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達
(江西省景德鎮市體育運動學校,江西 景德鎮 333000)
任何一項競技運動項目,都會對運動員的力量能力提出特定的要求,摔跤項目也不例外。首先,摔跤是分級別參加比賽的,這就要求力量訓練既不能無限度增加肌肉體積,又要保證力量能力的持續提高;其次,運動損傷預防貫穿運動訓練的始終,要求力量訓練需要注重易傷部位功能能力弱鏈環節的強化;最后,摔跤項目是每局3min,間歇30s,連續兩局決勝負的賽制,要求運動員具有高度發展的糖酵解供能能力,以保證高水平的力量、功率輸出。同時,為了拿到冠軍,運動員需要在一天之內,連續完成5~6 場比賽,每場2 局(6~9 分鐘),局間歇30s,這就對運動員的快速恢復能力,即有氧代謝能力同樣提出了極高的要求。摔跤運動員對力量、有氧耐力的高要求就對體能訓練提出了一定的挑戰,這是由于,同一時間階段進行力量、有氧耐力訓練,會對力量,尤其是功率能力的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在自由式摔跤的訓練中,力量是基礎,技術是關鍵,速度和耐力也是幫助運動員取勝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因此,即便是對于專項力量訓練,也必須結合運動員自身的身體素質,通過配合進行其他方面的訓練,達到一種相互補償、綜合提升的效果。例如,在進行專項力量訓練時,還要注意將自由式摔跤的技巧相結合;或是將力量訓練與速度訓練相結合,真正將力量優勢轉化為勝勢。
在自由式摔跤的競技比賽中,雙方運動員的綜合實力差距較小,容易在比賽中陷入僵持。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運動員能夠找準對方的破綻,通過瞬間爆發力量可以給予對手“致命”打擊,就可以幫助自己在競技中取得優勢。因此在對抗和相持階段,運動員的相互搶奪把位、控制與反控制、進攻與防守的過程中,運動員必須利用良好的爆發力使自己的動作達到較高的初速度,同時減弱對手反攻的威脅,以使自己始終處于主動、有利的位置。
摔跤為無氧供能為主、有氧供能為輔的運動項目。一般來說,摔跤運動中利用爆發力進行快速而有力的抱摔多以ATP—CP 系統供能。但這類動作在摔跤全過程中所占比例較少,而以持續性靜力、大強度、長時間肌肉收縮占較大比例,如壓肩狀態、橋支撐、兩人的對峙階段。特別是摔跤中的靜力性肌肉大強度收縮導致肌肉缺血而供氧不足,從而大大增加了代謝時的缺氧成分,使乳酸系統供能所占比例增大。所以運動員需要在肌肉缺氧的情況下有較好的抗缺氧和抗酸能力,繼續保持高強度的對抗,并且繼續發揮其最大力量。
為保證訓練的遷移效果,力量訓練動作需要與專項技術的動作模式、肌纖維募集模式相匹配。力量能力、功率輸出能力是摔跤項目的重要制勝因素。故此,硬拉、高翻、抓舉、俯立劃船等動作應該是專項力量訓練的優先選項。過頭蹲、分腿剪蹲、單腿直腿硬拉等也同樣是極好地選擇,因為他們在發展平衡、動力性柔韌、本體感覺等方面具有積極意義。考慮到握力對摔跤項目的重要意義,需要利用毛巾、繩索、同伴等,以靜力方式發展前臂力量,增強握力能力。上述練習主要在訓練的準備期、競賽期采用。
摔跤是一種按體重分級別進行比賽的項目。除最大級別(130kg 以上)外,其他級別的運動員都會受到體重因素的限制。一方面,力量的增長會對肌肉體積有相應的要求;另一方面,參賽級別又會對肌肉體積有相應的限制。因此,摔跤專項力量訓練需要在不斷追求最大力量、輸出功率可持續發展的同時,保持體重在一個適當的范圍。對于大級別運動員而言,采用“大負荷量/短—中間歇時間”的訓練方法,通過瘦體重適當增加,脂肪含量相應減少,從而保持體重在適宜的范圍。對于小級別運動員而言,這種方法則并非是一個明智的選擇。他們更適宜采用自重訓練(引體向上、雙杠臂屈伸、爬繩以及利用同伴進行對抗練習)達到增加相對力量的目的。
最大力量是指運動員肌肉通過最大收縮釋放出來的力量,通過強化最大力量,可以幫助運動員取得力量壓制優勢,迫使對手處于防守狀態,進而在進攻的過程中尋找對手的防守破綻。最大力量訓練是自由式摔跤運動員專項力量訓練的重要內容。在訓練時,可以采取“高強度短期刺激法”,在連續性的高強度訓練中,增加運動員肌肉群的協調性,根據神經控制靈活調整肌肉的收縮和放松狀態。在最大力量訓練結束后,可以適當進行1-2 組的跳躍訓練或技術訓練,可以避免肌肉疲勞。
快速力量即運動員在最短時間內做出的最大動作速度,在自由式摔跤比賽中,擁有更強快速力量的一方,往往可以讓對手來不及阻止防守,或是能夠靈活化解對手的進攻,是提高自由式摔跤比賽勝率的有效方法。在進行快速力量訓練時,教練需要根據運動員身體素質的差異,合理安排訓練復合。例如,可以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起初訓練時先安排2-3組快速力量訓練,等到運動員快速力量在原來基礎上有一定進步后,在將訓練量提升至5 組。
自由式摔跤的運動特點,決定了運動員必須具有較強的身體素質和力量優勢,才能在競技比賽中增加勝算。日常的專項力量訓練,也要做到因人而異,制定個性化訓練方案,并且要將力量訓練與耐力、速度等相結合,切實提高自由式摔跤運動員的綜合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