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玉華 廖彩霞
(重慶商務職業學院,重慶 401331)
生命教育在我國起步較晚,也是教育的短板,大學生對生命價值的認知和意識更是不足,對于個人的生命價值目標和生命價值理想較為缺乏。大學生生命價值觀的形成受到個體已有成長經歷和性格、社會、學校、家庭等多方面要素的綜合影響。在重大疫情面前,如非典疫情、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就大學生對于生命的認識、意識和價值等問題開展系統性的教育引導顯得尤為必要。重大疫情期間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是在重大疫情時期背景下,針對大學生群體開展的,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大學生正確地認知生命價值,確定并追求生命價值目標,最終形成崇高的生命價值理想的社會實踐活動。為更進一步理解其涵義,主要從教育主體、價值目標、教育時機、教育資源四個維度進行分析。
教育主體主要回答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由誰去實施的問題。在面臨前所未有的重大疫情面前,關于生命和生命價值等問題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對于大學生而言,如何對生命進行正確的認知,理解生命的真正價值,進而確定個人的生命價值目標和生命價值理想更需加以及時、系統的引導。
高校輔導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更是開展生命價值觀教育的骨干力量。在疫情形勢下,輔導員不僅要做好管理和服務工作,更要做好教育引導工作,尤其是通過線上線下的主題班會、個別談心、家校協同等方式引導學生群體不僅能夠擁有積極健康的心態面對、戰勝疫情,更要引導學生向抗疫戰士、最美逆行者等學習,擁有堅定的信心能夠戰勝疫情,更以實際行動助力疫情。第一,以團日活動和主題班會為基,引導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生命觀、安全觀;第二,以心理健康教育為主,對學生開展“逆商”教育,尤其是面對重大疫情的心理素質、價值觀念、個人追求等方面的內容,做好重點特殊學生引導;第三,以社會實踐活動為要,引導學生在志愿服務、實踐參與中領悟生命價值。
思政教師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軍,更是開展生命價值觀教育的主力軍,應主動作為、積極謀劃,把握課堂主渠道,發揮育人主陣地作用,在課程中引導學生體驗、感悟、思考重大疫情背景下生命的價值。第一,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中的三觀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法制觀念教育為基礎,引導學生正確認知生命;第二,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中的人與自然的和諧、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內容引導學生科學應對重大疫情環境,形成正確的生命價值意識;第三,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實踐教學為契機,引導學生樹立崇高的生命價值目標和人生追求。
面對重大疫情,學生既是受教者又是教育者,尤其是學生會共青團干部、學生黨員等先進群體更應發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積極開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讓各種團學活動和實踐教育發揮積極作用。第一,增強責任意識,黨團學生干部在重大疫情面前應有堅定的立場和信心,堅持不信謠不傳謠;第二,發揮先鋒作用,在重大疫情面前帶頭做好疫情防控,帶頭參與抗疫實踐;第三,發揮同輩群體教育在重大疫情時期的相互支持作用,他們志趣相投、態度和價值觀相近,不僅在生活、學習上能相互幫助和啟發,在情感上更能相互開導和支撐。
信息化的快速發展,大學生是網絡原著名,相較學校和教師的引導,他們更愿意相信自己獲得的信息,所以社會大眾主流媒體的報道更應正面真實,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尤其是在去年新冠肺炎疫情來襲的情況下,全國都按下了暫停鍵,獲取信息的方式就是網絡、電話等線上途徑,應該著力發揮宣傳媒體的引導作用。第一,及時、準確發布關于疫情的相關信息,避免引起社會恐慌;第二,積極報道宣傳疫情中的先進事跡,發揮榜樣示范和典型學習的作用;第三,肩負社會責任,以重大疫情為教育契機,通過正面宣傳引導增加民族凝聚力,增進人民群眾的愛國主義情懷。
