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華
(浙江省臨海市高級職業中學,浙江 臨海 317000)
能力本位教學理念最早起源于上個世紀60 年代,其主要的教育核心就是從崗位和職業的需求出發,將培養人才的崗位操作能力作為主要的教學目標。隨著時代的發展,在90 年代初期,能力本位教學理念被逐漸引入到我國,并在我國職業學校教育中掀起了教育改革的熱潮,在當今我國高等職業技術學校中,能力本位教學理念也得到了大力的推廣和使用。而計算機維護與維修作為高等職業技術學校計算機專業中重要的專業課程,具有操作性強,實用價值高的特點,因此,高職計算機專業在開展計算機維修與維護教學活動時,更應該堅持能力本位教學理念,調動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積極性,從而進一步的強化學生的計算機實踐能力和操作能力,促使學生成為高素質、高能力的技術人才。
計算機維護與維修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對于實驗和實訓的教學環境和教學條件有著很高的要求。但由于目前我國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多半為民辦學校,比起公辦學校難免會存在教學有限、師資力量短缺的情況,這就會間接影響著計算機維護與維修的實訓教學條件,其實訓教學設備的質量和數量往往都不能夠達到相應的教學標準,這便會導致高職計算機專業的教師為了幫助學生渡過教學考核,不得不選擇用理論教學代替實驗實訓教學,然而這種教學方式大大縮減了學生計算機維護與維修實訓時間,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操作技能也無法得到良好的促進與發展。
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是我國培養高素質專業技術人才的重要教學場所,所以為了保證高職院校教材的嚴謹性和準確度,教育部門在編創高職院校教材時往往會需要耗用大量的時間,但時代和社會的發展是極為迅速的,這就會導致高職院校的教材常常會出現與現代人才培養和社會發展需求脫節的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壓力。除此之外,如果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觀念過于陳舊也會對人才的培養效果造成直接影響。
在教學條件和陳舊教學觀念的雙重作用下,高職院校的教學考核形式也呈現出一種較為單一和片面的局面,這不僅無法全面地反映學生整體能力,還影響著學生個性化發展,從而直接影響著計算機維護與維修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在新課程標準的倡導下,教師要將教材作為教學的主要依據,但由于高職院校教材的編撰時間較長,教學內容呈現明顯滯后的現象,因此,為了有效地改善這一教學問題,幫助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學生更好的就業。高職院校就應該及時加大對教材的研發力度,將時代的發展變化和現階段企業的實際要求有機結合起來,科學合理的選擇教材和設計教學內容,教師還可以靈活運用信息技術挖掘最新的教學資源和計算機操作技術,讓學生跟緊時代發展的腳步,成為滿足時代發展需求的計算機專業人才。并且,學校還要加快建設課程模塊化的速率,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有機結合起來,保證計算機專業學生在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的同時,具有相應的實踐能力,這樣才能夠從根本上強化計算機維護與維修教學質量。
計算機專業是一門更新速度快、技術性強的專業,因此,作為新時期的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師更要勇于創新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突出能力本位教學理念,強化實踐教學,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興趣的驅動下夯實自身的計算機操作技術。
例如,教師在開展計算機維護與維修教學活動時,可利用任務驅動教學法,讓學生帶著一定的任務去探索和學習,促使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能力。在課程開展前教師首先要明確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然后將教學內容分化為不同的教學任務;其次,再根據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將學生劃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并為各個學習小組分配不同的學習任務,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教學任務;最后,讓學生在小組內推選出一個小組組長,讓小組組長對組員的想法和學習情況進行歸納和總結,并采取民主式的討論模式,鼓勵其他學生進行評價。這樣一來,便能夠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計算機維護與維修的教學有效性。
綜上,以能力為本位的教學理念就是一種倡導培養學生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思想,因此,在高職院校計算機維護與維修教學中,學校要明確自身的教學問題,積極的開發與挖掘教材內容,完善模塊化課程體系,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起來;教師要敢于創新教學形式,將學生視為教學中的主體對象,促使學生在積極的教學環境和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實現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