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濤濤
(甘肅隴南市康縣城關鎮中心小學,甘肅 隴南 746500)
對于幼兒教師來說,在展開幼兒園課堂教學的時候,應該注意對日常課程進行合理設定,通過這種方式來實現生活教育與日常教育的相互滲透,教師可以結合“幼兒園構架式課程”主題建設的方式來實現對教育目標的合理設定,教師應該注意設計適宜、有趣的學習內容。從而提升幼兒的課程融入性,需要教師結合現階段幼兒的實際學習狀態,設定出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保證教學目標的設定與現階段幼兒自身的實際接受能力以及心理狀態相符合。教師應該注意與幼兒一同探討并且選擇主題,充分尊重幼兒的學習興趣以及好奇心,這樣一來也使得今后的教學活動開展更加順利。
對于每個季節來說,大自然往往都會呈現出不同的景致以及色彩,使得人們獲得新的感受,對于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來說,綜合了氣象學、天文學以及物候學等多個方面的知識點。教師可以嘗試以節氣的變化作為主題,應該注意緊貼現階段的氣候變化情況,帶領幼兒一同探索大自然,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實現對自然變化規律的掌握,使得幼兒獲得更加豐富的生活經驗。同時,教師還應該注意與幼兒進行協作,共同布置教學環境,從而使得幼兒可以在特定的文化氛圍中進行學習。
對于幼兒園來說,園內可以利用的資源往往較為豐富,不僅包括人工設置的資源同時也包括自然資源,教師在將生活理論融入到游戲化教學活動中之后,可以使環境潛移默化的作用得到有效發揮。例如,教師可以以“種植園”為主題開展實踐活動,組織幼兒在園內開展種植小實驗,可以向幼兒提問:“春天到了,我們應該在園內種植些什么呢?”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調動幼兒參與積極性,從而使幼兒更加主動地融入到實踐活動中,要引導幼兒與教師一同進行選種、播種、澆水、施肥以及除草等工作,并且要引導幼兒對植物的生長情況進行觀察記錄,定期總結植物生長狀態。幼兒長期觀察植物生長形態之后,會發現不同種類的植物往往在生長速度上存在較大差異,同一時期種下的植物,而有的還剛發芽不久。通過這種游戲化的實踐活動開展,可以使幼兒的探究意識得到培養,這也是生活教育理論指導的價值體現。
對于幼兒園來說,往往周邊環境資源也是重要的生活教育資源,可以將其作為開展游戲化實踐活動的載體,如何對幼兒園周邊環境資源進行合理利用成為了現階段幼兒園教學活動開展的重要話題之一。目前來看,很多幼兒園都開始嘗試將野外實踐活動融入課程教學中,提倡讓幼兒親近大自然,欣賞大自然,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促進幼兒對生活的深入思考。例如,如果幼兒園附近有當地較為標志性的建筑,教師在組織幼兒開展野外活動的時候,可以帶領幼兒到這些建筑周圍觀賞建筑風格,體驗建筑美感,并且引導幼兒分析這些建筑應用了哪些材料。同時還要注意在實踐活動中為幼兒布置相應的作業,讓幼兒通過繪畫的方式將自己所最為深刻的建筑描繪出來。
想要使幼兒參與游戲化實踐活動的興趣得到有效激發,教師應該注意培養幼兒活動參與自主性,這就需要教師站在幼兒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以及設計實踐活動。目前來看,游戲化實踐活動課程開發的時候,可以大體將其分為兩個類型,一種類型是將游戲作為教育活動的主體;另一種類型則是將游戲作為教育的一部分來展開。無論是哪種類型,都需要教師將游戲化模式與實踐活動相結合,精準把握幼兒現階段的興趣取向,游戲的引入應該使實踐活動更加生動,并且可以實現對幼兒某些知識或者技能的培養,通過這種方式也可以使課程游戲化實踐活動的開展更加緊湊,進而提升教育水平。例如,在世界環保日到來的時候,教師可以為幼兒布置相應的作業,讓幼兒在放學的路上觀察清潔工人的勞動,從而使幼兒更加真切地體會到清潔工人的辛苦,有利于提升幼兒環保意識,使得幼兒參與類似實踐活動的自主性得到了激發。
總而言之,教師在引導幼兒開展以生活教育理論為基礎前提的課程游戲化實踐活動時,教師應該對幼兒的活動主體地位予以肯定。并且意識到幼兒階段的孩子日常行為往往與生活息息相關,游戲化的實踐活動核心是為了提升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進而培養幼兒探索能力、交流能力以及表達能力。因此實踐活動應該是來源于生活并且服務于生活的,需要幼兒具備參與活動的自主意識,這樣才能使游戲化實踐活動與我們日常生活更好的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