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選芬
(廣元市昭化區元壩鎮第一小學,四川 廣元 628021)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群文閱讀就是指同時進行幾篇不同文章的閱讀教學,這些文章雖然在內容上有所不同,但文章之間都存在著一定聯系。通過群文閱讀教學既能夠增加學生的閱讀積累,又能夠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與傳統單篇閱讀教學不同,群文閱讀教學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的空間,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通過群文閱讀能夠增加語文閱讀教學的趣味性,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
群文閱讀是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所產生的新型教學模式,以語文教材為基礎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多篇文章的閱讀教學,同時還可以借助課外文章讓學生進行大量閱讀,提高學生的文章鑒賞能力和閱讀能力。群文閱讀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培養學生在閱讀中快速提取文章中心內容的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閱讀效率,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群文閱讀教學中要始終貫徹以下三點原則。第一,要貫徹實用性原則。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群文閱讀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掌握語文知識,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因此,語文教師在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時要以實用性為基礎,讓學生在群文閱讀學習中掌握閱讀技巧,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知識的運用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生活。第二,要貫徹以點帶面的原則[1]。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以點帶面就是指教師通過對單篇的閱讀教學帶動多篇文章的閱讀,如在一個單元中,通過對一篇課文的學習帶動整個單元文章的學習,使教學形成聯動效應,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第三,要貫徹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的原則。創新是教育改革和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閱讀教學方法,提高群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通過群文閱讀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語文知識,理解文章內涵,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
在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更加重視對學生解題思路的教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思考,不利于閱讀深度教學和學生思想深度的提高。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態度,在閱讀教學中既要教授學生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也要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教師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在小組中進行合作探究,促進學生閱讀思維的發展。例如,以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為例,這一單元的主題是“珍惜資源”,通過《只有一個地球》《青山不老》傳達了珍惜資源、愛護環境的正確價值觀和人與自然之間的故事。教師可以從這一單元中選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進行講解,如《只有一個地球》這篇文章,讓學生初步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并通過對比閱讀讓學生分析這些文章中的異同,加深學生對文章的感受,理解文章中的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人物復雜的思想情感。同時,教師還可以根據這一單元的主題設置問題,如讓學生交流生活中常見的浪費現象,讓學生相互探討自身的見解,在交流的過程中加強觀點的碰撞,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讓學生明白人與自然的密切聯系,懂得珍惜資源、愛護環境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
群文閱讀教學對學生的閱讀具有積極的作用,教師要利用群文閱讀為學生創設良好的閱讀氛圍,讓學生主動投入到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在班級中建立一體化的閱讀群文閱讀機制,如在每節課用三到五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分享一篇文章的讀后感,并將其作為語文課堂中的必要環節,樹立學生的閱讀意識,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2]。學校還可以適當開展閱讀活動,如“讀書會”“詩詞大賽”等閱讀活動,營造積極的閱讀環境,引導學生主動閱讀。同時,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深入挖掘文章中的思想情感,調動學生的情感,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以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為例,這一單元的主題是“魯迅”這一人物,這類文章通常都包含了人物事跡和作者思想情感,教師在這一單元的教學時可以開展以魯迅為主題的活動,引導學生閱讀大量有關魯迅的文章,并于其他同學進行分享,增加學生過的閱讀,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群文閱讀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教學效率,是符合學生發展規律的有效方式。群文閱讀既能夠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閱讀效率。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善用群文閱讀,在教學中不斷優化創新群文閱讀教學方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