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美英
(南宮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河北 南宮 055750)
化學作為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新的化學課程倡導從學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出發,發揮學科自身的優勢,打破了按化學科學內容的傳統體制,結合學生已有經驗,社會生活實際,人與自然的關系和學科的發展,選取和構建最基礎的,學生發展最需要的化學知識。那么如何貫徹新課改的基本理念,上好一節化學課,我覺得應把握好以下幾點:
新課程注入了新的教學理念,許多條件促使教師角色發生改變:一是教師評價體系的變化,舊課程中評價一節課是看教師教得怎么樣,而忽視了學生學得怎么樣,新課程更加強調教與學的雙邊活動,評價的側重點更趨向于教師怎樣有效地引導學生,促進學生學習有所為,要求建立發展性教師評價體系;二是學習方式變化,學生由原來忠實的聽眾變為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合作者;三是課程資源由學校、書本擴大到社會、實踐活動;四是關注學生的范圍變化,過去重知識、輕能力,丟情感態度、只看分數,現在要求關注學生的知識與技能、學習的過程與方法、態度情感與價值觀。這些都促使教師的教學理念也應該發生新的變化。
新課程理念是以人為本,尊重學生,欣賞學生,立足學生的長遠發展,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此,在新課程中,教師要去發現每一位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為他們的表現和發展提供充分的條件和正確引導。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
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教師在課堂教學當中的創新和探究,是課堂教學改革的風向標,在眾多的創新和探究中,合作學習是比較成功的課堂教學模式之一。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能夠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學生主觀能動性,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也能夠通過合作學習,讓學生們學會與他人相處的基本技能。合作學習指的是學生們在合作與交流的學習中,通過積極的思考與廣泛的交流,讓學生產生思維碰撞的火花,在思維碰撞過程中,充分激發學生內在的求知欲,并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比如,在高中階段的同分異構現象教學的過程中,我根據不同小組的特點,精心設計了不同的教學任務,第一組發給微型球棍模型,自主探究甲烷,乙烷,丙烷等的基本特征,第二組探索丁烷、戊烷的空間結構,第三組探索各類分子如何鏈接,第四組探討戊烷是經過怎樣的變化,才能形成碳原子共面,這樣,小組根據不同的學習任務進行積極的自主探究,不但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更進一步加深了在課堂教學中對化學知識的深入了解,鍛煉了學生的動手,動腦,動口能力。
化學科學與生產、生活以及科技的發展有著密切聯系,對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和人類生活質量的提高有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高中學生會接觸到很多與化學有關的生活問題,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聯系實際,幫助學生拓寬視野,開闊思路,綜合運用化學及其他學科的知識分析解決有關問題。例如,“化學與生活”模塊以日常生活中的化學問題為線索,介紹化學知識及其應用。在教學中要聯系化學在健康、環境、材料等方面的應用,創設生動的學習情景,引導學生通過調查、討論、咨詢等多種方式獲取化學知識,認識化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理解和處理生活中的有關問題。又如,“化學與技術”模塊以資源利用、材料制造、工農業生產中的化學問題為線索,介紹化學知識及其應用。
要上好一堂課,首先要對課堂教學有一個很好的設計。化學教學系統的設計應主要圍繞一個中心,即用化學知識信息構建學習者的心理結構;抓住兩條線,即教師教的活動和學生學的活動,重點在教學準備、原則、內容、方法及模式方面提出標準藍圖。
教師要準確把握知識的深廣度,避免隨意擴展內容,要清楚學生在高中階段的學習內容和程度,知道學生在必修模塊中要掌握的程度,了解在選修模塊還有哪些進一步的延伸,提高教學時效。
教材中欄目的設置,蘊含著教與學的方法,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了解、借鑒教材倡導的教學基本方法,選取素材創設學習情境、設計學習活動,考慮教學設計要點,有助于教師駕馭教學過程。
創設以探究為核心的多樣化活動。多樣化活動包括實驗、探究、交流討論、調查參觀、資料收集加工、自學、文獻探究、網絡查詢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綜合運用多種學習方式。每種學習方式各有長短,運用得好都會發揮其他學習方式不能代替的特殊功效。
總之,課堂無論對教師還是學生都是最豐富、最富有生命意義的舞臺。它滋養生命、塑造心靈、點燃熱情、播撒希望。而教師要讓課堂成為精彩的舞臺,定要先在備課上下足苦功,不斷更新教師自身的教育理念、從專業知識、教學方法,科學方法、教學反思、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興趣等的角度出發,精心備課,持之以恒,百折不撓;同時也要認真反思自己,才能真正從成功中看到新的希望,在差距中找到問題所在,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在反思中積累經驗,在經驗中學習而不斷成長起來的。這樣,才能使課堂煥發絢麗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