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月惠
(河北省滄州市黃驊市常郭鎮趙子札學校,河北 滄州 061100)
在小學階段,數學學科教學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這一階段的數學基礎如果打不好,將會對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帶來不良的影響,針對這一問題,很多小學數學教師都在探究更為有效的教學策略,這其中,開展小學數學趣味化教學,可以提升小學生對于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更為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科學習,對于數學學科教學具有較強的推動性作用,也成為廣大小學數學教師所探究的一個重要話題。在開展趣味化教學的過程中,數學教師要注意兩個方面的問題,其一,是要把握趣味化教學的教學目的,對于數學學科來說,開展趣味化教學,是為了將抽象的教學內容形象化,降低小學生對于數學學科的難度認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其二,是要把握趣味性教學的度,趣味化教學并不是單純帶著學生玩耍,更重要的是通過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真正融入到教學過程當中。對此,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詳細論述: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學科教學過程中,這句話實際上是在告訴老師,要創設課堂教學的有效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開展良好的課堂導學,使一堂課有一個好的開始,就像是使一部劇作有一個好的序曲一樣。小學數學學科同樣是這樣,在數學學科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趣味化的教學方法,或者是趣味化的教學活動,作為一堂課的導入,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心理特點,利用趣味化的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對于課堂教學的參與熱情,點燃學生的求知欲,帶領學生以更為積極主動的狀態投入到課堂教學活動當中。在這種狀態下,學生的注意力會更為集中,他們的思維也更容易受到啟發,在接下來的教學活動中,也會有更為良好的學習狀態。比如,在講“摸球游戲”這一內容時,我首先問學生是否買過彩票?是否想獲大獎?課堂氣氛一下活躍起來。甚至學生問我想不想中大獎。我明確地告訴學生:“想!”緊接著我又問學生:”你們能告訴我,我獲獎的機會有多大嗎?我能獲得500 萬的大獎嗎?”學生的答案五花八門、各有不同,討論爭執進入白熾化狀態,在這種情景下,我告訴學生要想知道答案,認真學習今天的內容。
數學教學內容的一大特點,就是既具有形象性,又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是對于形象性的內容更容易理解,而對于抽象性的教學內容,他們的理解能力往往不足。為了彌補小學生的這一認知缺陷,教師需要在教學內容當中注入更多形象化的元素,借此來打開學生的思維,加強學生對相關內容的了解。在這方面,創設趣味化的教學情境,利用故事來引導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可以作為一個有效的教學嘗試。在進行故事的構建時,教師要注意體現故事的生動性以及趣味性特點,并保證故事內容與教學內容最大限度的契合,這樣一來,學生在聽故事的同時,實際上已經開始學習相關的教學內容了,不僅如此,故事的趣味性,可以更好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保證學生對相關學習內容的學習興趣。以“乘法運算”為例,教師可以創造一個故事,如“有一天,小猴子的媽媽將樹上摘下來的桃子分成了六組,放到了桌子上面,想讓小猴子算一下一共有多少個桃子,但是,面對這么多粉嫩嫩的桃子,小猴子完全沒有計算的心思,急得抓耳撓腮。于是小猴子想向大家請教,有沒有哪位同學愿意幫小猴子算一算呢?”學生們在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情境下,也就更有興趣去學習數學課程。創造故事情境可以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數學教學內容還具有較強的思維性和邏輯性,在小學階段,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發展學生形成較強的數學思維能力,加強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感悟。就是這個問題,教師要善于通過各種教學策略,不斷發展學生具備知識遷移的能力,保證學生能夠結合相關教學內容,不斷深化自己的領和理解,將所學到的知識進行有效的內化。而要達到這一目的,開展生活化的數學教學,無疑是一條重要的教學途徑。不僅如此,數學學科教學生活化,也是當前階段新課程改革發展的一個重要體現,歸根結底,數學學習的目的在于應用,引導學生將數學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既是有效的學習方式,也體現了數學學科的價值所在。因此,小學數學趣味化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數學知識與生活情境進行有效的融合,在提高教學內容趣味性的同時,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在講解“年、月、日”時,老師問下,生活中有沒有什么日子是你難以忘掉的呢?能不能告訴老師呢?”學生進行自由發言,有的說是自己生日,有的說是媽媽生日,有的則提到其他日子。我說道:“同學們,大家剛才的發言是在說明一件事情,這件事情總要有哪一年、哪一月和哪一日。其實年月日和時分秒一樣,都是表示時間的單位,我們今天就來研究年月日。”通過生活化的問題,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體會到數學源于生活而應用于生活,從而順利引入年月日的相關知識學習中。