價值目標主要回答了為什么開展生命價值觀教育的問題,也即為了追求和實現生命本身價值、生命社會價值、生命精神價值,三者都體現生命價值教育的目標,內在邏輯體現著不斷向崇高的精神價值邁進。人具有自然屬性、社會屬性和精神屬性,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的目標也遵從這三個屬性展開。
生命本身的價值是人作為自然界的生物個體的屬性,一方面要求人必須承認自己自然生命的屬性,這是前提和基礎;另一方面要求必須明確人的生命是自然界中最獨特的生命,人是具有思想、情感等意識的生命個體。高校學生自殺自殘、他殺傷人等事件是社會關注的焦點,也反映出大學生對于生命的漠視,對生命價值的認識不足,尤其是生命個體對于家庭、國家和社會的意義認識不足,缺乏對生命的敬畏、責任與情感。在重大疫情背景下,珍愛生命、尊重生命本身的價值更是開展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的基礎性目標。首先,從生物學的角度使學生認識人的生命特征,把握生命的基本規律,掌握基本的生存能力和技巧,也才有利于在重大疫情中,掌握科學防疫知識,做到有效防疫;其次,從認識論的方面幫助學生充分認識到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重大疫情就是生命面臨的主要挑戰,戰勝疫情是必然趨勢,不悲觀不放棄,同疫情戰斗到底才是應有的決心;最后,珍愛生命還要求大學生能樹立生命至上的觀念,珍愛自己和他人生命,珍愛自然生命,每次重大疫情都是一次人與自然關系的拷問,無不警醒著人類尊重自然保護自然。
生命的社會價值是人作為社會個體的屬性,是人區別于其他自然界生物的重要特點,重大疫情期間開展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就要求大學生實現適應社會的發展性目標。首先,生命的社會價值表現在重大疫情時期大學生對社會發展現狀和發展趨勢的主動適應。非典、新冠等是人們無法選擇又必須面對的重大疫情,大學生不僅要在情感、態度上能接受,更要結合自己的學業、實踐能主動適應。其次,生命的社會價值表現在重大疫情期間大學生積極主動地提高個體的生命質量,滿足個體成長和發展需要。最后,生命的社會價值表現在重大疫情期間大學生通過實踐滿足社會需求,在促進社會發展過程中促進個體生命的完善,實現個體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因為人的生命不僅是屬于個體的,還是社會這個有機體的組成單元,是人類種族和家族生命的延續,更是社會文明發展的傳承者和創新者。
生命的精神價值是開展生命價值觀教育要實現的高級目標,是在實現生命本身價值和生命社會價值基礎上要達成的目標,是人發展的自我實現的需要,是在不斷超越和提升人生境界中完成的生命意義。在重大疫情背景下,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應更加注重學生精神層面的價值塑造,其核心的要義就是通過學習實踐的方式讓學生在精神、意識層面形成比較穩定的價值觀念。首先,在重大疫情背景下,大學生生命精神價值的實現要以健康的心靈和健全的人格為前提條件。尤其是針對心理困惑、焦慮、抑郁等需要重點關注的學生,更要激發學習興趣,豐富和完善心理狀態。其次,在重大疫情背景下,大學生生命精神價值的實現不僅關照學生的內心世界,更要關照學生的精神世界,尤其是家國情懷、奉獻精神等關于個人與集體關系的正確判斷。最后,重大疫情背景下,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也是實現生命精神價值的重要因素。
重大疫情時期,把握生命價值觀教育的恰當時機,有助于生命價值觀教育價值目標更好的達成。面臨不同的疫情事件、疫情人物、疫情影響時,如何就教育資源分時段分類別的進行生命價值教育,這需要豐富的經驗和高度的教育敏感性。結合疫情發生的緊急程度和應對情況,本文主要從疫情初期、疫情爆發、常態化防控三個階段開展對應的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包括警惕性教育、鼓勵性教育、發展性教育。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更是超越了人們現有的認知范圍,迅即應對突發疫情是初期的首要任務。當代大學生是生活在數字媒體高速發展的一代,面對疫情爆發的敏銳程度和好奇程度更是所有人群中最為突出的,然而各類虛假信息和謠言的散播,使得大學生對于信息真實性的判斷還有待提高,疫情初期開展大學生警惕性教育顯得尤為必要。及時、準確的正面信息引導能夠避免學生群體的恐慌情緒,比如社會大眾主流媒體的正面信息能夠引導大學生以最快的速度做出反應,更是能夠身體力行帶動身邊群眾。生命價值觀教育能以青年大學生為基點,以社群式高效帶動家庭、班級對于疫情的重視。
疫情爆發階段,防控阻擊是中心任務。我國用3 個月左右的時間取得了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的決定性成果,這是我國對于重大疫情的有力回應。疫情的大規模爆發,對于大學生開展鼓勵性教育非常關鍵。首先,鼓勵學生以良好的心態、健康的體魄直面疫情。其次,鼓勵學生通過身體力行的實踐積極參與到疫情防控的工作中。提高大學生對于疫情的重視程度,如培養學生干部組織班內學生日常登記,向抗疫典型人物、事跡學習,為社會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培養學生面對國家危難勇于擔當的精神。最后,針對在疫情期間已產生相對消極態度的大學生,鼓勵其保持積極的態度,增加對生活的期盼。
