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雯雯
(南陽農業職業學院,河南 南陽 473000)
前言:現階段,人們對于文化和藝術產業的需求越來越強烈,高校藝術類專業的學生也逐漸增多。然而受到全球經濟發展的影響,當前大學生的就業形勢面臨較為嚴重的困境。另外,雖然國家逐漸重視文化產業發展,但在當前的高校藝術類專業課程教學中,出現了一些專業的學生在知識掌握情況中難以符合社會對于專業人才的需求問題,例如高校音樂表演專業,若繼續沿用傳統課程教學模式,則使得大學生就業困境更加嚴峻,因此需要高校努力探索符合社會要求的課程體系,并結合專業課程的教學特點,制定出全新的教學模式。高校音樂表演專業中開設藝術管理課程的目的是為了滿足社會對于音樂表演專業學生的用人需求而開設專業課程,是為了音樂表演專業學生能夠學習到更加系統全面的知識體系,繼而可以在社會中占據一席之地,所以需要高校相關教師深入研究符合音樂表演專業特點的藝術管理課程教學模式,為培養出綜合知識水平較高的音樂表演專業人才而貢獻力量。
在當下社會發展形勢背景下,國家對于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給予了積極的關注和重視,而高等院校也加大了對于藝術專業教學工作的重視力度。而所謂高校音樂表演專業藝術管理,是以藝術學科作為基礎,將管理與藝術有機融合,以此逐漸形成的關于藝術、經濟、營銷等課程內容的新興專業,主要研究方向是音樂藝術、策劃、營銷、傳播等方面,而這順應了社會發展的趨勢,迎合了時代發展的需求。對于此,高等院校音樂表演專業藝術管理需要完善藝術與市場之間的關系,在確保市場發展的基礎上將音樂表演專業藝術價值發揮到最大化。在當下社會形勢下,音樂表演專業行業領域的發展在與時俱進,因此綜合高校音樂表演專業藝術管理課程的開設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符合教育教學工作要求的重要體現[1]。
為了為國家和社會培養更多高水平高素質的音樂專業人才,那么需要高等院校大力開展并落實藝術管理培育工作。而一些音樂學院能夠積極借鑒國外較為成熟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模式,深入探索與藝術管理相關的工作,但是這一門課程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方式方法存在爭議[2]。導致爭議出現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藝術管理專業是一門新興的專業,起步較晚,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還不夠成熟,而未來的發展將是一個長久的過程,還需要經歷漫長的時間,難以在較短時間內取得良好的成就。但是由于教學模式和教學方式存在爭議,反而促進了高等院校教學模式存在各種差異。一些教師會認為音樂表演專業藝術管理是管理行業在音樂方面的一種擴展和延伸,需要將音樂表演專業藝術與管理專業積極結合,而還有一些教師會認為音樂表演專業藝術管理屬于藝術專業的范疇,需要利用管理的理念和方式方法處理藝術方面的問題。由于不同教師有著自己獨特的認識和見解,所以至此我國關于音樂表演專業藝術管理相關的畢業生數量也是較少的。當下音樂藝術行業領域在快速地發展,為了更好地順應社會發展的趨勢,那么需要建立滿足自身特色的教學模式,要能夠根據自身定位落實教學工作。
針對當下一些綜合高等院校而言,雖然教學水平與專業的藝術院校存在一定差距,但是仍然在擴大招生規模,加大招生力度,并且希望用這種方式培養和提升學生黨綜合素質。所以由此可以得知,在綜合高校開展音樂表演專業藝術管理課程,不但可以培養并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并且還可以防止出現師資力量、教學硬件軟件配套等方面的問題,有效地提升了音樂表演專業藝術管理專業的教學效率和質量[3]。
