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歡
(廣東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佛山 528041)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傳統文化發展和傳承過程中留下來的寶貴財富。不同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應當得到保護和傳承。從促進旅游業發展和傳統文化宣傳推廣的角度上來講,文旅融合是借助旅游業發展的經濟推動力,促使在不同的文化內涵挖掘背景下,地區的旅游業發展獲得更加充足的發展動力,形成創新發展模式。文創產品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背景下衍生出的周邊產品,設計工作的開展時,一方面要確保反映出不同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涵,另一方面也要具備旅游文化宣傳的亮點
非物質文化遺產本身的文化內涵和文化寓意具有典型的深刻性。基于這類物質進行周邊文創產品的設計,促使文化內涵的體現和文化元素的融入更加合理有效是設計工作開展中的一個重點追求,也是突顯出文創產品特色的一個重要渠道。具體來說,這一維度的設計原則強調在設計相關的周邊產品時,設計者應當將相關文化遺產的文化傳播作用放在首位進行考慮,在設計相關文創產品時,應當對相關文化遺產的文化內涵以及傳承發展狀態有一個系統全面地了解[1]。從產品設計的角度上來說,需要相關設計者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文化內涵,并且通過合理地設計將文化內涵以一種形象的載體與實體性的文創產品實現結合。這意味著文創產品的設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承擔起文化宣傳的作用,這也是文創產品帶動傳統文化宣傳的一個重要途徑。
雖然大部分的文創產品在功能開發和功能設計的側重點上都是以工藝品或文化宣傳的實體載體為主要形式的,但隨著人們對周邊文創產品應用需求的變化,在基于非物質文化遺產設計相關的文創產品時,設計者還應當在其實用功能角度加大關注力度,通過科學的設計將一個具有實用功能的實體作為設計工作的基礎依托,進一步通過設計技術和原理的應用使得相關的文化元素附著在具有實際應用功能的載體上,達到文化宣傳的目標[2]。另外,有了實踐應用的功能,也意味著文創產品能夠在消費者的日常生活中承擔一定的任務發揮一定的作用。這也會使消費者對于具體產品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從文化宣傳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角度上來說,這種注重實際功能的文創產品設計原則更能夠突出其實用性和有效性。
應用便捷性是在現代社會背景下消費者對于一切產品的宏觀應用需求。只有應用的便捷性提高了,相關產品的應用價值才能得到更加充分地體現,其對人們日常生活的促進和輔助作用也才能夠更加顯著地凸顯出來。這也是提升消費者對相關產品認可度的重要指標。文創產品在具體的類型上是具有多元性和豐富性的,但從根本上來說,文創產品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過程中的一個微小的宣傳載體,其在實際應用中還應當具備一定的小巧性和便捷性,只有從實際應用的角度確保文創產品具備實踐應用的便捷性,其才能夠更廣泛地受到消費者群體的認可[3]。這種認可不僅是指文化維度和實用功能維度的認可,一旦認可度達到了一定的程度,也意味著基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宣傳推廣能夠為固定區域的文化旅游行業發展帶來一定的經濟收益。這是從本質上最大化的開發和利用文創產品剩余價值的一種創新嘗試。
外部形態是文創產品展現在消費者面前的一種直觀印象,在產品的設計中,外觀設計也是整個設計工作開展的重要基礎。基于不同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類型和相關周邊文創產品開發利用的方式方法差異性,首先從外部形態入手,通過直觀地展示方式設計好文創產品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首先在外觀上形成對受眾群體的吸引力,進一步的文化宣傳和功能應用體驗的目標才能更好地達成。從外觀形態設計的角度上來說,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具體的表,形式上往往都是以固定的文字或圖案為典型代表的,因此,在相關文創產品的設計上,設計人員就可以通過直接將具有標志性的文字或圖案作為裝飾性元素融入文創產品的設計工作中。這不僅能夠提高文創產品的區域性辨識度,也是最直接的達到文化宣傳目標的科學方法。在具體的設計工作中,一方面設計人員可結合不同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圖騰文化或圖形紋樣文化,通過直接將文創產品的外形設計為與相關圖騰相同的造型來達到文化宣傳的目標。另一方面,在外形設計的過程中,設計者還可以結合不同地區的非物質文化特征,通過融入具有典型代表的文化元素達到豐富外形設計的目標。例如,景德鎮作為我國的瓷都,景德鎮瓷器本身就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一項重要內容[4]。在進行景德鎮瓷器的設計中,就可以通過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的引入使得景德鎮瓷器的設計效果得到更進一步的豐富和完善,唐三彩的人物設計以及建筑設計元素就是比較可取的典型元素代表。這種直接依托形態設計或通過豐富形態設計達到文創產品設計效果的整體思路具有鮮明性突出的典型優勢。
