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蓓蓓
(金鄉縣融媒體中心,山東 濟寧 272200)
電視節目是受眾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主要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錄播節目,另一種則為直播節目,錄播節目與直播節目之間有著本質區別,錄播節目主要為提前進行節目錄制,通過后期剪輯,繼而展現給觀眾。在錄播節目中,若主持人出錯,可重新錄制,確保各項信息的準確性。在直播節目制作中,并不會通過后期剪輯與刪減,采用實時轉播方式,為受眾提供信息。在直播節目中,若主持人出現工作失誤,將無法消除,從而產生節目失誤。主持人狀態在電視直播節目中十分重要,不僅考驗了主持人的主持技巧與能力,同時也十分考驗主持人的心理素質。在面對電視直播節目時,主持人應充分了解節目內容,參與到節目構思過程中,還需要形成良好的直播思維,以良好的狀態面對電視直播節目,確保節目質量。
電視直播節目主持狀態主要指的是節目主持人在整體節目中的表現情況,在節目播放過程中,主持人的語言、動作、表情及形態等均會暴露在觀眾面前,電視直播節目錄制與接收工作均同步進行,主持人在節目中的狀態展現更加真實。觀眾在收看電視直播節目時,若主持人呈現出積極向上的狀態,節目主持十分流暢,應對突發事件冷靜且沉重,這一類型的主持人將會對受眾產生積極影響,受眾觀看積極性被調動。若主持人在節目中呈現出不良狀態,如反應遲鈍、舉止拘謹等,面對突發事件無法下手,必然會影響受眾觀看體驗,也會影響節目效果。由此可見,在電視直播節目中,主持人狀態十分重要,是影響節目傳播效果的重要因素。縱觀播音主持發展史,在中國傳播學理論界,對于“節目主持人”這一概念的定義并不統一,相關研究成果不盡相同。早在1980 年,中央電視臺首次開播了《觀察與思考》欄目,不久,多家出版社在所出版的書籍中大多對“主持人”的定義有所解釋,解釋內容各有差異。例如新華出版社在出版作品《新聞工作手冊》中說:“在廣播電視中,出場為聽眾或觀眾主持各種節目的人,叫節目主持人。”在《中國新聞實用大辭典》中,對于“新聞節目主持人”的基本定義是用自己的語言為廣大公眾服務,做好新聞內容的介紹工作,讓公眾了解節目信息。因為主持人的日常工作主要是播音,所以也被稱為“播音員”或者“播音主持人”。趙淑萍老師在出版著作《電視節目主持》中說在開展節目主持工作的過程中,主持人以個人的真實身份代表電視機構做好節目播報工作,節目傳播方式具備雙向性,技巧嫻熟,節目信息交流效果良好。進入21世紀后,北京大學教授俞虹老師在《節目主持人通論》中說主持人在節目中的出現屬于個體行為,卻代表了某一媒介群體的觀念,在節目主持過程中同時運用有聲語言和肢體語言準確把握所主持的節目進程,確保大眾傳播業務直接完成和必要時刻的平等交流。這些定義雖然不盡相同,卻有一個共同點,將主持人視作廣播電視節目的主持人。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電視直播節目應運而生,這對節目主持人的職業素養提出了新要求。簡而言之,電視直播節目主持人應注意自身的著裝,服飾與化妝應該和直播欄目的性質相協調,例如主持新聞直播欄目,服飾裝束應端莊;主持少兒直播欄目,服飾妝容應該與少兒的生活相符,可以佩戴少兒飾品(不少主持少兒直播欄目的女主持人會佩戴蝴蝶結和兒童發卡,著裝充滿童真之氣與活力,以活潑可愛的姐姐形象出現在節目中)。在直播過程中,應注意發揮肢體語言的作用,用表情和動作傳遞節目情感。與此同時,主持人應緊密結合直播節目的特征,運用直播平臺展示自身日常生活方式,這樣有助于提高直播欄目的生活性。目前,涂磊、于歡、周群、馬丁等著名節目主持人通過開通抖音賬號發布自己的生活動態,探討社會熱點,發表個人見解,與公眾進行互動,以此增強公眾的參與感,讓廣大公眾了解主持人的生活。
主持人在電視直播節目中,其心態與情緒均與主持狀態密切相關。節目主持人在節目中,若具有足夠的傳播欲望,則會外現于直播狀態中,主持過程落落大方,能夠將節目信息準確傳遞給受眾,帶給受眾良好的觀看體驗。若節目主持人傳播欲望不佳,將會影響節目表現,帶給觀眾消極的觀看體驗,影響觀看效果。主持人對傳播對象有著充分的表達欲望,能夠提升其自信度,從而呈現出良好的主持狀態。由此可見,傳播心理將會影響主持人的狀態。
直播定位是影響主持人狀態的重要因素。在電視直播節目中,節目主持人是節目主體,同時也代表了廣大群眾的意識,主持人通過節目主持,利用有聲語言及動作等方式,合理調整節目進度,從而進行大眾傳播。主持人作為電視節目制作中的重要組成,需要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識與團隊意識,正確處理好個人與集體之間的關系,也會影響節目狀態。形成良好的直播定位,有效處理多種關系,有助于主持人調整好狀態,提高電視直播節目質量。
