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天津 300350)
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黨史學習教育,注重用黨的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確方向。在全黨范圍內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之際,立足黨的百年歷史新起點、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為動員全黨全國滿懷信心投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作出的重大決策[1]。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黨史學習教育為什么、學什么、要達到什么目的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為向全黨發出了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的動員令,為開展好黨史學習教育指明了正確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巡察作為打通全面從嚴治黨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手段,如何把黨史學習教育融入巡察工作全過程,結合巡察系統黨支部建設和巡察干部群體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成為巡察系統黨建工作的新課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巡視巡察工作,習總書記率先垂范,親自研究部署,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不斷引領推動巡視巡察理論、實踐和制度創新。黨的十九大對巡視巡察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明確部署建立巡視巡察上下聯動監督網。新修改的黨章在“黨的組織制度”中專列一條對巡視巡察作出規定,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巡視巡察工作的重視。打鐵必須自身硬,在巡察干部隊伍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對切實開展好巡察這一戰略性、權威性、重要性工作具有不容忽視的意義。通過黨史學習教育,巡察干部充分把握中國共產黨發展過程中的歷史邏輯,更加堅守革命初心,不斷增強工作動力。
(一)深入了解黨的發展歷程,有利于把握歷史發展邏輯?!耙话倌昵埃袊伯a黨的先驅們創建了中國共產黨,形成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盵2]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創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宏的史詩。中國共產黨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構建起精神譜系,錘煉出政治品格,創造出輝煌成就。在巡察系統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有利于巡察干部從黨的精神譜系和輝煌成就中深刻領悟出為什么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弄清楚其中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江河萬里總有源,樹高千尺也有根。習近平總書記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是黨和人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源于深厚的歷史淵源和現實基礎,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來源于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一體化推進,各要素的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二)深入領會黨的革命勇氣,有利于堅守自我革命初心。“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國共產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盵4]回顧百年黨史,中國共產黨因初心而生、為使命而行。在這段奮斗歷程中,始終靠的是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和百折不撓、永不懈怠的青春活力。為了永葆這些特質,中國共產黨不斷進行著自我革命,使勇于自我革命成為了中國共產黨最鮮明的品格和最大的優勢。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刀刃向內的勇氣向黨內頑瘴痼疾開刀,以雷霆萬鈞之勢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以釘釘子精神把管黨治黨要求落實落細,開啟了自我革命新征程,開創了自我革命新境界。新時代巡察干部需要親歷并在全面從嚴治黨這一自我革命的新征程中貢獻智慧和力量。在巡察系統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有利于巡察干部站在百年征程新起點上,深入認識黨的自我革命歷程,重新感悟黨的自我革命勇氣,立足職能職責,更好地堅守初心使命,不斷提升自身思想理論水平和務實工作作風,充分發揮好巡察工作發現問題、形成震懾、推動改革、促進發展作用。
(三)深入感悟黨的奮斗歷程,有利于汲取巡察工作動力。“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盵5]中國人民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1921 年,中國共產黨為這一夢想而生,并一直將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定為義務反顧的歷史責任,帶領著中國人民完成一系列改革和建設的偉大壯舉。在巡察系統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有利于巡察干部從黨百年奮斗中感悟信仰的力量,始終保持頑強意志,勇敢戰勝各種重大困難和嚴峻挑戰;有利于巡察干部在國家需要與人民需要之間找到接榫點,從黨的發展歷程尋繹政治智慧、增強執政本領,從氣象萬千的百年黨史中把握歷史規律[6];有利于巡察干部從黨百年歷程中汲取巡察工作力量,牢記初心使命、增強必勝信心,做到始終忠于黨、忠于黨的事業,做到鐵心跟黨走,勇于擔當、積極作為,努力創造屬于巡察干部無愧新時代的歷史功績。
