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華
(山東臨沂市平邑中聯水泥有限公司,山東 臨沂 273300)
雖然我國水泥生產行業的發展前景非常可觀,但在轉型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尤其是中小型企業的生產安全問題,這與企業生產規模、技術裝備及所處環境等因素具有密切的關系。現階段許多企業的產品質量仍然參差不齊,生產工作效率也相對較低,還有可能對周遭環境以及工作人員的身體健康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而工業用品的更新換代速度之快顯而易見,以混凝土為代表的相似物質大有取代水泥的趨勢,這也使得水泥生產企業在新時代中的可持續發展受阻,而為尋求自身的改革發展路徑,各企業以國家現行的《水泥工業發展專項規劃》等文件為依據,通過加強安全管理并建設安全文化來盡可能改善水泥業發展現狀。
水泥生產企業以消防火患為主要危險因素,尤其是中小型企業,這與建筑行業的迅速發展具有密切的關系,同時也對水泥質量及安全生產標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水泥生產與加工過程中存在粉塵爆炸的風險,操作人員的技術水平及綜合素養與安全生產之間有密切的關系,通過加強消防火患預防可以盡可能減小在人員及財產等方面的損失,同時還需要關注生產設備的自身風險因素。
水泥生產企業需要關注機械危險,這是因為水泥生產過程中需要大量的大型器械參與,且生產環境本身較為復雜,為此對工作人員及器械之間的配合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機械設備一旦發生故障就會影響生產效率,同時還會帶來更多的風險因素,行業在發展過程中也明確這一危險因素并出臺了新安全法等相關政策及文件來加以強調,各企業也希望通過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來防范安全隱患。
水泥生產企業在工作中難免會帶來粉塵及噪音等影響,不僅會影響生產效率及產品質量,同時還可能對現場的工作人員造成健康方面的負面影響,一旦吸入大量粉塵就會影響其肺部進而發生組織病變,情況嚴重時可能引發呼吸功能衰竭、塵肺病等職業病的發生,且生產過程中必然會使用到空壓機及風機等相關器械[1],大量的噪聲影響著周圍居民的正常生活,還有可能引發工作人員神經衰弱或耳聾耳鳴等疾病,為此這一危險因素也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安全文化的構建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生產理念,這對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水泥生產企業的工作始終服務于社會大眾,為此人本觀念才應當是安全文化建設的核心思想。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最終目的為減少事故的發生并保障職工的生命安全,以人民大眾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充分尊重職工的個體差異,保護職工的身心健康,并致力于實現職工的自身價值及社會價值,水泥生產企業的安全文化將生產與人的價值進行了有機統一。
安全文化的構建使得水泥生產企業的管理工作實現了深層次發展,一些企業雖然擁有較為系統的安全管理制度,但其施行效果仍有待提升,一些職工對于這些制度視若無睹,違規作業的情況時有發生,這與其安全文化基礎薄弱等原因密切相關。加強安全文化建設有利于提高全體職工的安全防范意識,有利于在生產前提前做好防御工作并盡可能消滅危險因素,職工的長遠意識及效率意識得到發展,便于制定長效安全管理規劃,當出現矛盾時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大局觀。
安全文化的實質為一種經營文化,是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健全組織機構并強化管理的重要前提,實現了企業“硬管理”以及“軟管理”的有機結合,管理制度即使再嚴密也有疏漏之處,只有使職工真正的認同企業文化才能增強團隊的凝聚力,職工若不能全身心投入在生產工作之中,再多的安全制度也都是流于形式,只有加強安全文化建設才能夠幫助職工完全理解并高效執行各級管理者的決策,從而按照企業戰略發展目標來規范自己的行為。
安全文化構建的推進有利于企業整體效益的有效提升,這對于提高企業整體管理水平及層次具有重要意義,在提升職工整體素質的同時還樹立了良好的企業形象,實現了物質、制度及精神三個層面的建設工作有機結合,為其他方面的建設工作打好了文化基礎,這種強大的精神力量可以鼓勵職工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養,并促使其產生認同感及歸屬感,企業在這樣的一支專業團隊的支持下也迅速發展,生產效率及產品質量也得到了保障,這對于增加經濟收益具有重要意義。
