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桂勇
(巫山縣龍井小學白水教學點,重慶 404700)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各項能力最為基礎的階段,計算能力又是小學生在開展數學學習活動中最為關鍵的能力。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就需要有意識地尋找科學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計算能力是學生開展數學學習過程中必須具備的基礎能力,在小學階段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對學生未來開展數學學習活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首先,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開展數學計算活動,讓學生更好地把握數字的奧秘,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其次,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還能夠有效地運用于日常生活中,讓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就感,促使學生更加積極地開展數學學習活動。最后,教師嘗試著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和學習過程中的問題,使得學生能夠順利地開展接下來的學習活動。
教師在嘗試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時候,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對計算能力的含義以及計算能力的培養重要性有一個較為系統地認知。這也就是說,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應該對計算能力的相關概念以及其重要性進行正確的評斷。教師只有秉承著正確的教育理念,才能夠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其次,當教師對計算能力的培養有一定的認識之后,就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選擇最為合適的教學方法,制定更為科學的教學計劃,進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
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會不可避免地選擇一些較為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來開展教學活動,而這不僅不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還可能會導致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大幅度降低。因此,教師在開展一系列教學活動的時候,可以嘗試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通過這種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有效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師可以將情境教學法引入到對學生計算能力進行培養的教學過程當中來,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創設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生活情景來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通過嘗試改編典型例題,對學生的計算能力進行有效地培養。如:教師可以嘗試將“游泳池的長是50 米,寬25 米。多少個這樣的游泳池面積約1 公頃?”的題目改編成為,“28 個小朋友手拉手圍成一個正方形,面積約為100 平方米,多少個這樣的正方形面積約為1 公頃?同時需要多少小朋友來參加呢”這樣以來,題目就能夠與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聯系,在幫助學生理解題目的同時,也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可以嘗試著通過溫故而知新的教學方式來讓學生掌握新的計算方法。也就是說,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對新的計算方法進行推導,進而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新的計算方法的同時,也能夠對已學習的計算方法進行一定的鞏固。除此之外,這種策略還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提升學生自身的思維素養。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嘗試對課堂教學的內容進行科學合理地設計,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之前,還應該通過對已經學習過的知識進行復習從而來引出新的知識。
比如,教師在教導學生學習“梯形面積”的計算這一部分內容的時候,就可以嘗試著用三角形面積公式來引出學生對梯形面積計算方法的研究。這樣以來,教師就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又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小數的加減法這一部分內容的時候,就可以用整數的加減法作為導入,讓學生學會鞏固整數的加減法計算方式,然后再開展進一步的教學活動。
教師在開展計算教學活動的時候,不難發現部分學生在進行計算的時候總會犯一定的錯誤,這個時候教師就需要分析學生計算錯誤的原因,是粗心大意還是知識要領沒掌握,學生處于學習發展過程中,教師需要允許學生犯錯,幫其找到犯錯的真實原因。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善于總結自己的錯誤,吸取教訓,保證自己下一次不再犯類似的錯誤。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夠有效提升自身的教學成效,幫助學生更好地開展學習活動。
比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自己的草稿紙分成不同的區域用來驗算不同的題目,然后當自己某一道題目計算失誤的時候,就能找到特定的區域來進行核對,審查是在哪一步驟出現了錯誤。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就能夠對自己容易出現錯誤的地方進行分析與改正,進而有效地幫助學生糾正錯誤,鼓勵學生進行重新計算,提升學生計算的正確率。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嘗試讓學生準備一個錯題本,專門記錄自己容易犯錯的題型和錯題的更正,在考試之前有針對性地復習查看,進而提升學生的警惕心,一步一步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
綜上所述,計算能力是學生開展數學學習活動的基礎。學生擁有扎實的計算能力,才能夠更好地開展接下來的數學學習活動。因此,教師在開展小學數學學習活動的時候,需要有效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進而有效地提升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和學生的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