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明 蔡義兵
(河鋼集團礦業有限公司綜合管理部,河北 唐山 063000)
河鋼礦業是作為國有大型礦山企業,面對國際鐵礦石巨頭的競爭壓力和內外部日益增多的不確定因素,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深挖內部潛力,實現增產降本的同時,還將職工作為企業最寶貴的財富,全力構建“以員工為中心”的企業文化體系,讓職工成長與企業發展有機結合,形成攻堅克難的強大合力,推動企業實現改革發展新跨越。
(一)注重聽從職工的意見建議。公司成立了由黨政、紀委、工會及有關部門負責人組成的廠務公開領導小組,對各單位廠務公開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每年對各單位廠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進行情況進行評價,對成績突出的單位進行表彰,引導各單位重視職工民主管理工作,切實保障職工群眾、知情、參與、監督等民主管理權利。
(二)注重傾聽職工的意見建議。公司領導定期到基層單位,深入生產一線,與職工交流,聽取職工呼聲。發揮群團組織作用,結合企業經營中遇到的難點瓶頸問題,積極向職工尋計問策,2020 年共征集到建議400 余項,對其中15 項優秀建議進行了獎勵和表彰,發放獎金21000 元。
(三)注重發揮職工在安全管理中的核心作用。河鋼礦業改變傳統的單方向灌輸式安全教育,和以考核為手段的安全管理模式,轉變為注重職工自主學習的雙向互動式教育,利用公司網站和“河鋼礦業”微信公眾平臺進行實用便捷的安全警示教育。同時安全管理變為有獎有罰,激發職工自主參加管理的積極性。
(一)設定合理的績效目標。河鋼礦業在每年確定經濟責任制過程中,都會認真聽取職工的意見建議,對指標的設定的合理性進行反復推敲。最終經濟責任制通過職代會的職工代表表決通過方可真正執行。各單位對公司下的指標任務進行再分解、再細化,最終分解到每個崗位。
(二)進行公平的績效考核。為了讓不同單位、不同崗位職工在工作中能夠享受公平的待遇,河鋼礦業在績效考核指標設定中根據考核主體特點和屬性,分類設置不同考核指標及考核方法,設置績效考核系數,實施精準考核。同一崗位的不同職工,因為工作性質和工作內容的不同,待遇將有較大差距。如同是資源枯竭的停產礦山,具備資產看護任務和安全巡視保障職能的職工,待遇要比其他職工高40%。
(一)打破身份界限,實現“執行者”向“管理者”轉變。對作業長的選拔任用上,河鋼礦業消除了“技管人員”和“崗位工人”的界限,不看“身份”看“能力”,不重“學歷”重“業績”,真正讓一批業務能力出眾,協調組織能力強,廣大職工認可,負有責任心和工作熱情的崗位職工脫穎而出,走上了作業長的工作崗位,從“執行者”變身“管理者”,有了更廣闊的舞臺。
(二)拓展成長渠道,促進技術型員工實現自身價值。為了保證技術型員工能實現自身價值,河鋼礦業在“管理職務”序列外,設立了“技術等級”序列。兩年一次組織“專家、專業帶頭人、金種子”人才評選。推行全員績效考核,對各崗位員工設定績效目標,確定考核標準,進行績效考核,推進薪酬向一線傾斜。
(一)組織形式多樣的針對性培訓。河鋼礦業每年編制年度職工培訓計劃,結合企業生產經營和發展建設需要,開展專業技術能力培訓、新建項目崗位適應性技能培訓、高技能人才“一專多能”復合型培訓、全員技能提升培訓等全方位、多形式的員工培訓,實現職工業務能力和技能水平的持續提升。
(二)構建培訓考核獎懲機制。為了保證培訓效果,河鋼礦業制定了《職工教育培訓管理辦法》、《學分管理辦法》,明確了培訓考核辦法,建立表彰和通報制度,并將考核結果納入經濟責任制。在考核周期上按季度與年度進行考核。在考核維度上分別對單位和個人考核。對單位考核年度培訓計劃完成率、年度完成培訓學分職工比率兩項指標,對個人考核年度學分達標情況,考核結果要與獎金分配、崗位輪換、技術技能人才評聘等管理環節掛鉤,確保培訓實用有效。
(三)建立內訓教師隊伍。為培養、整合企業內部培訓人才,河鋼礦業在建立了專兼職教師人才庫管理,為公司職業技能鑒定考評、崗位技術比武練兵、專項業務培訓提供優質師資保障。根據培訓平臺各自的培訓任務和資源優勢,優化原有的課程體系。2019 年,共培訓內部兼職教師100 人。
(一)創新形勢任務教育,突出思想引領。充分利用報紙、網站和微信公眾號及領導干部下班組宣講等渠道,展形勢任務教育,讓職工能第一時間認清企業當前形勢,了解企業生產經營任務,知曉企業當前重點工作,感受工作壓力,明確崗位職責,有效增強了職工的緊迫感、責任感,促進了擔當意識、責任意識的提升。
(二)選樹先進典型,發揮模范標桿示范作用。通過抓典型,樹標桿,培養職工的奉獻精神。每年年初召開上一年度的慶功表彰大會,對勞動模范、先進生產工作者、先進單位、先進集體、先進班組進行集中標注。“婦女節”、“勞動節”評選表彰巾幗先鋒崗、三八紅旗手、女職工建功立業標兵、明星職工、金牌工人、技術標兵、技術能手等。不但表彰先進,還借助各種平臺對先進事跡進行大力宣傳報道,引導職工向勞模學習,向先進看齊。
河鋼礦業通過構建“以員工為中心”的企業文化體系,職工有了自己合適的崗位,在工作中“有了進步目標、看的到上升通道”,在生活中感受到企業的關心、關愛,有效改善了企業的內部環境,干群關系更急融洽,企業與職工之間的關系更親密”,職工對企業的歸屬感、認同感顯著增強,職工隊伍的戰斗力、向心力跨上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