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宗秀 任財 龍斌 羅湘濤 羅國麗 指導老師:皮坤乾 劉錚
(銅仁學院,貴州 銅仁 554300)
“心連心”居家養老服務也就是集政府、居家養老服務商(以下簡稱服務商)、公益為一體的服務。政府提供發展成熟養老基本保障,配合市場有償服務與公益無償服務相結合,充分利用大數據現有的互聯網,物聯網和移動通信網,有機結合這三種服務,把居家養老落實到不同層次的農村,以及收入層次不同的老人。更大限度的使得農村實現居家養老服務全覆蓋。
盡管我國正在實行鄉村振興戰略,農村年輕勞動力外遷的現象仍然不斷發生,鄉村“空心化”使得農村養老的矛盾問題也越來越嚴重。有數據顯示我國90%左右的老年人都在居家養老。根據此數據加之農村老年人居家養老的傳統觀念,“心連心”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利用現有開發成熟的互聯網、物聯網和移動通信網絡,加強互聯網集成和優化,解決農村養老的矛盾問題。
第一個方面,解決了養老服務供應與信息需求之間的矛盾問題。在此模式中,可以通過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系統,實現共享服務資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在細化操作中,可以通過互聯網技術首先收集老年服務需求并進行大數據分析,掌握農村的主要需求,從而就近訂購服務資源。
第二個方面,有利于降低養老資源整合程度低的問題。此模式使用大數據信息分類處理提高資源整合度,并且把管轄范圍內的所有服務設施信息對其進行分類整理,公布在服務商信息中心平臺上。方便居家養老服務對象與服務人員在上面獲取自己需要的相關信息。
第三個方面,有利于提高服務效率。傳統的服務人員供應缺乏對老年人需求的瞄準機制,從而導致加劇服務人員的短缺。服務商的相關部門不但可以精確把握老年人信息,而且還緩解了缺乏服務人員的狀況,提升居家養老服務的供給效率?!靶倪B心”居家養老服務體系概念的引入可以提高老年人尋求定向服務的準確性。此外,在建造老年人的服務員團隊中,通過線上線下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幫助他們提高專業能力,提高他們的服務質量。
居家養老服務主要由服務商組織隊伍為老人提供服務。就近設立居家養老服務驛站結合農村衛生服務站建立電子健康檔案。線下組織衛生部門的相關人員到農村家庭進行護理知識宣傳或者集中一線護理人員到驛站接受家庭護理培訓;線上建立家庭護理培訓班,通過培訓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狀況,保證老年人的醫療服務質量,對行走困難的老年人進行按期上門免費體檢和健康咨詢。
對于留守老人,居家養老服務則由子女購買;孤寡、高齡、殘疾,生活困難的老人則由于政府購買服務;而那些獨居又有一定生活能力的老人,則實行抵償服務,政府進行相應的補貼。但由于各地財政收入的不同和農村人力等方面的限制,政府補貼也不能完全做到整齊劃一。公益組織可通過此平臺,資助相對困難的鄉村老年人,或者去看望和慰問老年人,給老年人捐贈衣物,日常生活用品等。
服務商在不同層次的農村設立具有不同層次的服務,以基礎服務為切入點,豐富服務內容,依據具體情況設定相關層次服務。服務內容分為以下幾個類別:第一個類別,根據服務項目進行分類,有現場醫療保健,護理,看護照料,營養膳食等。第二個類別:根據服務設施和收入分類,城鎮化水平的高低,可分為:完全城鎮化農村、城郊農村、一般農村和邊遠地區農村,對不同城鎮化水平分配不同服務資源。第三個類別:服務商根據功能對接,與醫院、社會保障、民政、家政公司建立聯網,實現及時對接,并可以有效地分配服務資源。對具體收入不同的老年人再次細化服務內容。
優化平臺的良性溝通,推動居家養老服務的高效供給與運營。政府主管部門定期采集當地老人的基本信息,健康信息,及時發布和整合供需信息在服務平臺上。服務商自接單之日起,無償或抵償給老年人配置老人機,開通老人服務專線電話。老年人根據自己的經濟條件和狀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服務。服務商聘請養老專家、醫護專家、養老機構知名院長等專業養老人士開展線上培訓課程或定期進行直播宣傳居家養老服務方式方法,不斷擴大居家養老服務人力資源以及提升對老年人的服務質量。招聘服務人員主要以本土化為主,專業服務人員為輔,有利于老年人與服務人員的溝通,也解決了當地部分人的就業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