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華
(河南省鄲城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河南 鄲城 477150)
學習動機是能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內部動力。而這種動力是由其學習目的決定的。在某種目的的支配下才能形成一定的學習動機,支配整個學習過程。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應該讓學生明白,語文作為一種重要的實際工具是自己將來就業所要具備的最基本的知識和技能之一。使他們認識到中專生的學歷盡管較低,就業形式比較嚴峻,但現在社會需求大量的有一定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較強的動手能力的技能人員。幫助學生牢固地樹立起學歷低就業不一定難,多掌握一門技能可多打開一扇成功之門的觀念,從而讓學生把語文學習當成自身的需要,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現在的中職學生書面表達能力較差,錯別字連篇,書寫潦草,難以辨認,不能卒讀。針對這一現象,中職語文課的基本任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掌握常用字,學習基本的寫字技能,熟習文面知識,能夠規范、端正、整潔地書寫漢字書面材料。這是有效進行書面交流的基本保證,是學生學習語文和其他課程、形成終身學習能力的基礎。學習漢字和書法,能使學生養成認真、細心、負責的態度,并使學生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還可以使學生學習到中國的傳統文化,從歷代書法家勤學苦練的成長歷程中汲取營養,培養自己持之以恒、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而這些品質,正是當前大多數中職生,包括其他學校的青年學生,極其匱乏的。
大部分中職生畢業后面臨就業,口語交際能力應該是必備的。但現實是中職生在這方面的能力非常差。其原因,一方面是他們大多數來自,見識不廣,膽小怯弱;另一方面是中職語文教學忽視了對這方面的能力訓練。口語訓練的第一步是要讓學生建立自信心,讓學生建立一種樂觀向上、主動好學、富有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克服精神不集中、不愛思考、不肯主動回答老師提問的現象。學生擁有了自信,課堂教學的路就暢通了。其次,要遵循先易后難的原則,從朗讀入手,循序漸進,先讓學生開口講話,然后通過自我介紹、講故事、詩歌朗誦等活動讓學生正確流利地使用普通話,比較完整地講述和朗讀,做到聲音洪亮、吐字清晰、自然流暢。再就是讓學生復述課文,在課堂上提問交流,逐步做到出口成章,表意準確。
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但是,職業教育以學習專業技能為主,在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時候,中職語文教學不能夠簡單照搬普通高中的作文教學要求和方法。對少數寫作基礎好的學生,我們應該加以培養。但對于大多數作文不好的學生來說,不應過高要求創作性寫作,而應遵循實用性原則,會寫常用的應用文是學生今后走向所必需必備的基本技能。請假條、計劃、、、通知、啟事、廣告、自我介紹、求職信等這些常用的應用文能為中職生走向社會后,學習、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供直接服務。
學生的學習情況是衡量課程實施有效程度的重要尺度。目前,很多發達國家都非常重視對多種課程評價模式,如外觀評價模式、背景評價、輸入評價、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模式、以及鑒賞評價模式等的綜合運用,這對于改變以往課程評價中存在的評價手段單一、評價對象狹窄、評價主體局限,以及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簡單化、唯量化等傾向,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筆者認為學生是發展的主體,課程的評價重心要轉移到學生,一切評價只有關注人的存在和發展才會有意義。我國中職語文教學的評價模式應做如下的轉變:一是評價主體從原來的只有教師評價轉向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二是在評價方式上從總結性評價為主,轉向加強過程性評價;三是從過去的重視量的評價為主,轉向更注重質的評價。
在課程評價中,與評價密切相關的一個重要概念就是考試。考試不等于評價,但考試作為一種測量的結果,它是評價的重要依據。語文考試是語文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制約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個“瓶頸”。因此,改變一次考試定成績的方式:一是從考試形式上,要既有筆試又有口試,注重語言表達能力的考考核;二是從考核環節上,期末的考試與平時的考查和練習相結合,把平時的作文、練習等列為考評內容,以此來降低期末考試所占的比重;三是考試內容上,要突出對語文實踐能力的考查,強調聽、說、讀、寫能力的重要性,注意考核學生的分析辯論能力。
如何體現出“職業教育”的特點?這要求在語文教學改革中,首先要樹立以生為本觀念,在學生的注意力、學習興趣、參與意識、師生交流、思維啟發等方面多下功夫,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其次在教材的選取和教學內容的確定上,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專業特點,凸顯職業學校語文實用性、實踐性的特點。
隨著社會競爭的日趨激烈,就業形勢愈來愈嚴峻,中職畢業生在就業大軍中屬于弱勢群體。中職語文教學必須改革傳統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體現職業特點,形成具有職業特色的課程觀,為社會培養出合格的技能型人才,使我們的中職畢業生能在社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實現自己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