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佳曄
(通化師范學院音樂學院,吉林 通化 134001)
當前,諸如“加強學生的審美精神培養與塑造”這種先進的學習理念僅僅在城市的一些學校當中得以開展,很多農村小學并沒有相關知識的學習活動,教育部指出應該讓學生全方面發展,然而農村地區的小學由于資源落后、教育經驗發展不足、師資隊伍薄弱等問題和城市的學校之間慢慢的距離拉大,這是一種嚴重的教育缺位的現象。
目前一些中小學的音樂教育脫離了實際,教學定位方面出現了偏差,沒有對塑造學生審美精神有足夠的重視,在音樂教育發展的今天,仍然有個別的老師會占用音樂課堂,沒有足夠的學習時間和充分的音樂實踐活動,對于學生整體音樂教育學習來講無異于紙上談兵,仍然沒有審美方面的造詣。
音樂教學課堂中,在音樂教科書與時俱進的同時,音樂教師的思想也要跟上學生發展和時代的步伐,一些音樂教師注重理論大于實踐,沒有用心發現學生的興趣或者在樂器方面的長處,埋沒了學生的能力,這將會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音樂能夠調節人的情感,能夠與人的心靈對話。要想通過音樂教育來提高學生的審美精神,教師的引導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要培養學生自發的熱愛音樂、熱愛學習,并且能夠根據興趣愛好主動提高自己對于音樂的鑒賞能力,從而才能夠提升自己的音樂素養。加強學生的感知力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最開始需要通過教科書上的音樂案例進行學習,這是學生入門的開始,教師也要對音樂課本的知識和背后引申的含義充分理解后,再去向學生傳達,并且要不斷地激發學生在生活中進行音樂的探索,豐富個人藝術修養,也要鼓勵學生去學習一門樂器,很多學校就開設了電子琴班和長笛班等,這種興趣班能夠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也能讓學生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探討音樂的過程中實現對于審美能力的塑造,讓學生快速地從入門到對音樂有自己的見解。
音樂可以成為一種情感宣泄的方式,中小學生正是最為活潑開朗的階段,教師要能夠抓住學生的表現欲,鼓勵學生大膽地進行表達,諸如讓學生站在全班面前講述自己對于音樂的理解,也可以講述音樂家的故事,或者彈奏一首曲子等等,這些表現方式能夠讓學生更加自信,學習上也更有動力。同時給學生一個表現平臺也能夠方便學生之間互相學習和互相探索,學生的審美表現不應該被壓抑,正確的釋放能夠讓學生不拘泥于理論知識的束縛,放飛學生的青春夢想,營造出一種良好的藝術氛圍,不斷地感染學生。
隨著音樂的門檻降低和樂器的普及,讓現在的音樂發展更加浮躁和良莠不齊,很多音樂的歌詞更是沒有邏輯可言,這樣的音樂讓學生無法從中汲取養分,教師應該利用多媒體設備,充分地像學生展示經典的音樂作品,幫助學生去品味優秀音樂的審美文化,以達到學生思想上的升華,讓學生去體驗詞曲的內涵和節奏的旋律,這樣才能真正地達到提高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目的。
中小學音樂教學中,音樂活動的開展直接影響著學生對于音樂教學活動的參與率,因此,教師在學校的音樂教學課堂中,應該不斷地完善教學風格和提高教學質量,轉變傳統的音樂教學思路,在傳統的音樂教學當中,學生和教師并沒有真正的重視音樂學習的重要性,甚至有很多中小學生的音樂課堂經常被一些語數外大課老師所占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也并沒有學習過正規的音樂知識和基本的審美理念。
要想加強學生的審美知識,學校就應該豐富課堂中的音樂活動,利用教學過程加深學生對于審美的理解,讓審美內容變得更加具體化,而不是抽象和模糊的,要著重把重點放在熏陶上面,審美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應該在細水長流中漸漸讓學生形成系統的審美知識,掌握音樂教育中審美的精髓,這方面無論是學校還是教師,都應該目光長遠,并且要展現出充分的耐心和負責任的態度,扎實開展工作,以穩中求進的方式完成對學生審美精神的塑造。
音樂教育中動態的教學環節是非常重要的,要本著學生的興趣和愛好為基點來開展,并且在后續的音樂教學中還要不斷地挖掘學生的動力,讓學生在音樂審美課堂中,真正感受到快樂教育,動態教學就是將音樂教學中的藝術形式向學生來展現,鼓勵學生自己也要學會理解和音樂傳達出的情感。動態教學能夠打造出一個高質量的音樂課堂,提升課堂效率,不是圍繞成績學習,而是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可持續發展去進行音樂教育,審美精神的塑造對學生的整體人生發展來講都是大有益處的,充分利用學生學習成長階段中吸收知識能力最強的這段時間,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讓學生在音樂教學中完成一次次與自己內心的對話,動態音樂教學也能夠讓學生更好地與作者產生共鳴,讓學生變得熱愛思考、熱愛生活。
對于中小學的音樂教學來說,合理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結合,能夠成為音樂教學強有力的支撐,方法和手段的選擇是否得當,關系著學生是否能夠凝聚注意力,將興趣點從外部環境中轉換到音樂課堂的學習上來,教師在給學生進行審美精神的培養過程中,應該在教學方式上面不斷地創新,開拓出一套專屬音樂教學的獨特教學方法,順應音樂的藝術形式,將音樂教學的作用最大化的呈現,這樣才能保證音樂教學課堂的有效運行,讓學生完成審美精神塑造的同時,還能夠延伸出對于音樂的理解,不再浮于表面,而是不斷地去發現、探索、實踐、思考以及用心去聆聽音樂,深刻地理解音樂傳達出的深切感情。
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結合,強化音樂審美課堂的硬實力,打造出審美學習的重要載體,真正得讓課堂做到寓教于樂,教學手段就像課堂中的骨干,教師能夠通過教學手段向學生傳遞教學內容,打破與學生之間的壁壘,并且要以審美為核心結合多媒體產品和先進的教學設備,完善整個音樂課堂的學習環境,讓每個同學都能充分參與到審美精神培養這件事情當中陶冶學生情操。
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可以全方面、多角度地進行。音樂教育作為一個重要途徑和義務教育當中一項重要的課程內容,音樂有著豐富的感染力。通過詞曲傳達出的情感能夠引起學生對于音樂創作者的共鳴,讓學生在音樂教育中體會到歌曲背后的故事和內涵,對于學生審美能力塑造有著重要意義。音樂課堂中的教育要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支點,著重發展學生的感知力,在教師引導下讓學生擁有美好情操和正確對待學習和生活的正能量精神,這也是音樂教學的重要意義。
音樂教育能夠熏陶學生的心靈,優秀的詞曲會讓學生的心靈受到震撼,從而更加積極的對待學習。目前的課堂教學,教師不再像從前一樣單一的傳授一些樂理知識,而是將課堂真正地交給學生,通過實踐教學的方法,向學生分享名曲,并能夠調動學生的五官,聆聽、觀察和表達,去感受和體驗音樂中傳達出來的藝術氣息。中小學生涉世未深,但是這段期間的學生卻是最活潑好動和熱情開朗的,他們對待外界有著豐富的興趣和想象力,音樂教育能夠幫助學生理解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理解社會,打開了學生情感的大門。通過音樂藝術的表達可以強化學生的邏輯思維思考能力,向學生無形中傳達出真善美,這都是音樂教育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