在電視直播節目中,主持人的狀態情況,將會影響節目質量與傳播效果。主持人為保持良好狀態,應對節目有著深入了解,并形成一定心理應變素質。首先主持人應全面了解節目,及參與至節目構思與主持文本創作環節中,對文本進行重復閱讀與修改,結合自身語言習慣,將其轉化為朗朗上口的文本。在這一環節中,一旦出現疑問,應第一時間與編導溝通,解決問題,做好應對工作。其次部分主持人在直播過程中,會產生緊張等不良情緒,為緩解這一情緒,避免將緊張情緒展現給受眾。主持人可進行心理調節,有效控制情緒。在正式直播前,主持人可采用呼吸調整與心理暗示方法,緩解緊張情緒,全身心投入到節目中。最后主持人需形成心理應變素質,沉著冷靜應對節目中的突發問題,確保節目質量。作為電視直播節目主持人,應重視提高個人藝術魅力,做好四個方面的基本工作:第一,讓播音主持風格幽默接地氣。在傳統播音主持工作中,主持人普通話標準,舉止得體,非常嚴謹。在直播主持工作中,主持人在發揮傳統播音主持優勢的基礎上非常注重創新播音主持風格,讓本欄目更容易被廣大公眾認可,更貼近民生。舉例而言,央視節目主持人朱廣權因為主持風格幽默而被稱為“段子手”。主持央視新聞節目的康輝和李梓萌等著名主持人也開始在其他直播節目中運用有親和力的風格,促進本欄目和觀眾的互動。對于網絡直播領域的工作,主持人應根據直播欄目類型和公眾的喜好,做好不同聲線的設置工作,運用相應的主持技巧,體現不同節目的特色,提升觀眾對節目的關注度,讓廣大公眾能接受和認可所主持的節目。第二,順應各種新興媒體做好直播欄目推廣工作。在新媒體時代,微信、微博、抖音、快手、YY、百度貼吧等新媒體平臺為廣大群眾獲取信息提供了諸多便利,這對電視欄目的挑戰不容忽視。直播主持人不能像以前那樣只介紹節目信息,而是要創新播音主持方式,運用直播平臺加強和公眾之間的密切聯系,積極與觀眾進行互動,引導更多民眾認知直播欄目,不斷增強直播欄目的親和力,讓更多觀眾認可本欄目,愿意加入節目互動。第三,加強播音主持工作和廣大受眾之間的互動性。在新媒體時代,媒介環境日趨復雜化,廣電行業均出現了新變化,在此背景下,直播主持人應注意做好受眾市場分析工作,認真研究廣大公眾的不同喜好,了解公眾意見,這樣有助于調動受眾的積極性,加強直播工作和廣大受眾之間的互動,設計更有藝術價值的欄目。
主持人應具備良好的直播思維,調整主持狀態,提高電視直播節目質量。直播思維主要指的是主持人在直播過程中,能夠將主動思維與被動思維相互轉化與結合。電視直播節目,需要主持人將文字符號轉換為語言符號,但由于節目為實時播出,情況相對復雜,并且在直播過程中,存在多種突發狀況。在直播節目中,主持人會受到節目導播的要求,修正播出內容指令,在這一情況下,主持人原有思維方式被打破,需要結合導播提出的指令,增加或者適當減少敘述內容。直播思維對直播節目效果產生多重影響,主持人需要在工作中不斷總結與積累,形成直播思維,調整在節目直播中的狀態。
在電視直播節目中,主持人為始終保持良好的狀態,將高質量節目傳播給受眾,需要明確在整體節目中,自身所需要承擔的內容。如重大新聞、哪些新聞需要適當增加評論或者敘述、哪些是能夠被壓縮的內容信息,只有當主持人對這些內容充分了解后,才能夠更好把握節目進程,完成導播給出的指令。在直播節目中,若節目內容為可預知的重大新聞事件,主持人不僅需要熟悉直播環節,還需要全面把握節目內容,在節目播出前,應積極參與制策劃工作中,對事件發展有著深入認知。在此基礎上,主持人還可深入現場,掌握現場情況,必避免在直播過程中出現突發狀況,影響節目質量。作為直播主持人,應不斷提高自身文化素養,增強文字編輯能力和表述能力,向廣大工作傳遞有正能量的信息。在直播過程中,主持人應注意讓語言呈現出口語化特征。大多數觀眾在欣賞直播欄目的過程中更喜歡看通俗易懂的內容,對此,主持人應注意科學調整直播方式,正確運用口語,避免因為使用不易懂的專業術語讓觀眾感到不解。在進行直播之前,主持人理應認真閱讀節目文稿,做好備稿工作和其他準備工作(例如著裝、補光燈調整、美顏設置和聲卡設置),對于觀眾感到難懂的專業術語,理應采取口語化處理方式。另外,應著重體現直播節目表達的個性化,在直播過程中不能一直使用一種風格,這樣無法滿足廣大觀眾的差異性需求,而是要注意調整播音主持方式,適當運用個性化表達。不同欄目需要主持人用不同的風格,這樣方能提高觀眾的認可度,例如馬丁老師在探討社會熱點時和主持情感類欄目以及職場類節目所使用的風格就不盡相同,針對社會熱點,他會用更貼近生活的口語講述個人見解,和公眾進行互動性探討。對于情感類節目,馬丁老師傾向于情感分析。對于職場類欄目,馬丁老師的形象是一位有親和力的職場導師,在分享個人職業經歷的同時引導廣大公眾認知職場潛規則,積累職業經驗,根據個人理想和能力制定科學的職業規劃。
電視直播節目是一種特殊節目類型,為確保節目與信息傳播質量,作為節目主體的主持人,應形成良好狀態,正確掌握直播狀態調整方式,將其運用在節目中,不斷完善自我,確保電視直播節目質量,為受眾提供高質量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