在所有的學科教學過程中,有一個重要的教學輔助方式,被很多學科教師當作法寶來利用,這就是信息技術功能。現代信息技術功能的不斷發展,催生了新的教學方式,也帶動了學習方法的轉變,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借助于信息技術的各項功能,我們的學科教學可以以更為多元化,更為形象生動的方式展現在學生的面前,而這一點,恰恰成為趣味化教學的一個重要契機。在當前階段,學科教師所采用最多的信息技術教學手段,無疑應當是多媒體教學,在很多情況下,通過多媒體開展數學教學,可以抵消數學學科內容的枯燥與單調性,使其變得更為生動有趣,不僅如此,由于多媒體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活動,因此,教師在應用多媒體開展教學時,可以使學生的,大腦、眼、口、手等多個器官共同發揮作用,而這一過程中,課堂教學的效果也會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如在學習《認識鐘表》一課時,我利用多媒體制作了一個動態的鐘面,讓學生仔細觀察,時針走一格分針走一圈,一小時就是六十分鐘;時針指著幾就是幾點,分針指著小格,走了幾小格就是幾分。通過這一動態演示,使學生不知不覺地認識了鐘表,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爭強好勝是很多小學生的重要特點,而在學科教學中,教師恰恰可以利用小學生的這一特點,采用具有競爭性的教學策略,開展趣味化教學。數學知識需要得到反復的印證和練習,才能不斷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了解,鞏固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學習效果,而單純的知識性練習,基本上都是數學題目的累計,和計算的重復,這種形式的練習單調乏味,很難激發小學生的學習熱情,長此以往,甚至于會導致學生對于數學學科產生厭倦之情。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在日常的數學教學過程中開展數學競賽,以競賽的形式,來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競爭意識,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帶領學生去進行卓有成效的知識練習,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思維的碰撞,從而不斷提升和發展學生的學習效果。例如:在前面提到的小學數學“有余數的除法”的教學中,教師在對知識點進行講解之后,肯定要為學生們布置課堂練習的作業,那么教師就可以以此作為課堂競賽的方式。比如:教師可以在黑板上或者多媒體上展示幾個數學練習題,給學生們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們開始練習,并看一看哪名學生能夠又快又準確地做完練習題。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提升了學生們的學習水平。
數學作業,是數學學科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有效的作業布置,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鞏固學習成果,還可以逐漸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習慣,糾正他們在數學學習過程當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小學數學教師在布置作業的過程中,同樣可以體現趣味性。無疑,傳統的作業布置形式和內容,只注重于對學生進行知識的鞏固和強化,學生在完成這種作業時,其學習態度是被動的,學習興趣也無法得到有效保障,因此,教師需要通過有效的作業設計,增強數學作業的趣味性,使學生在主動探究和學習的過程中,培養習慣,發展能力。而在很多時候,趣味性的得來,與學生活動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數學作業布置的一個重要思路,就是使學生動起來。這樣結合作業,引導學生開展數學實踐,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會更加高漲。比如在進行了圖形的簡單認識教學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自己的家中或者在附近的小區找一找自己身邊的三角形,正方形等一系列形狀,可以讓家長用手機拍下來,再進行打印,學生把打印的成果帶到課堂上來,同學們之間可以進行相互討論,教師要可以對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進行指導。
總而言之,教師通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構建趣味化的教學框架,結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學習特點,從多個方面著手,體現學科教學內容的趣味性,使課堂教學帶有趣味化的色彩,將這種教學策略與趣味化相融合,可以使我們的小學數學教學更富有學科魅力,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參與學習,主動探究學習內容的積極性,使課堂教學效果得到更為有效的保障,對此,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我們的實踐和探究,會一直持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