管理層應盡快落實安全宣傳工作,自上而下的加強其安全防范意識,在安全教育與學習方面投入更多的資源,采用張貼宣傳語、組織安全講座、安全手術印制與分發、安全知識及主題競賽活動、企業網站建設等多種方式來對職工進行安全教育,極力宣傳安全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并為職工建立安全的工作環境,以此充分發揮安全文化的滲透作用,從而使職工由被動地接受安全知識逐漸轉變為主動的投身安全生產工作之中,加強職工的安全防范意識,并使其充分認識到生產與生命之間的正確關系,且這種安全的工作氛圍可以促使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
雖然水泥生產企業的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但各項工作始終離不開專業人才,為此一定要強調人力資源的基礎作用,而安全文化因具備人文內涵也在促進人才培養及團隊建設工作方面也起到了指導作用。企業管理人員應當強化崗位安全培訓,遵循“教化-固化-優化”的原則[2],進而實現對不同層級職工的有效管理,這種培訓工作應當是長期且科學的,除此之外還應當納入更多優秀的社會人才,以此來提高團隊的實操業務水平,學會運用企業安全文化來規范其生產行為,進而實現企業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為此,安全培訓應當盡快納入企業工作之中,盡可能提高職工的職業素養,最大程度糾正其違規行為以確保其生命安全。
水泥生產企業的生產活動應當以國家現行的法律法規為準繩,積極響應國家為促進水泥行業可持續發展而提出的政策,盡快實現管理制度的細化并強化具體的作業要求,明確生產過程中常見的違規行為并適當加大處罰力度,以此來減少不安全行為并盡快避免人員及經濟損失。企業領導層應下達明確的管理決策,而執行層則應當嚴格遵照上級命令以加強安全管理,為職工提供實訓場地并多次開展實踐演練,從而幫助職工逐漸養成良好的安全行為習慣,確保所有的操作均按照標準化流程有序進行,除此之外還可以增加應急演練或崗位技能比武等活動,以此來提高其安全意識以及應急能力,從而盡可能減小安全事故的負面影響。
安全管理機制的建立及完善是安全文化建設工作的重要一環,分析水泥生產企業的生產風險可知,主要來自于人的不安全行為,而物的不安全狀態次之,而人與環境之間又是相互作用的,為此安全風險較為復雜,其不良影響不僅涉及企業發展進程,還會影響職工的人身安全,為此只有在安全工作氛圍之中以及安全管理模式之下才能夠實現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順利進行。新職工在入職后通常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適應崗位工作,而管理機制的完善及實施則可以幫助其快速形成安全作業的習慣[3],各類安全管理的規章制度使得職工的產生工作有章可依,且這一管理機制不光對人力資源進行管理,同時還強調了機械設備的安全養護,從而確保生產工作能夠高效進行,進而實現人力-器械-產品之間的良性循環。
我國科學技術快速發展,在網絡信息時代背景下,水泥生產企業要想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必須以現代化建設為重要支撐,安全文化建設也應當朝著這一方面發展,黨的十七大會議中明確提出現代產業體系的發展應當與信息化相結合,在確保安全生產的前提下提高產品產量以及生產水平。水泥是一種高消耗材料,而水泥生產企業也較為敏感,安全文化建設的對象不僅僅是人,同時還應當考慮到環境因素,其生產過程應當是綠色的,在結合現代信息技術的基礎上實現能源的節約以及對環境的保護,從而有效解決粉塵及噪音等危險因素。
安全文化建設是提升水泥生產企業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前提,同時也是一項惠及全體職工生命安全的核心工作,依據我國出臺的《安全文化建設“十二五”規劃》,各企業積極爭做安全文化陣地并大力發展具有特色的安全文化,希望發揮安全文化的滲透作用并完善安全管理體系來凸顯“安全第一”的生產原則,幫助員工提高安全防范意識并規范其安全生產行為,不斷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并聯合獎懲機制,從而在出現安全問題時能夠及時溯源并予以正確應對。安全文化建設是一項漫長且艱巨的任務,管理人員應當起到帶頭作用,盡快轉變思維方式并采用現代化管理方式,將安全培訓納入企業工作之中以建設一支高素質團隊,以此充分發揮安全文化的正向作用并實現水泥生產企業在新時代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