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龍 余躍
(黑龍江農墾科技職業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431)
五育教育是提升高校學生綜合素養的根本出路所在。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指出:“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這一要求開啟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教育史上的先河,具有重要的意義。將德智體美勞作為一個統一體進行研究,發現德智體美勞五育之間的內部關系和融會貫通、彼此促進的發展規律,這一理論要求是對綜合培養人才目標使受教者達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重要保障。作為高職院校教師,對高職院校五育并舉的教育方式研究如下:
成立大學生五育教育指導服務機構,是宣傳家校共建五育教育工作的組織保證。為樹立全心全意為學生成才的服務意識和工作理念,改過去“傳授學生五育知識”為“家校共建指導學生五育意識行為的模式”,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家校共建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自主選擇體現五育水平的行為。黑龍江農墾科技職業學院組建了各系部團委領導下,以學工、教務、社團等職能部門和各系輔導員為成員的院、系兩級思想教育指導服務機構——大學生五育教育指導委員會。下設五育教育指導服務中心,內設思想信息采集服務部、社團服務部、五育教育家校指導教研室和測評信息查詢室。各院(系)學生成立大學生五育水平發展測評協會,協助大學生五育教育指導委員會開展家校共建的五育指導服務工作。
大學生五育教育指導委員會是高校學生進行德智體美勞全面教育工作的決策和協調的重要機構,根本任務是制訂如何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綜合素質教育宣傳的目標,并在特定時間段聽取相關責任部門及各系部學生家庭對自己孩子的五育教育水平的總結匯報。五育教育指導服務中心負責日常工作,思想信息采集服務部、五育教育水平測評信息查詢室分別負責學生思想信息的收集與測評工作,社團服務部、五育教育家校指導教研室分別負責全校學生五育培訓、開展提升五育思水平的家校活動。各系部指導老師負責本系部學生的綜合素養教育和品德水平教育引導。
有效科學的設備設施支撐是思想指導有效進行的基礎保障。全院共配備了10 名專職五育教育指導教師,并在研究過程中運用多種方式,得以快速提升這支師資隊伍的思想道德、教書育人、職業素養、教學理念和營銷學、心理教育學、健康學等方面的綜合素養。
建立了穩定的大學生五育教育指導信息網絡系統,模擬實訓教室;利用現代互聯網信息技術收集調查問卷、,發布心理健康教育學習資料、信息,加快了家校共建五育教育的信息化建設。維持了思想指導工作的正常運轉。通過疫情期間的反復實踐,學院基本構建了一體化、網絡化、信息化、科學化的五育教育平臺。大大提高了思想指導的服務效率與工作質量。
現代大學生非常渴望得到全面素質的提升。我院在疫情期間是這樣加強家校共建的教育水平的:一是納入正常的教學計劃,有專門的思想教育指導教師,每學期開設16 學時五育教育指導課。研究伊始開展人格心理測評、專業教育、提供五育教育的咨詢指導和“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教育;法律常識教育;形成一個完整的跟蹤指導教育體系。
二是邀請專家、道德模范或優秀志愿者和利用黑龍江省教育廳思政教育課的平臺,在網上開展1-2 次專題講座,對學生進行成才觀、心理素質、思想指導等教育,讓學生熟悉社會特點,確定自己的綜合素質方向。
三是應用多種媒介進行宣傳活動(如學校網站、傳統文化、心理咨詢工作、電視廣播、手冊、網絡視頻宣傳等活動),同家長共同營造出良好的家校共建的教育氛圍。在潛移默化的宣傳教育中,令學生對現今社會、國家大政方針等內容有一個詳細的了解,從而指導自身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五育教育實踐活動中去。
為保證家校共建的五育教育指導工作的正常進行,驗證和完善教育實踐的效果,筆者所在單位采用投票和打分相結合的方法,在開學之初通過問卷調查(見附錄-2.相關問卷調查結果)分別評價學生和家長關于學生五育教育問題的情況,為五育教育的指導計劃做準備,四月份進行有計劃的網上指導運作,期末進行量化考核評價學生實踐的效果。以此論證開展家校網絡合作教育體系是否有助學生五育水平提高的關聯性,建立家校網絡合作教育體系數據信息庫,加強思想指導的組織與管理,提高思想指導工作效率與質量。
對于已經接受五育教育的學生,我們通過家長反饋的問卷調查結果如下:
在27 項研究內容中,較為滿意的有18 項,占調查總數的66.6%;其中集中在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職業認知、團隊合作精神、敬業精神、學習自覺性、身心健康程度和實踐動手操作能力等方面,在指導培訓之后,這些方面的滿意率大大加強。基本滿意的有7 項,占28%;主要內容包括學生的協調力、認知力、吃苦耐勞的精神,這些方面通過指導培訓得到明顯提高,不很滿意的有4 項,占12%;主要是學生的獨創精神和自律性較差,可以看出學生接受綜合素養教育之后,綜合能力水平得到普遍提升,即使在少數學生當中,協同能力和創造力比較弱,這也成為學校綜合教育和思想理論培訓的最薄弱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