毛球老師最大價值——羽毛球老師的最大用途是幫助學生認清自己在羽毛球運動中的優缺點,并同時讓他們認識到他們自身的潛力是無限的。在羽毛球教學過程中寓教于樂,針對學生因材施教,有效地開發學生的潛力,使羽毛球教育事業的推廣更加順利。
(一)學生身體參與度低——隨著科技的發展,大學生身體素質有逐年下滑的趨勢。羽毛球課的運動強度太低,不能滿足提高身體素質的要求。大學生每周只有一兩節體育課,學生也缺乏足夠的鍛煉時間[4]。這種情況下,學生既無法學習和整合技術動作,也無法提高身體素質。
(二)教學內容枯燥——受羽毛球課時長、學生成績評價等因素影響,傳統教學仍是主要教學方式——教師采用講解、示范、學生模仿、實踐的教育模式。這導致了高校羽毛球理論課程的教學和實踐單調乏味,不僅影響了學生對運動技能的吸收運用,更重要的是影響了他們學習羽毛球這一運動的積極性。
(三)課程改革形式主義嚴重——長期以來的體育教學改革一直認為學校教育的主要工作是課堂教育,學校體育的主要工作集中在體育課上[5]。雖然這些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它們又增加了體育改革的所有挑戰。羽毛球課作為學校體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眼里只有體育課”的一個直接結果是讓羽毛球體育課充斥著許多不相干的元素,出現更多的形式主義,使得羽毛球課變得越來越無聊,間接導致對體育課不感興趣的學生越來越多。
(一)加快高校羽毛球公共體育課課外競賽模式的建設
大學公共體育課的教育理念是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大限度地提高大學生的運動技能、健身意識和運動參與意識。在羽毛球體育課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很難滿足這一要求。羽毛球課外競賽的潛力是提高教學質量和確保大學生學習成果的關鍵方法之一。盡快將大學羽毛球課外競賽與羽毛球課程相結合。這樣可以有效拓展大學生體育課的時間和空間,充分發揮有限的體育資源。在這個過程中,既能夠體現學生的自主參與性,強調了學生鍛煉身體的作用,同時也為后續學生羽毛球運動技能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礎。課外競賽模式將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最大限度地展示學生的個性和積極性,提高大學生的羽毛球素質,將受到大學生的歡迎。
(二)樹立“終身體育”理念
終身體育理念是指一個人具有終身學習體育的知識、理念和技能,并在終身體育理念的指導下投入體育運動[6]。高校羽毛球課外競賽將培養大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和思維。學校羽毛球教育要以終身體育為主導思想,為改革羽毛球教學、提高羽毛球教育質量作出貢獻。羽毛球項目能夠利用現有場地舉辦小型多樣的課外羽毛球比賽,既可以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更又能夠激發他們學習和活動的熱情。
(三)加快高校羽毛球體育教師角色的轉變
為了進一步提高高校公共羽毛球體育課的整體功能,充分發揮其全面改善學生身體健康的目的,體育教師需要適應當前體育課程改革的新形勢。新體系能給羽毛球教師的職業煥發第二春,通過課外競賽平臺學生和老師有了更深層次的交流,學生會明白羽毛球教師不僅是技能的傳授者,更是運動路上的指引者。羽毛球教師以及學校領導都能在其中通過課外競賽活動加深與學生的感情,改善與學生的關系;羽毛球教師還可以通過課外競賽活動最大限度發揮自己的特長以及進行科學項目研究,獲得工作成就感,從而更加熱愛學校體育事業。
(四)成績組成多樣化
羽毛球課外競賽活動的實施應在既往評價模式的基礎上,必須摒棄技能學習和訓練的單一機制。教師要以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為標準,建立基于學生綜合能力的綜合評價體系。合理協調課堂教學,課外競賽活動與體質健康測試之間的關系,既要確保提高學生積極性的同時,又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避免出現學生“玩中不學”或“玩后無效果”的現象,例如很多學生對于課外競賽活動很感興趣,而且也在積極參與羽毛球課堂的學習活動,但是在檢測或考核中卻出現了不達標的現象。基于該現象,應該按照分層評價體系的精髓,重點考核學生的態度、情感和認知,而不是專注于技能學習和訓練的結果。同樣,如果學生先天素質不錯,但是在課外競賽活動中存在抵觸或不積極參與的情緒,那么考核分數可以適當降低。
通過“課外競賽活動”的教學模式面向全體學生,重新認識學校體育組織形式的功能特征和價值取向。在學校體育工作中以促進全體學生的健康為中心任務,確立以課外競賽活動為中心的新體系,推動學校體育事業的進一步前進。最終使得高校學生的羽毛球知識、技能、身心健康得到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