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少忠
(河北 石家莊 050000)
所謂的生態建筑,一般來說就是在建筑住宅的設計中將人類、自然生態環境、建筑住宅這三者進行相互協調,以尊重當地自然生態環境為基礎和前提,遵循工程建筑的建筑原則,并通過科學的先進科學技術手段去完成生態建筑工程。這種現代生態建筑逐步成為當下建筑工程的核心內容,其目的就在于人類住宅與自然生態的完美和諧,并且在最大程度上達到人們對居住環境舒適度的需求。
生態建筑就是將建筑看成一個生態系統,本質就是能將數量巨大的人口整合居住在一個超級建筑中,通過組織(設計)建筑內外空間中的各種生態因素,使物質、能源在建筑生態系統內部有秩序地循環轉換,獲得一種高效、低耗、無廢、無污、生態平衡的建筑環境生態建筑所包含的生態觀,有機結合觀,地域與本土觀,回歸自然觀等等,都是可持續發展建筑的理論建構部分,也是環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生態建筑其實也是綠色建筑,生態技術手段也屬于綠色技術的范疇。
生態環境建設,是我國提出的,旨在保護和建設好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決策。主要通過開展植樹種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荒漠化,建設生態農業等方式,建設祖國秀美山川。在把“生態建筑觀”應用于實際的城市生態基建過程中,應該遵循以下原則:首先是保護環境原則,尊重自然和保護自然是我們一直以來的口號和觀念,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很多建筑企業為了自身的經濟效益,“說一套,做一套”的行為屢見不鮮。在進行生態建筑觀的應用發展過程中我們應該切實保護生態環境,樹立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理念,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要降低在建設施工過程中給周圍自然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其次是節約資源的原則,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很多利用的資源和能源是不可再生的,因此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要通過優化前期設計和后期施工技術等方法來提高在實際的建設過程中對能源的利用率。最后是審美原則,在進行生態建筑的建設過程中要做到與時俱進,在建筑設計的過程中要對現階段的相關文化內涵和人們的審美意識進行調查,從而為創造自然親切、舒適豐富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態建筑提供人民群眾的看法。
現存在的給予生態原理的生態建筑,在進行規劃建設以及管理的過程中都貫徹了生態建筑觀理念,對促進當地經濟和人文的和諧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生態建筑與傳統建筑相比較,一般會由內到外各類物質形態進行設計,使得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各類能源都可以被充分利用,從未通過對各個能源的合理利用建設出具有能耗低和污染小特點的生態建筑環境體系。與傳統以美觀或者使用為主的建筑觀念相比較,生態建筑觀具有以下優點:
在實際的設計實踐過程中,應該根據實際的使用需求和實際的建筑環境在建筑設計過程中滲透生態建筑觀,在實際的設計過程中要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不可在設計過程中盲目追求美觀。在生態建筑的設計過程中要遵循可持續發展戰略,關心使用需求的同時要注重良好自然環境的構造。在實際的建設過程中以最小的環境損失來最大限度上滿足人們的發展需求。除此之外,在進行生態建筑的設計過程中要對傳統建筑觀繼承與發展的問題進行強調,面對傳統的建筑觀念不能全部采用也不能一概不用,在設計的過程中對于傳統的建筑觀要遵循“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原則。
與城市普通民建建筑相比較,生態建筑的外觀具有強烈的地域性特點,因為生態建筑在設計的過程中要對設計地區的氣候、地理位置等數據進行全面考慮,在進行建筑設計的過程中會對當地的地理資源和人文資源進行深度挖掘。這樣的設計前期考察主要是因為生態建筑在使用過程中為了降低對自然環境的污染,都會根據當地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進行優化設計,以此來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除此之外在進行生態建筑的設計過程中會對當地的人文環境進行深度挖掘,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增強建筑實用性的同時可以體現建筑的地域性。