色彩的融入是提升文創產品設計效果的重要條件。有效的色彩融入不僅能夠給單一的文創產品外形帶來一定的豐富,也能夠通過色彩的應用突出相關文創產品的特色。從色彩應用的基本原理上來講,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分布具有廣泛性的特征,不同區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所代表的主題色彩存在一定的差異。同時,其中也蘊含著具有差異性的文化內涵。在這種情況下,設計者就需要結合不同區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類型,在文創產品的設計過程中盡可能選擇與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色調相接近的色彩組合搭配模式進行文創產品的設計,一方面突顯出文創產品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旅游景點的和諧性,另一方面,這種主色調色彩的選擇應用也是突出一個地區文創產品設計特色的科學方法。例如,北京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以旗袍和京戲為主,無論是在京戲臉譜的繪制,還是在旗袍紋樣的選擇,都是以紅色或黃色這種具有鮮明的表現力的顏色作為基礎色調進行定位的[5]。因此,相關文創產品的設計過程中,也應當優先考慮選擇上述兩種顏色在文創產品的設計中進行應用。而在我國的南方地區,一些建筑領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則是以黑白兩色為主色調,強調一種美好的畫面意境的營造。因此,在相關的文創產品設計中,也需要考慮南方城市和相關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這一特點,在設計工作中應用黑白色彩作為文創產品設計的主色調。
關于這方面的設計工作要點,主要強調設計者應當針對相關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歷史和文化背景進行充分的了解,以傳承傳統文化為目標和責任開發和利用文創產品。設計者可結合不同的文創產品類型,通過融入具有文化底蘊的紋飾圖樣或具有鮮明風格的藝術造型,保障文創產品具備更加濃厚的人文氣息和藝術氣息,促使消費者感受到文創產品中所蘊含的豐富文化底蘊。例如,對于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工具和物品來說,若將其作為文創產品進行設計,則在設計元素的融入過程中,設計者應當基于不同載體的文化內涵和文化藝術價值,從造型設計和細節設計兩方面入手,通過融入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標志性圖案或元素,提升整個文創產品設計的文化內涵,比較典型的代表有在文創產品中融入代表儒家或道家思想的典型紋飾圖案[6]。
文創產品雖然在文化傳播的維度承擔著重要的責任,但作為一種可被消費的產品,其實用價值的挖掘和體現也非常重要。因此,在基于非物質文化遺產開展文創產品的設計時,設計者還應當同步重視相關產品的實用價值,這與上文中所提到的部分設計原則具有高度的契合性。關于實用層面的設計要點可包括以下幾方面基本內容。一是對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生活用品通過文化內涵的賦予設計為文創產品。這種深入到日常生活中的宣傳推廣工作也更有利于設計者通過科學的設計,將具備深厚文化底蘊的元素和內容帶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使人們更好更全面地接受相關的文化熏陶。二是從實際應用的角度出發開展文創產品的設計,在具體的設計中,設計者可以選用一些人們日常生活中發揮著重要功能的實際物件,通過融入文化內涵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相關元素達到宣傳和應用的目標。這種設計方式從本質上來說也是對日常生活中的資源條件以及部分元素進行挖掘應用的典型體現。
綜合本文的分析可知,在文旅融合的宏觀背景下,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基礎的文創產品設計和應用中,需要結合文創產品的具體類型分別從外形、色彩和實踐應用等多個角度入手開展好設計工作,充分發揮出文創產品的文化宣傳和實踐應用維度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