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藍予
(天津職業大學,天津 300410)
高校畢業生是高校人才培養成果的體現,畢業生質量會直接影響到高校的未來發展,如果畢業生就業率較低,則會引起外界對高校辦學質量的質疑,不利于高校持續發展。面對這種問題需要積極結合時代背景分析畢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才能夠制定針對性的解決措施,保證畢業生的就業率,強化畢業生就業能力。大數據技術的快速發展給各行領域都帶來了深刻的變革,這也使得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出現了一定變化,高校應當正確認識大數據背景對畢業生就業帶來的影響,合理利用大數據技術對畢業生實施就業管理,以此來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為社會、高校、個人的發展規劃提供基礎保障。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速度不斷加快,人們對于高質量人才的需求量有所提高,因此高校開始進入了教育改革階段[1]。為了能夠讓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高校開始擴大招生規模,這也使得每年畢業生數量不斷增加。根據相關部門的調查數據展示,2018 年畢業生總人數為820 萬人,2019 年畢業生總人數為834 萬人,2020 年為874 萬人,2021 年為909 萬人,2022年將創歷史新高達到千萬。畢業生規模的不斷擴大,使得各個工作崗位的競爭變得愈發激烈,使得很多畢業生在就業時為了能夠獲得就業機會而尋找不對口的專業,難以為行業發展提供優質的人才基礎。
高等教育改革速度的不斷加快,使得各個高校的教學質量都有所提高,因此高校畢業生中高學歷人才占比有所提高,這使得社會崗位在招聘時更加傾向于高等學歷人才,給職業院校以及普通本科院校學生就業帶來了較大壓力。以職業院校為例,該類型學校所培養的人才多數為應用型人才,在就業過程中不符合技術崗位對人才的需求,因此在進入崗位后普遍工資較低,影響了畢業生就業心理。在這種社會背景下畢業生就業標準上升,利用人為的方式對人才結構的重心產生了影響,導致大量畢業生就業時難以找到合適的工作,畢業生就業困難的問題難以解決。
在畢業生就業過程中,必須要及時收取到企業的招聘信息,才能夠提高就業機率,而企業也需要能夠了解畢業生的學習數據,才能夠評估其是否能符合就業崗位的需求[2]。在具體的畢業生就業過程中,人才的供求數據出現了嚴重的溝通障礙,企業以及畢業生之間缺少良好的溝通渠道,畢業生普遍不了解各個企業的招聘崗位要求,而企業也難以尋找到適合崗位的優質人才。面對這種問題,高校也難以對學生實施針對性的就業服務以及就業指導,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學生的就業能力,難以讓畢業生做好充分的就業準備。當前雖然已經開設了相關的信息化平臺負責傳遞數據,但是企業和人才之間的直接溝通方式仍然較少,所了解的信息內容具有局限性。
畢業生所學習的專業內容和社會崗位的要求存在著嚴重的不匹配問題,這也是畢業生就業過程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當前很多畢業生就業崗位和自身所學專業均是不對口的,這會影響到畢業生的就業積極性,也會使其在就業過程中出現一定困難,這對于企業和個人發展都有著不良影響。高校所開設的專業沒有及時根據行業發展進行調整和優化,因此教學內容仍然存在理論化和不符合實際的問題,使得畢業生的能力和崗位需求出現了不適應的現象。
除此之外,在當前畢業生就業過程中普遍沒有形成良好的就業觀念,利己主義及拜金主義過于嚴重,畢業生就業出現了好高騖遠的現象[4]。
在大數據背景下,高校沒有在就業指導過程中合理應用大數據技術,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高校對學生就業情況的了解程度,難以為后續教育活動的改革提供重要數據基礎。高校每年會調查畢業生就業情況,形成就業質量報告,但是沒有針對畢業生就業構建具體的數據平臺,難以及時了解畢業生就業變化。高校的就業調查也僅僅停留在就業率評估方面,沒有針對學生的就業崗位類型、工資水平、就業變化等多項指標實施調查,無法對畢業生提供良好的就業服務。與此同時,高校僅僅只是在學生畢業后的一段時間內重視實施就業調查分析,沒有針對畢業生就業數據實施有效的跟蹤管理。這會讓高校損失了優質的校友資源,不能及時了解畢業生在職業生涯規劃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不同專業的職業發展數據[4]。