全國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并不意味著疫情已經被消滅,而是更要時刻提防,全球疫情形勢復雜多變,發展性教育是為更好幫助學生正確看待疫情形勢,應對疫情挑戰,在新形勢下尋求自身發展和社會發展。一方面是用發展的眼光辯證看待疫情;另一方面是在疫情困難情況下促進大學生自身發展。首先,在意識上引導大學生明確疫情防控不能松懈的觀念;其次,在行動上引導大學生通過實際行動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提升綜合素養,在實踐中增長才干、錘煉品格、創新思維、奉獻祖國和人民。最后,引導青年大學生堅定立場,堅定“四個”自信,堅定不移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
主要解決教育什么的問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為我們開展生命價值觀教育提供了豐富的教育資源,如全民戰“疫”中的“最美逆行者”的感人事跡、“八天建起火神山”的中國速度、“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優秀文化、“日夜兼程、通達世界”的硬核志愿等,這些無不體現著生命的崇高價值,用活用好這些抗疫故事是學生成長的精神疫苗。
重大疫情時期,開展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首先應講好黨領導人民同心抗疫的故事。疫情發生后,習總書記領航定向,黨中央統一指揮部署、協調各方,采取有力舉措阻擊疫情,廣大黨員和黨組織沖鋒在前,從中央到地方、上級到下級,層層落實,做到有令必行。其次應該講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抗擊疫情中體現出來的顯著優勢。疫情發生后,我們舉全國之力,集優勢資源,支援湖北和武漢,我們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14 億中國人都以不同的方式參與了疫情阻擊戰,我們有緊緊依靠人民群眾的制度優勢;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是黨領導人民抗擊疫情的始終堅持,我們有以人民為中心的制度優勢。最后應該講好我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在抗擊疫情中的效能水平。抗擊疫情的生動實踐,檢驗了我們的組織力、執行力和動員力。
習總書記說:“中醫藥是傳統醫藥的杰出代表,以其在疾病預防、治療、康復等方面的獨特優勢受到許多國家民眾廣泛認可。”中醫藥在抗疫史上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重大疫情時期,開展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要積極傳遞中國文化的力量,傳遞中國中醫中藥傳統文化的力量。在疫情一線,全國人民齊心協力的團結精神,醫護工作者和科研人員的無私奉獻精神,公安民警、社區人員等堅守崗位的奮斗精神,廣大黨員和人民軍隊沖鋒在前、敢為人先的精神,無不體現著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精神力量。火神山、雷神山、方艙醫院的偉大創造,個人健康碼的推行,新的治療手段和新藥物的研發,無不體現著中國人民的創新精神和創造意識。重大疫情時期,開展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也要積極弘揚中國精神的力量和魅力。
“病毒感染沒有國界,疫情傳播不分種族,人類命運休戚與共。”全球疫情形勢復雜嚴峻,中國盡顯大國擔當。疫情發生后,我國及時與世界衛生組織和有關國家地區共享信息、共商對策。疫情發生后,雖然我國疫情防控仍然面臨巨大壓力,但中國迅速開展行動,向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送去了防疫物資,派遣醫療專家馳援,力所能及地為國際社會提供抗疫援助。疫情發生后,我國積極倡導國際社會聯合抗疫,積極支持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在全球抗疫中發揮關鍵作用。全球化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國與國之間、人與人之間的聯系必然更加緊密,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新形勢和新挑戰將更加難以預測,重大疫情是人類發展進程中必須直面的挑戰,是“獨善其身”,還是“守望相助”,中國交出了世界各國和人民都滿意的“抗疫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