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秋穎
(廣西岑溪市第七中學,廣西 岑溪 543200)
音樂作為初中教學階段中一門獨立的學科,其重點是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掌握學習音樂知識的技能與方法,并且使其鑒賞能力能夠在這個過程中得到顯著的提升。
正確的上課方式應該是教師通過知識的講解,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使學生從中獲得啟發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只是課堂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學生才是課堂真正的主人。然而,在實際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依然無法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干擾,仍然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導致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逐步降低,對教學質量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再加上學生認為音樂教學沒有知識性學科重要,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一直處于一種松散的狀態,不積極努力地去進行學習,這嚴重阻礙了音樂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其主要表現在教師為學生播放音樂時,學生對此不感興趣,不愿意用心傾聽,更缺乏主動了解到音樂創作的背景和內涵的動力,使其難以深入理解音樂所要表達的思想和情感。有些學生可能在教師已經講解了音樂的創作淵源,還是提不起學習的興趣,使得音樂教學的效率低下,也導致音樂教學核心素養培養的教學目標難以達成。
教育的逐步發展,教育的觀念也發生了重大的改變,從原來的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逐漸將關注點轉移到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上,這也給當代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音樂已經成為人類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難以想象世界如果沒有了音樂會是怎樣的場景。所以音樂素養的提升也是學生綜合競爭力提升的體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根本不重視學生自身能力的提升,只對音樂知識進行詳細講解,不關注學生自身對知識的思考和理解,使得學生完全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還有部分教師雖然明確當下教學目標是重視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課堂應該交給學生,但是在教學實踐時還是無法將其有效地落實下去,在教學過程中不善于利用有效的手段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的發揮自身的主體優勢,使得音樂課堂教學換湯不換藥,從而使得課堂教學的效率難以得到有效提升。
與傳統課堂不同的是,現代音樂課堂的教學模式越來越合理,教學設備越來越先進。然而,許多教師仍然固守傳統的教學模式,沒有將多媒體教學設備與信息技術很好地融入課堂中。如果僅僅依靠教材進行教學,學生的眼界就會變得狹隘,也會造成學生對課堂內容的理解障礙,從而給課堂教學造成不便。
新時代的信息化教學突破了傳統教學的局限性,它具體體現在對教學設備的更新與對教學理念的革新上。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教師應該利用互聯網與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內容的延伸與拓展,讓學生利用網絡技術了解課本以外的音樂知識,在開闊眼界的同時激發對音樂知識的好奇與探究,從而使課堂效果達到最佳。
以“唱臉譜”一課為例,教材中的內容有限,不能很好地使學生充分了解京劇臉譜的文化,這時,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進行相關文化的查詢與講解,讓學生對臉譜文化有更多的了解,然后再進行相關歌曲的播放,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作。
教師在音樂課堂中,要秉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在利用信息技術烘托學習氛圍、豐富學習資源的同時,讓學生發揮其主體地位。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循循善誘,引導學生對所學的音樂內容進行自我思考與探究。
以“我和你”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通過視頻播放和資料展示,讓學生在欣賞音樂作品的同時,思考歌曲的創作背景、曲目的旋律節奏、風格特點及創作意義等,讓學生積極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對待學生的發言,教師應予以適當的鼓勵和糾正,再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并得出最終結論。這樣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也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和思考能力。
教師在日常授課的過程中,應通過語言、音樂等手段的運用,對生動形象的音樂情境進行創設,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能夠對相關音樂教學活動積極主動的參與。在陶冶情操的同時,對學生的創作能力和音樂素養進行培養。
例如,在“紅旗頌”的教學中,教師可通過講解故事、圖片應用等方式,對具體的教學情境進行創設。讓學生充分體驗在作品表現中,樂器音色、力度、體驗調性轉換和速度的作用,并對樂曲的宏偉氣勢更深的感受,仿佛回到新中國成立時第一面國旗升起的情景當中。在音樂情境當中,加強情感體驗和碰撞,感受偉大祖國蒸蒸日上的繁榮景象。通過構建合理的情境,使學生能積極主動的學習音樂,在提升音樂鑒賞能力的同時,還為后續各項實踐活動的實施夯實基礎。
教師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可采用分組教學手段,讓學生在小組合作模式中學習音樂。這樣不單單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同時,還在分組學習過程中,對學生合作探究能力進行了培養。教師可在各個小組中,穿插那些有過專業音樂學習的學生,并由這名學生親自傳授學習心得以及所學樂器的內容方法,通過發揮榜樣的帶動作用,激發其他同學學習音樂的興趣。其次,為了提高音樂的感召力,教師還可為學生提供幾首純音樂。
例如,在教學“讓世界充滿愛”這首歌曲時,在課堂上為學生播放事先做好的幻燈片。那些充滿愛意的畫面,引發了學生強烈的情感共鳴,使學生對音樂的感召力切身體會,并由此促進了歌曲感染力的增強。
隨著全面推進的音樂改革,為了構建更加高效的音樂課堂,需要教師與初中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能力相結合,不斷創新教學模式,豐富教學內容,使學生在學習和掌握更多音樂知識的同時,還能真正培養自身的音樂素養。