(一)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缺乏統籌,缺乏系統性教育體系。為便于開展工作和日常管理,巡察辦、巡察組分別設立黨支部,每輪巡察任務量不同,巡察組數量不同,支部數量和組織架構隨之相應發生變化。巡察系統各支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缺乏統籌、各自為“學”,導致系統性學深悟透力度不足,對如何從黨史中汲取正反兩方面經驗,尤其是從全面從嚴治黨的歷史看待加強新時代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的重要性的認識還不深入,在不斷增強“四個意識”,主動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方面缺乏深度、系統的思考。具體表現為,集體學習淺嘗輒止,學習記錄零散無序,學習內容“缺斤少兩”,交流研討質量不高。
(二)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形式固化,缺乏創新性、實效性落實舉措。用新發展理念指導支部建設意識不強,特別是缺乏創新精神,對用新形式、新舉措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重視不夠,學習形式固化、學習方式老套、學習氛圍僵化,導致黨史學習教育活動在巡察系統黨組織內缺乏經久不息的生命力,和對巡察干部的吸引力,實際效果不明顯。具體表現為,巡察系統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思路仍僅停留在“三會一課”、主題黨日、集體學習、交流研討等傳統組織生活形式,應用新媒體教育技術、沉浸式教學方式等創造性、實效性落實舉措較少,學習成效浮于表面,沒有真正做到入腦入心。
(三)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學用脫節,缺乏與巡察工作實際結合。巡察工作具有獨立性、階段性等特殊特點,在巡察開展階段通常需要駐點在外、集中辦公,且短時間內工作量巨大,與所屬上級黨組織有空間上的距離,與上級黨組織布置的相關任務有時間上的隔閡。開展過程中,缺乏對巡察實際工作狀態和存在困難的考慮,與巡察特點結合方面存在差距。具體表現為,黨史學習教育工作要求傳達通道不順暢,學習任務與巡察工作“兩張皮”,難以形成合力、同向發力,巡察時“擠”時間開展學習,對所學內容也缺乏結合工作實際的深入思考,用黨的歷史經驗指導巡察工作實際學用脫節。
(一)建立教育體系,落實學習舉措。一是統籌謀劃建立教育體系。以上級黨委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相關實施方案為總體工作方案,結合巡察工作特點,制定黨支部學習工作方案,建立“每天開展1 次微學習,抓好常態化學習教育”“每周編閱1 個黨史小故事,用好紅色教育資源”“每月開展1 次集體研討,充分融入組織生活”“每季度參觀1 次紅色教育陣地,開展現場學習教育”“每半年召開1次組織生活會,做好深刻思想洗禮”“七一前后講授1 次專題黨課,扎實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每名黨員為群眾辦1件實事,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理念”的“七個一”黨史學習教育體系,明確重點學習任務、具體舉措和目標成效。二是借鑒經驗落實學習舉措。在有序推進黨史學習教育開展的同時,橫向聯系其他優秀支部,借鑒好經驗好做法:開展高質量的研討交流,推動黨史學習向深處走;著眼抓實基層基礎,將巡察工作與黨建工作緊密結合,將黨史學習教育變成一場場生動的專題黨課、參觀學訪、經典誦讀,讓紅色文化更加入腦入心;充分運用新華社、人民日報、央視新聞、學習強國等媒體推送和黨史學習教育資訊、資料,豐富拓展學習資源和內容。
(二)抓住學習關鍵,推進浸入式體驗。一是抓首課教學。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首月,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精神為主題,以“自主學習+集體學習+觀看紅色影片+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交流研討”為基本模式,上好黨史教育“第一課”。二是抓動態學習。根據任務變化和學習進度,面向全體黨員編發《學習工作提示》,對關鍵環節、重要工作以及學習教育方法、形式提出具體要求,確保迅速將學習要求落實到巡察系統每名黨員。三是抓每日導學。編發“百年黨史每日導讀”,設置“重要論述”“答疑解惑”“黨史故事”等項目。“重要論述”以黨史學習教育指定的必讀學習材料為內容;“答疑解惑”以當日推薦學習篇目相對應的權威解讀為內容,幫助黨員更加準確地掌握核心要義和思想精髓;“黨史故事”以當天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曾經發生的重要事件為內容,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引人入勝,發人深省。四是抓新形式學。借助微視頻、微動漫、圖解圖說、H5 頁面等多媒體,豐富學習形態,增加多元體驗,讓紅色教育浸潤黨員內心。
(三)加強結合融合,同步促進學習工作。深入貫徹落實“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的要求,把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同推巡察工作高質量發展和充分發揮巡察聯系群眾紐帶作用結合起來,增強學習教育實效性。一是在開展巡察過程中,結合政治監督要求,圍繞“三個聚焦”監督重點和黨史學習教育方案細化、責任落實等方面,深入被巡察黨組織開展監督檢查,確保被巡察黨組織黨史學習教育穩步推進。二是結合“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巡察干部深入被巡察黨組織、走進街道社區、走訪困難群眾、了解基層和群眾的切身困難,將學習教育成效充分體現到推進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問題的工作中,通過巡察成果推動改革、促進發展,進一步推進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不正之風。三是結合理論研究,梳理中國共產黨加強作風和紀律建設的生動實踐,研究巡察工作在黨的自我革命中的發展歷程、獨特作用、基本經驗和具體化精準化實效化方式方法,形成調研材料供巡察干部學習使用,不斷提升業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