就業服務可以為畢業生就業提供重要的指導和幫助,解決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遇到的難題。以往的就業服務手段較為落后,就業服務提供不及時也缺少針對性的優勢,在大數據背景下,高校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形成就業服務體系,社保能夠為畢業生提供及時的就業幫助。第一,對畢業生進行就業信息推送。在就業服務過程中,信息推送是極其重要的,能夠讓學生及時了解到企業的招聘信息,可以減少學生在就業過程中搜集招聘數據的難度,為其就業提供重要便利。同時信息推送在大數據技術的幫助下可以做到個性化的優勢,學校可以讓學生在平臺上填寫就業意向,通過大數據分析后,結合就業意向推送針對性就業指導內容。第二,利用新媒體平臺實施就業服務。畢業生可以在新媒體平臺上進行信息反饋,留下自身的就業過程中遇到的難點,相關人員可以利用后臺數據分析評估畢業生就業過程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從而制定針對性的服務策略[5]。
高校應當針對畢業生的就業數據形成系統化的管理體系,這樣才能夠保證合理對數據進行應用,提高畢業生就業率。第一,及時收集畢業生就業數據。這一環節是就業服務的重要基礎,高校需要收集多樣化的就業數據,這樣才能夠將其應用到不同領域中。所需要收集的數據內容包括學習經歷、求職經歷、社會實踐經歷、基本信息、評價經歷、就業崗位、工資水平等。通過收集大量的數據能夠評估出畢業生的總體就業層次、就業能力,提高就業指導的有效性。在收集數據時可以結合學生在學校內的過往經歷進行收集,同時也可以利用線上平臺讓學生自主填寫,能夠提高信息數據收集效率。第二,對海量數據進行存儲和處理。在收集完畢大量數據后,需要將其存儲到管理系統中融入自動化技術,能夠自動對數據進行分類和存儲[6]。大數據技術能夠為海量數據提供合理的存儲區域,避免就業數據的丟失。在存儲完畢后對數據進行篩選和整合,提取出具有價值的數據類型,去除數據中的重復部分,保證數據的整體質量水平。第三,數據應用。數據應用能夠充分發揮大數據技術的優勢,可以利用就業數據對教學體系進行完善,優化就業指導內容,對于未來畢業生治愈率提高有積極影響。例如,待評估出畢業生整體就業情況后,可以針對學生就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從而對校內就業指導模式進行優化,能夠為后續畢業生就業提供重要幫助。
畢業生就業信息追蹤管理是極其必要的,在以往的就業信息管理工作中,經常忽視這一問題[7]。高校的畢業生在相關工作領域內能夠創造良好的成績,高校應當和畢業生之間構建密切的聯系通道,利用多種方式搜集畢業生的信息,將其歸入檔案內。通過對畢業生就業信息進行整理和追蹤,讓畢業生感受到來自母校的關心,可以使畢業生加強和母校的聯系,同時也能夠利用畢業生的就業信息資源豐富校史檔案內容,提高高校在社會上的影響能力,對于高校未來持續發展有著積極影響。因此高校管理人員需要積極利用電子數據管理體系以及信息化平臺和畢業生進行溝通,重點收集畢業生就業信息,形成追蹤管理模式。
畢業生數據所包含的內容較多,如果沒有對其數據實施安全保護,容易導致畢業生數據出現泄漏的問題,這會威脅到畢業生的人身信息安全。因此在大數據管理系統中,應當積極使用各類網絡安全技術,這樣才能夠保證數據安全性,保障數據管理系統的穩定運行。防火墻系統是當前使用最為廣泛的一種網絡安全軟件,幾乎每個電腦都會配置防火墻,可以在網絡系統的內網以及外網間構建保護屏障,確保用戶信息的安全性,防止資料泄露。防火墻系統的適用范圍較廣,因此應用較為普遍,能夠發現網絡系統在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并且還能夠針對數據傳輸活動進行分析,及時對異常數據流進行隔離,保護內網安全性。防火墻系統還具備數據記錄的功能,可以將系統內所產生的各項行為進行記錄,檢測行為是否存在不規范的問題,能夠為用戶提供良好的網絡使用體驗。當存在異常數據流進入到網絡系統中,防火墻會根據其檢測結果做出同意和不同意兩種反應,如果防火墻同意,則用戶可以進入到系統內,如果不同意則會將用戶阻擋在系統之外。通過在畢業生數據管理系統中使用該技術,能夠及時檢測出存在的異常行為,避免數據信息泄露。
高校畢業生就業是社會熱點問題之一,如果沒有針對當前畢業生就業現狀進行分析,則難以發現就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隨著高校教育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高校畢業生數量持續增加,會對高學歷畢業生需求量提高,同時由于人才供求數據傳輸不及時,畢業生專業和市場需求不匹配,使得高校畢業生出現了就業困難的問題。在大數據背景下要想提高畢業生就業率應當以大數據為基礎構建就業服務體系,形成就業數據管理系統,及時收集畢業生就業數據,對海量數據進行存儲和處理,并將數據應用在合理的領域。同時還需要注重,加強畢業生就業數據追蹤,保障畢業生數據安全性,提高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