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
(煙臺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山東 煙臺 264010)
近些年來,幼兒園虐童事件頻發:2011 年,山東濟南某幼兒園,某某老師要求孩子們做金雞獨立、下跪、雙手抱頭蹲下等動作;2012 年,浙江溫嶺某幼兒園某某老師提男童雙耳,向上提起使男童懸空;2014 年,山東聊城某幼兒園,某某老師用拖鞋扇幼童耳光;2015 年,山西長治某幼兒園,某某老師在操場上對20 個孩子輪番踢屁股;2017 年,北京某幼兒園,某某老師給孩子喂藥片、用縫衣針扎兒童等等事件。這一樁樁一件件讓我們觸目驚心,我們不禁要問:是什么使這些幼兒教師成了孩子們懼怕的惡魔?作為一名幼兒教師,關愛幼兒是她們的天職,她們緣何會把關愛變成了虐待?這些事件無疑暴露出這些老師素質低下、師德缺失問題。
2019 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全國共有幼兒園26.67 萬所,在園幼兒4656.42 萬人,專任教師258.14 萬人。幾年來,幼兒園的規模在逐步擴大,在園幼兒也在增多,而在崗教師的數量顯得不足,學前教育專業的畢業生也是供不應求。有些幼兒園為了滿足辦學需要,在招聘教師時降低門檻。
虐童事件已經不是個案,是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只是在程度上有所不同。3—6 歲的兒童活潑好動,自制力差,會不聽話,面對這樣的孩子,有的幼兒教師也會給以小小的懲戒。作為幼兒教師的這種行為,很多教育管理部門和幼兒園的管理者是知曉的,但沒有帶來大的不良影響也就聽之任之。正是她們的這種默認行為,導致了這種現象普遍存在。而有些老師和家長也認為孩子淘氣不聽話,老師懲罰一下也是應該的,這也是這種現象存在的又一原因。
《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中從專業理念與師德、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三個方面指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養。其中專業理念和師德是基本素養的核心組成部分,它從職業理解與認識、對幼兒的態度與行為、幼兒保育和教育的態度與行為和個人修養與行為四個方面對幼兒教師提出了20 條要求,這些要求無不貫穿“幼兒為本”、“師德為先”的理念,旨在造就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專業精神的合格教師。
學前教育階段是幼兒成長的初始階段,幼兒教師是幼兒學前教育階段的啟蒙老師,對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幼兒具有較強的模仿性,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是幼兒模仿的對象。師德缺失的行為舉止會對孩子性格形成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產生負面影響,不利于幼兒健康人格的塑造。師德缺失的教師對幼兒體罰、虐打等不但會傷害幼兒的身體,也會傷害幼兒幼小的心靈,甚至使幼兒患上某種心理疾病,嚴重影響幼兒的健康成長。
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紐斯說過:“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育家加里寧曾贊譽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擔負著教書育人的使命,擔負著為社會培養合格乃至優秀人才的重擔。基于教師職業的特殊性,社會各界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做“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楷模,不但要有較高的學識,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職業精神。但是,現實中一部分教師師德的缺失,不但違反了《教育法》《教師法》,也違背了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更損害了教師在社會公眾中的形象,使社會對教師有所不滿,缺乏了原有的尊重與愛戴。
學前教育是人生第一個教育階段,它關乎孩子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孩子的未來就是國家的未來。因而,幼教機構在招聘時要嚴格把關,要把那些學歷水平高、專業素質強、責任意識強且具有教師資格證的高素質人員引入到幼兒教師隊伍中來,對不符合要求的人員堅決不予錄用。
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來抓。首先組織教師學習師德規范的相關文件,強化依法執教、以德治教意識,深化思想認識,提高師德素養。其次,開展豐富多彩的師德教育教學活動,形成弘揚高尚師德、以德育人的新風尚。再次,建立行之有效的師德考核制度。將師德考核納入教師日常考核之中,使師德考核成為教師考核評優、職稱評定、晉升晉級的主要參量。
有些教師之所以在從教過程中師德缺失,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缺乏職業認同。職業認同會決定工作態度,進而影響工作效果。一些教師認為幼兒教師社會地位低,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和認可,工作繁瑣又枯燥,長此以往產生職業倦怠,對孩子缺乏了愛心和耐心,虐童事件就此發生。所以,幼兒教師要真正地了解幼兒,要真正地懂得幼教工作的重要性,提升職業的崇高感和使命感,在關愛中幫助幼兒健康成長,在工作中獲得成就感和幸福感,從而提高職業認同感。
幼兒教師承載著培養國家未來接班人的歷史重任,幼兒教師師德的好壞直接關系著幼兒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因而,相關教育部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強師德培訓即管理,幼兒教師也從自身內在出發,爭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