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松敏
(中共開封市委黨校,河南 開封 410200)
引言:現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到了新時代。新時代的到來,賦予了黨內法規體系建設新的要求和新的內涵,促使黨內法規體系建設的價值取向發生了改變,黨政治建設的重要位置,突出思想建設,注重民主法治加之與黨內犯規動態運行價值。因此,在黨內法規體系建設中,想要更好的實現價值取向,需要做到改革創新和砥礪前行,對規范體系不協調、具體機制不完善、運行體系不完善等問題進行有效處理,堅持黨內法規體系建設的原則,有效提升黨內法規體系建設水平,從根本上實現全面從嚴治黨。
目前,在黨內法規中存在協調性和系統性不足的問題,導致規范空白和重復建設,而這些問題歸根到底是因為層級劃分不夠明確。因此,在實際工作中,需要完善層級劃分。首先,需要以黨章為根本,全黨需要一體嚴格遵循黨章,制定和審核以及評估黨內法規和黨內規范性文件時,都需要根據黨章,不允許和其相違背和相抵觸。其次,結合制定條例規定,可以把黨章作為核心,構建根本法規,把具體法規分為三個層次,以準則和條例以及規則為紐帶基本法規;以辦法、規則、細則為基礎具體法規[1]。并且,以此為基礎,對同一層級各類黨內法規效力進行區分,避免黨內法規制定不和上級黨內法規沖突。最后,創建具體效力沖突解決制度。可以根據效力層級進行標準劃分,對不同層級黨內法規沖突處理具體機構和處理流程進行確定。
在我國法律體系中,結合調整對象和調整方法的差異,對不同部門法律法規進行劃分,不管是基于學科研究層面,還是基于實際適用層面,都有助于快速的彌補空白和查缺補漏。在新修改的黨章中,黨建設涉及到思想、政治、作風、組織、紀律、制度等方面,可以把其作為黨內法規規范體系基本劃分標準,進而有針對性的完善特定部門黨內法規。但是,分類標準并不代表著唯一性,而是需要突出包容性,可以把實體與程序分類標準納入其中,分為程序性和實體性的黨內法規,對不同規范體系的邊界進行理清。
黨內法規的實施和黨內法規的實現存在一定差異,后者更加側重結果,而前者更加側重過程,是規范體系的遵守和執行以及適用。詳細來講,在對實施體系進行完善時,需要利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行武裝,注重黨員思想道德建設,對黨員理想信念進行堅定,把條文內化成為黨員信仰,促使其可以自覺遵守黨內法規。并且,還需要提升領導干部執行能力。此外,還需要對具體制定和適用的黨內法規進行完善,利用黨內法規效力層級,創建備案審查機制,對審查范圍、程序進行明確,創建長效黨內法規解釋機制,對解釋主體進行明確等等。
黨內法規監督,主要是監督黨內法規實施情況。現階段,黨內法規監督體系的部分規定較為抽象,需要進一步細化。首先,需要對監督事項進行明確,其中涉及到黨員遵守情況、領導干部執行情況、紀律檢查部門監督事項范圍等。其次,需要對監督程序進行明確,其中涉及到黨中央組織、各級黨委、黨基層組織等內部設立常設監督機構、細化監督時間、步驟、手段、對具體監督條例實施細則進行制定等[2]。最后,對巡視監督制度進行完善,創建巡視巡查上下聯動監督網,進而提升監督實效性,形成合力監督。
黨內法規,屬于一種法的范圍,不應忽略其作為法最為重要的條件。完善權利保障機制,其是對黨內法規體系建設價值取向進行實現的一個必然要求,需要盡可能的包括黨員權利內容,把各項實體權利和程序性權利都要納入其中。并且,以此為基礎,發揚黨內民主,對黨員民主參與途徑進行拓展,如可以對聽證論證范圍與標準進行明確,利用論證會、座談會、聽證會等途徑,保證黨員民主權利。與此同時,需要對救濟機制進行完善,如黨員申訴復議等。可以在各級黨委、黨組設立專門的部門,負責受理申訴和輔以,對救濟程序進行明確,對具體范圍、步驟、時間、處理決定、對應責任等進行明確。
黨內法規評估標準可以依照備案規定、制定條例等進行確定,如體系性標準、可行性標準。其中,體系性標準主要是指黨內法規需要防止同一事項重復規定,或者是同一事項規定不同的問題;可行性標準主要是指黨內法規需要內容明確和簡明實用,可操作性較強。此外,需要對評估標準進行完善,注重標準合理性,詳細來講就是評估規定的必要性、合目的性、成本和效用比例,保證黨內法規科學性。
總而言之,在新時代背景下,黨內法規體系建設的價值取向與路徑選擇是非常重要的,不僅有助于提升黨內法規體系建設水平,還可以提供給全面從嚴治黨可靠的制度支撐。現階段,由于受到多種因素影響,黨內法規體系建設的價值取向與路徑選擇還存在一些問題,因此在實際工作中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通過科學合理的手段,以時代內涵和價值取向為中心,明確基本原則,以問題為導向,不斷完善和優化黨內法規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