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晉晉
(宜春職業技術學院,江西 宜春 336000)
隨著我國的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社會上對于全能型的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而在這個現代化背景下的高職音樂教學的發展狀況不容樂觀,高職院校的音樂教學同時也應該跟上時代的發展步伐,學習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理性審視高職音樂目前教育體系的現狀,并且教師需要去全方位的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而做出相應的改變和調整,從而加快現代化高職音樂教育的進程,實現音樂教育教學的多樣化,使學生不僅有過硬的音樂專業技能,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審美能力、實踐能力等,進而將高職院校中的學生培養成為一個全能型的人才。
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和進步,網絡也成了人們的日常必需品之一,網絡對于學生有著較強的吸引力,而多媒體與高職音樂課堂教學的結合,會使得音樂課堂變得“活起來”,為學生提供一個更加寬松、活躍的學習氛圍。因此,教師可以摒棄傳統的音樂課堂教學模式中的劣勢,而去充分將多媒體與音樂教學進行一個有機的結合,將那些理論性的概念和知識點通過多媒體用更加生動形象的方式展現出來,進而使學生可以最大限度地運用感官系統去感受音樂的美妙,還能夠使學生集中學習的注意力,進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音樂教師在教學“節拍與節奏”的相關知識點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利用網絡技術提前準備好相關的課件,當學生學習節拍和節奏的概念時,教師就可以播放兩段相關的視頻,使學生可以更加直觀的了解什么是節拍、什么是節奏,另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出生活中像節拍一樣的有著循環規律的實例,從而使學生拉近與音樂的距離。最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欣賞不同類型音樂中的不同節拍和節奏,進而使學生可以輕易找出音樂中的節拍和節奏,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審美能力是學生應該具備的必備能力之一,也是學生學習音樂的基礎能力之一,因此,學生對于高職音樂的學習應該具有較強的個人審美能力。教師可以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加強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比如發展學生的藝術情感,進而使學生感受到每個音樂作品中所蘊含的思想,引導學生擁有一個良好的音樂審美傾向。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欣賞一定的語言藝術,進而有效的幫助學生從各種優美的語言中不斷提高審美能力,另外,教師可以使學生欣賞大量的音樂優秀作品,進而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樂感,有效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例如,音樂教師在教學“交響音樂與音樂家”的相關知識點的過程中,本單元主要是讓學生欣賞各種類型的著名音樂作品,進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教師可以以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為例,首先讓學生完整的欣賞音樂,然后先引領學生從這首曲子的專業性方面欣賞,然后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述這首曲子中所蘊含的故事,進而使學生從這個故事中感受到這首曲子中的情感,使學生能夠和曲子產生共鳴;最后,教師再讓學生去帶著情感聆聽這首曲子,學生便會產生不一樣的感受,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高職的學生畢業之后就進入社會參加工作,而音樂是一門開放性極強的學科,學生僅憑在課堂教學中學習的那幾十分鐘的課程還不足以支撐學生在社會上實習,因此,教師不僅要注重對學生進行音樂基礎知識的教學,還需要注重音樂教育的實踐性。教師可以定期的為學生開展一些音樂實踐課程,并引導學生積極的參與其中,鼓勵學生大膽的走上講臺,大膽的開口唱歌,然后教師再對學生進行一些專業性的點評工作,長此以往,學生在此過程中便會有效的提高自身的音樂專業能力和實踐能力。例如,音樂教師在教學“合唱與指揮”的相關知識點的過程中,在學生學習完關于合唱的基礎知識之后,教師就可以為學生開展一些關于合唱的實踐活動,比如教師可以給出一首合唱的曲目,例如《迎風飄揚的旗》,然后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合唱比拼,使學生感受到一定的正式感,最后,教師可以對每一組的合唱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感受,進而幫助學生有效提升自己,為學生步入社會后的實踐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改革是一個長期且艱巨的任務,但是只要教師能夠不斷學習,努力提升自身的專業知識,并且時刻關注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以及音樂教育的發展動向,就能夠為學生創建一個多樣化的教育教學方式,進而有效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積極性,擴寬學生的學習空間,鍛煉學生的音樂專業能力,為學生走入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