為了提升學生藝術鑒賞能力,一些綜合高校在逐漸開設了一些專業技能課程,包括聲樂、鍵盤等,此外輔助學生掌握專業的彈奏方法技巧,并且學生能夠應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演奏。在具體是教育過程中,由于學生基礎不夠扎實,沒有有效地掌握學習技能,而這最終影響了音樂表演專業藝術管理課程的教學效率和質量。對于此,需要教師以培養并鍛煉學生音樂專業技能作為主要教學目標,進而完成教學工作,那么需要從以下方面進行落實:首先,需要開設關于鍵盤音樂專業知識的教學課程,另外要輔助學生深刻認識鍵盤在音樂學習中的重要作用和價值[4]。在基本理論課程結束以后開設技能培訓課程,在學生能夠掌握基礎知識以后,教師需要依據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以及教學情況開展技能教學訓練,應用這種方式可以逐漸提升學生對于音樂表演專業藝術管理專業知識學習的認識,并且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從而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從而學生的音樂綜合素質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提升了學生音樂核心素養[5]。
針對音樂表演專業藝術管理課程的教學而言,和傳統的音樂專業教學存在一定的差異,這對于教師的教學水平是一種挑戰。在當下教育教學形勢背景下,雖然一些音樂教師大多數是音樂專業畢業的,但是對音樂知識的學習理念以及學習方式都比較傳統。而如果教師依然應用這種方式展開音樂教學工作,那么就會造成學生不能積累良好的學習經驗,并且也不能掌握有效的學習方式方法。針對于此,需要高等院校提升藝術管理教學整體水平,并且加強對于音樂教師的培訓,包括音樂專業知識以及教學方式方法等,并且還可以邀請一些專業人士到學校交流教學經驗和教學方式方法,從而可以有效提高技術管理教學隊伍的整體水平[5]。而應用這種方式,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并且增長學生的學習見識,拓展學生的學習渠道,這為學生以后的學習能夠奠定基礎[6]。
為了確保高校音樂表演專業藝術管理課程可以產生良好的效果,高等院校需要引進先進的藝術管理教學模式,并且要加強實踐教育工作。比如可以在每一個學期內展開實踐項目,可以限定為一個月時間內完成。在此期間,教師與學生以及企業共同落實工作制度,也就是要進入到實際工作崗位中,應用這種方式可以讓企業員工帶領學生參與崗位實際工作、鍛煉工作能力等,向學生傳授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并逐漸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這樣學生就可以親身體會到音樂表演專業藝術管理具體工作內容,并且可以積累工作經驗。除此以外,高等院校還可以邀請一些音樂專家、音樂人等向學生傳授專業知識,可以向學生講述自己成名之路以及一些代表作品,這樣有助于學生更好地認識音樂表演專業以及音樂表演行業,對于自身以后的發展能夠指明方向,獲得一些參考依據[7]。
培養更多高水平高素質的音樂專業型人才,需要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健全并完善藝術管理融合教學體系,將藝術與管理有機結合豐富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模式[8]。針對于高校音樂表演專業藝術管理課程而言,不但需要學生掌握聲樂相關的知識,而且還可以展開與藝術管理相關的課程,比如可以開展演出管理、音樂制作等方面教學工作,對于非音樂專業學生,可以根據具體情況讓學生選修課程內容,以此逐漸完善藝術管理融合教學體系和教學模式[9]。
結語:綜上所述,綜合高校音樂表演專業藝術管理課程教學工作的開展,是順應社會發展形勢的必然需求,也是音樂專業不斷發展的一種擴展延伸。雖然音樂表演專業藝術管理是一門新興的學科,但是在具體的教學中仍然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和社會價值,需要積極探索并深入發掘。這就需要明確認識到當下綜合高校音樂表演專業藝術管理課程開設的重要意義,并且明確當下高校音樂專業藝術管理課程教學現狀問題,以此應用有效的教學措施,那么需要鍛煉學生音樂專業技能、提升藝術管理教學整體水平、引進先進藝術管理教學模式、完善藝術管理融合教學體系,從而有助于教學模式不斷地完善和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