在實際的推進過程中給予生態建筑觀理念的建筑設計,在促進經濟、社會和生態有機統一的同時對推動生態建筑發展有積極性作用。在實際的建筑過程中,傳統建筑在實際的建筑過程中和使用過程中對能源的消耗較大,經過階段性的數據統計可知,在實際的建設過程中建筑行業產生的能源消耗占據整體能源消耗的50%。在實際的建造過程中,不僅會給土地、環境、空氣等自然環境造成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而且會激化人與自然的矛盾。在建筑過程中合理地利用生態建筑觀在提升建筑設計水平的同時可以有效減少能源消耗。隨著時代經濟的飛速發展和人們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在解決溫飽的同時對于現階段的各種環境問題抱有較大的關注度,生態建筑觀念中的環保理念和節能理念在保障經濟發展需求的同時可以促進對環境的保護。在實際的建筑實踐過程中合理的應用生態建筑觀不僅可以減少污染實現環保目的,而且在保護環境的同時還可以給人類營造良好的生存環境,在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同時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在進行建筑結構體系的設計過程中,對生態建筑觀進行合理的應用不僅能夠有效地提升在實際的建筑過程中各個能源的應用效率,而且對加快能量的流動效率有積極性作用,滿足現階段“綠色建筑”的理念。建筑設計工作人員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應該在設計之前對相關的基礎數據進行了解、分析和核對,在幫助自己深刻了解當地的實際情況的同時,進行設計基礎數據對提升自身設計和當地的生態建筑的使用需求有積極性作用。在實際的設計過程中,生態建筑的各項室外環境要對室內環境起到調節和裝飾的作用,設計人員可以在建筑外墻進行設計,在提升建筑內外交流溝通的同時提升生態建筑的裝飾作用?,F階段的高層生態建筑設計中,有部分設計人員將建筑表皮設計為雙層結構,然后使用雙層玻璃或者隔熱層來進行隔熱保溫,在增加建筑表皮利用率的同時可以提升居民的居住體驗。
在實際的建筑設計中合理的引用生態建筑設計在達到建筑設計符合生態設計的同時對提升建筑空間組合的設計效果有積極性作用。在實際的設計過程中很多設計師會使用生態建筑的設計來將建筑內部進行科學分區,滿足建筑節能要求的同時提升了居民的居住舒適度?,F在城市基建建筑的設計因為實際使用需求的差異,在設計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差異,設計師在做好空間內部設計的同時要對建筑內部進行合理分區設計。在進行分區設計的過程中,建筑設計師要對以下三點進行重視:首先是要對建筑內各個區域的功能進行了解,然后根據建筑的內外環境進行科學劃分;其次在設計的過程中要對客戶的實際需求進行征詢,保證節能環保的同時也要符合經濟實惠的理念;最后在實際設計過程中要加大對各項綠色能源的使用效率,通過優化建筑設計的來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
生態建筑觀在現階段的建筑設計中被廣泛應用,是因為其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不僅能夠幫助人們更好地了解建筑工程的特點,還能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對提升使用者的生活質量有積極性作用。在運用生態建筑節能技術時,設計人員要遵守循環再生原則,對各項建筑能源進行再次利用,并減少廢棄物的出現。在高層建筑設計過程當中,設計人員要結合外界環境特點,最大限度地利用外界自然資源,保證該地區的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另外,在對建筑進行采光設計時,設計人員要結合外界陽光照射情況,盡量減少燈光的使用率,真正實現節能目標。生態節能技術在滿足人們生活需求的同時可以節約能源,因此在實際的設計過程中建筑設計師一般會對生態建筑進行節能設計,在實際的設計過程中會對周圍的各項環境進行充分利用,對于風能、太陽能等自然能源也會進行合理利用。
個性化設計是生態建筑設計的重要內容,也是體現出建筑設計獨特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要掌握好設計尺度,結合當地的地形地貌,更好地突出建筑物的獨特性,既要保證建筑物和當地環境的協調性,也要在當地環境中突出建筑物的獨特性。比如,在進行南方建筑物設計的時候,可以采用架空干欄式的房屋設計,因為南方雨水較多,空氣比較潮濕,使用該種設計方式,不僅可以保證空氣流通,也能體現出建筑物的個性,更好地展現出當地的特色,實現個性化設計。
建筑的主要目的是為人服務,因此在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建筑設計上必須要注重以人為本,確保人可以健康生活。相關設計人員在綠色建筑設計中,需要從建筑室內設計入手,通過多種設計保障建筑內部通風、保暖的質量高,確保生活在其中民眾的生活品質。相關設計人員在建筑設計上,要從人實際需求出發,因地制宜進行室內布局與設計,避免一味追求外形美觀忽視建筑實際的實用性。在設計中要從建筑的通風、采光、被動式制冷、被動式集熱等方面考慮,結合建筑所處的地理環境,站在全局角度進行建筑設計,滿足人們的需求,確保建筑品質。
綠色生態建筑在設計上要充分體現出品質與未來,相關設計人員要確保建筑物不僅當前適用,在未來建筑使用期限內也要盡可能適用,全面提升建筑品質,將舒適、健康、高效滲透到建筑之中。首先,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優化建筑設計。相關設計人員可以充分應用現代化信息技術,針對建筑的近期規劃與未來規劃進行分析,充分結合現在與未來需求對建筑進行設計,為未來建筑的擴建與建造預留足夠空間,確保建筑的可持續發展。其次,充分優化建筑各系統設計。在建筑設計中要充分優化能源系統、水熱系統、聲光系統等設計,打造舒適、健康、安全的環境,提升建筑品質。
結語:總而言之,在上文中不但對生態建筑設計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要點進行了詳盡的分析研究,而且在實際的應用環節中對建筑結構體系實施了合理的生態化設計,在提升空間組合設計水平的基礎之上令生態節能技術成為提升建筑工程整體施工質量的重要保障。對此,設計人員在實施建筑設計的工作環節中就應該始終滲透生態建筑設計理念,從而確保生態建筑設計理念在城市基建中得到良好且廣泛的應用,促進城市基建多元化發展的同時實現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