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強
(遼寧省盤錦市雙臺子區實驗小學,遼寧 盤錦 124000)
本文針對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學的重要意義,及對當前小學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對如何推進德育教學在小學體育課堂中的深入提出了可行策略。以期為當前小學體育教學質量進一步強化提供參考。
在新課改背景下,體育學科的學科地位不斷提升。將德育教育融入小學體育教學中有助于學生增進對各種體育項目內涵背景的深入了解,田徑、籃球、足球、乒乓球、健美操等小學體育課堂中頻繁出現的體育教學項目均具有悠久的發展歷程與豐富的項目內涵,在體育運動的誕生發展的歷史軌跡中,其精神文化內涵不斷豐富,衍生出兼具獨特性與藝術性的人文素養。例如,合作精神是便是體育精神文化的一部分,在當前的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應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增強對團隊合作意識培養在體育教學中的重要性,將合作意識培養與運動技能教學有機結合,從而激發學生的運動熱情,提高學生對與運動項目的拓展了解,養成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磨礪鑒定的意志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1]。
體育運動具有綜合具體的教育意義。體育運動過程不僅有助于學生體育技術的培養,更有利于學生的思維拓展、合作意識、協作能力等能力的培育。在當前的小學體育教學中結合德育教學對與建構小學高效體育教學課的建設有良好的助益效果。首先,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學,可以有效培養學生協作意識、思考能力、溝通能力等綜合體育素養,有利于在團隊訓練中激發學生對于體育的熱愛,培養對于體育鍛煉的興趣,幫助在體育運動活動中增強身體素質,緩解學習壓力。學生在體育運動中也能體會團隊合作的重要意義,培養迎難而上的勇氣與永不言敗的韌勁,有利于學生品德修養的加強,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發展。其次,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架起學生與學生溝通合作的橋梁,有利于學生在體育項目切磋交流過程中增強對體育運動的全面認識,使學生對體育運動的魅力與快樂有更加豐富的感觸,有利于培養學生對體育運動持久的濃厚興趣,促進學生養成終生鍛煉意識。
在體育中滲透德育教學,有利于調動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自主性,有利于學生自發組織體育興趣小組、體育社團等。教師可以通過優化體育教學模式,創新體育比賽形式等加強學生合作精神、共贏精神等體育精神與互助、堅持等優良美德的培養,通過這個過程不僅可以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促進了學生體育應用技能的進步,還可以讓學生在體育項目團隊戰術制定的過程中培養思維發散能力,感受團隊攜手并進、同舟共濟的力量。此外,將德育教學融入小學體育教學有助于豐富小學體育教學的教學內容設置,增強體育教學的實效性與多樣性,構建多元的體育教學課堂,符合新課標對于體育教學的目標要求,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五育并舉一直是素質教育的重點內容之一,但在當前的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無法充分認識德育教育對學生體育技能發展與體育綜合素養培育的重要意義,導致德育教育在當前小學體育課堂中的滲透率較低,無法實現體育課堂對學生體育精神與道德品質的培養的重要教學目標。此外,體育運動的場地及硬件設施是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重要物質條件。體育相關教材便是為人師者手中的利器。小學體育相關教材缺乏、配套硬件設施建設不完善、建設資金匱乏、運動場地狹小在一定程度上阻遏了小學體育教學工作的開展,調查表明,在影響當前學生體育活動質量的七大因素中體育活動經費投入不足、體育活動場地太小、缺乏體育活動器材、缺乏體育教材等四項已成為其重要因素。
當前小學體育教師團隊教學能力良莠不齊,部分體育教師雖掌握豐富的體育理論知識卻缺乏實際教學經驗,無法為學生組織規劃高效的體育活動形式。在體育教學活動內容設計形式上相對單一,且大部分運動負荷偏低,沒有注重對學生體育習慣與體育態度的培養,身體各部位的均衡發展受到一定的限制,使得體育運動的效率大幅度降低。小學體育教學模式單一固化,缺乏創新性,會降低學生參與體育訓練的興趣。隨著時代發展與科技進步,原有的體育教學方法已不能滿足時代對于學生體能素質的要求,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者應緊跟時代步伐,將多媒體信息技術等多元知識傳播方式融入體育課堂教學中,不斷滲透德育教學在體育課堂中的滲透,及時更新課堂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對于體育課堂的參與熱情,避免學生因為對于體育課的積極性不高產生逃課、偷懶等現象,在創新小學的體育課堂設計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道德品質,促進學生德育發展[2]。
教師作為在校園生活中與學生接觸最多的人,本身就是豐富的教學資源,教師要與時俱進轉變教學觀念,摒棄以往單純傳輸理論知識,鍛煉學生體育技能的傳統教育方式不斷提高專業能力,增強德育教育在課堂教學中重要性的認識,增加德育教學內容在體育教學內容中的占比。此外,和諧的師生關系是體育教學工作正常開展的前提,教師應增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加強師生情感聯結,在校園生活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理解與愛護,從而讓學生帶著對于教師的信任與喜歡更加融入體育課堂教學中去。在師生具有良好的情感基礎的前提下,教師可以在與學生的交流溝通中引出體育項目發展歷程中的故事、體育名人事跡的相關話題,在與學生的日常交往中架起德育教學與體育實踐教學之間的橋梁,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優良道德品質的養成。
體育教學具有廣泛性、自由性、高思想性等特征,教師應針對各體育項目不同的運動特征,挖掘其不同體育精神內涵,從而更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展開思想品德教學。例如,田徑運動雖然枯燥,但堅持訓練可以提高學生的耐力,培養學生堅忍不拔的品質。健美操運動可以讓學生在訓練中獲得身體素質的增強與道德情操的陶冶,學生的團隊意識與靈活思維在健美操訓練過程中都得到了有效提高。球類運動多為團體運動,在進行球類運動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3]。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視頻微課等網絡教學資源,多媒體技術等嶄新知識傳播方式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性逐漸增強。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者在體育課堂教學設計中可以引入體育項目發展歷程的視頻,體育名人的成長歷程等相關德育主題視頻,讓學生在對體育項目的深入了解中強化體育精神的培養,在對體育界名人的成長軌跡的感悟中增強自身思想品德建設。此外,精彩的體育競賽視頻可以有效調動學生課堂積極性,對學生體育興趣的激發、體育習慣的養成具有良好的推進作用,是增強體育教學課堂效果的有力資源。
綜上,“五育并舉”理念的形成,是基于對人們對于祖國未來棟梁能夠全面發展的期待,體育作為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對學生快樂學習,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者應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學,推動小學體育教學的轉型發展,切實搭建高效體育教學課堂,為小學體育教育事業注入新的活力。通過多元化教學實踐,幫助小學學生全面增強身體素質,激發學生體育潛能,以充分彰顯體育教學對小學教學的積極影響,更好地滿足小學體育教學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